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的脸部若有一些缺陷,诸如脸部有胎记、疤痕、眼睛、鼻子等生得不够理想,也别烦恼,只须稍施技法,加以巧妙的掩饰,即可达到美化形象的效果。掩盖胎记或疤痕法可先将一种比皮肤本色稍暗一点的粉底霜,用软刷或手指擦在胎记或疤痕上,注意边缘部分要抹匀。再一层层地在胎记或疤痕上涂抹雪花膏,直到此处颜色与正常肤色大体一致,然后轻轻扑上粉即可。  相似文献   

2.
皮肤保养的目的是使皮肤能长期保持柔韧、光泽和弹性,预防衰老,这几乎是所有女性都关注的事情。皮肤专家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提出了如下建议。15~20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是油性皮肤,需早晚使用泡沫多的洗面奶或弱碱性香皂洗面,去掉面部污垢。可使用颜色暗些的粉底,以免脸部显得过于油亮。皮肤细腻而易受伤的皮肤,可选用奶类或滋补类面霜以增加营养,晚上必须卸妆。  相似文献   

3.
人种的差异     
<正>为什么非洲人的肤色是棕黑色,而大多数欧洲人却是白色皮肤呢?为什么有些白种人的眼睛是蓝色的,但黄种人的眼睛却是黑色的呢?肤色的差异人的肤色可分为白色、黑色、黄色等颜色。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生物学家以本质主义方式(即以遗传体质特征为标准)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俗称白种人)、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俗称黄种人)、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俗称黑种人)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棕种人)。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的眼睛能感知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识别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过渡色,总共可有60多种。那么,动物的感色能力又如何呢?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证实,大多数哺乳动物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应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在西班牙的斗牛场上,斗牛士用红色的斗篷向公牛挑战,人们原以为是红色激怒了它,其实是因为斗篷在公牛眼前不断摇晃,使它受到烦恼而发怒,如果换上别种颜色的斗篷,公牛也会出现同样的反应。狗不能分辨颜色,它看景物就…  相似文献   

5.
"男要俏,一身皂"标志着传统的男装色彩美学观念。男子的美根本在于气质美,而黑色服装则与男子的气质有内在联系。黑色在色彩学中属于无彩系,它几乎与任何颜色配合均能协调,往往起面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常以"黑皇后"著称,体现了它在色彩中的地位。从色彩感情来说黑色具有庄重、洗练、肃穆、洒脱之感,与男于的刚毅、潇洒、敦厚、严肃等性格很相似。在文艺作品中也常以黑色系来描写男子的形象。如"黑红色的面庞","黑沉沉的脸色"、"黑褐色的皮肤"、"黑亮的大眼"、"黑黝黝的胳膊",等等。这些描写男子的刚强、坚毅、智慧、机灵、力量、雄健的形象和气魄,似乎只有通  相似文献   

6.
runner是旧词新用。严格地说,它不能完全与“热门货”相等。这方面的词很多,又如infrastruc-ture→(社会或国家用以发展经济、军事等)基础结构(如:教育、交通运输、通讯),译成“基础结构”自然会引起误解。鉴于上述各种情况,我们可以说:只有结合上下文,具有与原文词(或原文语言单位)相同或相近的译文词(或译文语言单位)才算是相等的词(或相等  相似文献   

7.
微言博论     
《自然与人》2014,(5):39-39
@走自已的路:神经科学家拉马钱德兰提出,女人肤色之所以白皙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生存选择的压力更多地偏向那些皮肤白皙的女人。男性更倾向于选择皮肤白皙的女人作为性伴侣,这是因为,白皮肤比黑皮肤更像一扇透明的窗口,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年龄状况和性感的程度。生物学上的优势就这样转变成了美学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皮肤是保护身体的铠甲。如果人体的大部分皮肤被烧伤,体液将外溢;人体的防御功能就要减弱,天然的防御系统必然遭到破坏,于是人体就不能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蚀,容易发生炎症,严重时致人死亡。医生处理烧伤病人,一般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1)从病人自身找—块好皮来移植,以代替坏死的皮肤。但有时也会遇到困难,如遇大面积烧伤病人,就很难找到足够移植的好皮……(2)此时,医生只能用猪皮,或死者皮肤以代替。  相似文献   

9.
眉眼神采 底妆选择立体打法,在T字部位提亮,两腮过大的则选择暗一号的粉底轻拍. 眼妆金棕色的眼影在眼部画小面积的烟熏妆,金色眼影在眼头进行点亮,突出一种华贵感,拉长眼线. 唇妆粉红色腮红在颧骨部位向上轻微地斜扫至眼尾的高度,淡雅而自然. 唇妆做到自然即可,淡粉色的唇彩与腮红相呼应.  相似文献   

10.
气候与容颜 在欧洲大陆,可以明显地看到,越往南走,日照时间越长,人的皮肤颜色越深.这种南北皮肤颜色的差异,是由黑色素的浓度变化造成的.我们知道,黑色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而日光中的紫外线,可以加速和促进人体中的酪氨酸变为黑色素这一化学反应过程,因而提高了黑色素的浓度,皮肤颜色就变黑了.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生活的世界,有非常多的颜色。它们通常由非彩色和彩色两大类组成。非彩色指白色、黑色和介于其间的灰色。纯白是理想的全反射物体的颜色,它的光反射率等于1;纯黑是理想的无反射物体的颜色,它的反射率等于0。但世界上真正纯白或纯黑的东西是没有的。像黑色的绒布接近纯黑,氧化镁粉末接近纯白。非彩色的颜色只有明暗的差别。一个东西的颜色愈接近  相似文献   

12.
人体在非常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会发生一些生理功能衰退。如周围温度太低,而衣着的保暖程度又不够,或睡眠不足,进食太少等,便会使身体和寒冷环境不能保持适当的热平衡,导致体温过低。当体温过低时,通常因心脏功能减弱,或因热量调节机能失效而死亡。远离人体中心的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4,(1):4-4
正我们见到的活虾的颜色是灰色的,但活虾经水煮后就会变成红色。这是为什么?研究证明,在虾吃的一些植物里含有红色素,它成为虾的一种天然染料,并被储存在虾的皮肤里(科学家称之为虾青素),而虾壳中的蛋白质则会把红色素扭转成蓝色和黄色。这样,活虾实际上拥有三个色层:虾的皮肤是红色的,其上面的壳的第一层是蓝色的,壳的顶层则是黄色的,三层色彩叠加的结果就是我们所见的活虾的颜色——灰色。虾在烹煮后变色是因为  相似文献   

14.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这时,人们却感到十分困倦,浑身懒洋洋的,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昏昏欲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春困并不是病,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自然气候变化而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春困与大脑和皮肤之间血液的重新分配有密切的关系。人类大脑的重量虽然仅占体重的2%左右,但它需要的血液竟占心脏排血量的20%,耗氧量是全身需要量的30%。在严寒的冬季,人体本能的防御功能会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流经体表的血流量减少,通过皮肤向外散失的热量也随之减少,因而能有效地抵御寒冷。相对而言,流经脑组织的血流量却增加了。所以,冬季人们不感困倦。冬去春来,天气转暖,随着气温的升高,皮肤的毛细血管不再收缩,反而舒张散热,于是皮肤里的血液供应量增加,会夺走一部分内脏血液,大脑的供应量就会减少。但脑子的新陈代谢过程却因天气转暖而格外旺盛,供血量又趋于减少,于是就会缺氧,出现  相似文献   

15.
动物王国中有许多善于模仿或拟态的动物,章鱼就很会伪装,而在章鱼家族中有一种更善于模仿或拟态的成员,它是拟态章鱼。水中的伪装大师章鱼有时伪装成捕食者来面对危险。为了要假造出对手,它们将自己与周围环境伪装成一体。章鱼的身体有数万个色袋,叫作“色包”,它靠一个复杂的肌肉网络控制。色包含色素,并靠色素(颜色)来表现多种色度。通过放松或收缩色袋,章鱼仅用不到1s就能让自身与任何背景颜色及图案相一致。同时,其他的肌肉还能改变章鱼的皮肤构造。结合伪装技巧,一条章鱼片刻间就能从一个平滑的沙海底或岩石的暗礁下“消失”。善于模仿…  相似文献   

16.
冬季里,人的皮肤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因为空气中的湿度大大降低,自然就会感到面部皮肤紧绷绷的,而且还易起皮屑。为了防止皮肤干燥而失去光泽,应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进行保养,以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皮肤干燥所带来的不适感。皮肤干燥的重要原因是遗传  相似文献   

17.
人们既司空见惯又枯燥乏味的数字如一、十、百、千、万之类,一经入诗(词),如立意新颖、妥贴自然,就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景和时代特征来.  相似文献   

18.
误区之一:越是天热,越要少穿衣服研究结果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另外,夏天喝啤酒能解暑这一观点虽无可置疑,但多喝照样能使人感觉口干咽燥、全身发热。  相似文献   

19.
正很多人以为夏天不防晒,不过是皮肤变得黑一点,冬天捂捂就白回来了。殊不知,阳光里的紫外线除了让我们的皮肤变黑、长斑,还会加速皮肤老化,催生皱纹,甚至大大增加患皮肤癌的风险。紫外线是如何伤害皮肤的?怎么防晒最有效?有哪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防晒误区?小编综合专家的说法,为您送上一份夏日防晒宝典。  相似文献   

20.
肤色的差异耐人寻味,但很少有人清楚了解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长久以来,科学家就知道人类肤色会随着暴露于太阳紫外线下的程度而变化,但是直到不久以前,他们都还未能确认确实影响这个现象的天择过程。如今,加州科学院的妮娜·贾伯隆斯基与乔治·恰普林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将肤色差异与演化和繁殖联系起来,为种族观念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