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考虑极化子与晶格振动的非线性耦合,研究了一维分子晶体中的极化子-孤立子运动。通过能量极小原理求得振动组态导出了极化子几率幅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获得了带有孤立波形式的两类新的极化子-孤立子解,给出了相关的孤立于能量、有效质量及孤立子局域结果,其中钟型孤立子出现在极化子能带底部,而扭结型激发出现在极化子能带顶部。  相似文献   

2.
本文考虑极化子与晶格振动的非线性耦合,研究了一维分子晶体中的极化子—孤立子运动,通过能量极小原理求得振动组态,导出了极化子几率幅的非线性薛定格方程,获得了带有孤立波形式的两类新的极化子—孤立子解,以及给出了相关的孤立子能量,有效质量及孤立子局域结果,其中钟型孤立子出现在极化子能带底部,而扭结型激发出现在极化子能带顶部.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干态正交化展开法,将系统的基态试探波函数展开到三级近似,系统的基态能量逐级降低.在零级展开时,电子在各格点上的几率分布形成孤子峰,但随着展开级次的增加,电子在各格点上的分布趋向于平权.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面波展开、求解能量本征方程、幺正变换和变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有限深势阱里球型量子点中极化子的基态性质。数值计算表明极化子的基态能量随势垒宽度和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和球壳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用类Lee-Low-Pines中间耦合方法讨论了在有限温度情形极性-极性半导体异质结中界面极化子的性质.在二维近似下,得到了两支界面光学声子模影响下的极化子能量和有效质量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极化子效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并发现极化子能量较其有效质量对温度更为敏感.数值结果表明温度效应对某些Ⅱ-Ⅵ族半导体异质结是重要的,但对Ⅲ-Ⅴ族半导体异质结是不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量子点量子阱中的极化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研究了量子点量子阱中的电子态,对阱外及阱内的两种束缚态都进行了考虑,然后采用微扰方法,对量子点量子阱系统中的极化子效应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CdS/HgS为材料的量子点量子阱 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极化子效应对电子能级的修正明显并且不能被忽略。  相似文献   

7.
Davydov孤立子     
本文对 A.S.Davydov 的生物分子孤立子的基本模型发展及其理论的推广应曱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数维方法研究了有限深抛物量子阱中的极化子自陷能及其有效质量.得到在阱宽很小或很大时,极化子自陷能和有效质量趋向于三维体材料的情况;在量子阱分数维取极小值时,极化子的自陷能和有效质量取极大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子空间格代数模中的有限秩算子,得到了一些结果,这些结果包含了格代数中已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压电晶体中表面极化子的性质.首先用微扰法导出了压电晶体中表面极化子的有效哈密顿量,有效质量以及电子-表面声学声子作用的有效势,进而用变分法计算了表面态能量.研究结果指出:表面极化子的自陷能、有效势和有效质量不仅与压电常数、质量密度、声速、声子的德拜波数有关,而且也与电子至表面的距离有关.随着电子远离晶体表面,有效势、有效质量逐渐减小.压电晶体中电子-声学声子作用诱生的有效势是库仑型的,它使电子的能级降低,形成表面态.  相似文献   

11.
在一维有限光子晶体中利用传输矩阵推导了其反射和透射系数,并讨论了单个缺陷位置对透射系数的影响,发现单个缺陷在晶体中不同位置具有相同的缺陷模频率,但其透射峰具有不同的高度,同时当缺陷在晶体中心时,其透射峰最高。  相似文献   

12.
对4×4传输矩阵法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并用该方法对三种不同结构磁光子晶体的光学及磁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并讨论晶体内电场的空间分布情况.在中心波长720nm处,同时得到了较高的光透射率和法拉第旋转角.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3种方法,即分别基于连续统力学、晶格动力学(单弹簧振子)和多弹簧振子模型,对一维层合结构中的弹性波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一维声子晶体中SH波的色散关系与带隙结构.作为算例,计算了钨/天然橡胶声子晶体的剪切波传播特性,得到了一、二带隙起始、截止频率,对比了3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应用传输矩阵推导出了光脉冲通过一维光子晶体时电、磁场时空的分布函数;同时以Gaussian脉冲为例,指出任意空间位置,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大体上均保持为高斯分布;从入射端到出射端电,磁场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电场的节点处正对应着磁场的峰值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分子格的直积分解和满广义序同态的性质,证明了由满广义序同态诱导的分子格上的等价关系作的商集也可成为分子格,给出了分子格范畴中商对象的具体构造。  相似文献   

16.
Quantum decoherence is a central concept in physics. Applications such as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pend on understanding it; there are even fundamental theories proposed that go beyond quantum mechanics, in which the breakdown of quantum theory would appear as an 'intrinsic' decoherence, mimicking the more familiar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processes. Such applications cannot be optimized, and such theories cannot be tested, until we have a firm handle on ordinary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processes. Here we show that the theory for insulating electronic spin systems can make accurate and testable predictions for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in molecular-based quantum magnets. Experiments on molecular magnets have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quantum-coherent phenomena but the decoherence processes that ultimately limit such behaviour were not well constrained. For molecular magnets, theory predicts three principal contributions to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from phonons, from nuclear spins and from intermolecular dipolar interactions. We use high magnetic fields on single crystals of Fe(8) molecular magnets (in which the Fe ions are surrounded by organic ligands) to suppress dipolar and nuclear-spin decoherence. In these high-field experiments, we find that the decoherence time varies strongly as a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magnetic fiel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are fully verif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re are no other visible decoherence sources. In these high fields, we obtain a maximum decoherence quality-factor of 1.49?×?10(6); our investigation suggest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decoherence time can be extended up to about 500 microseconds, with a decoherence quality factor of ~6?×?10(7), by optimizing the temperature, magnetic field and nuclear isotopic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维双原子链的色散关系,并与最近邻近似下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以一维离子晶体为例,分别考虑次近邻原子和所有原子的作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结果得到了一维双原子链的色散关系的一般表达式,即ω2=2m11m2{-x(m1 m2)±[x2(m1 m2)2-4m1m2(x2-y2)]}。结论对一维双原子链来说,次近邻对色散关系的贡献也是比较大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一维尘埃等离子体晶格模型,对存在单个晶格缺陷时,在其中传播的横波和纵波的色散关系进行了推导,通过计算发现当缺陷粒子的电量和质量大于原有带电粒子时会出现能隙结构。这个结果完善和验证了当原有晶格链的周期性被破坏时,会出现能隙结构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1 几乎连续、几乎开(闭)序同态的特征性质定义1 设f:(L_1(M_1),δ_1)→(L_2(M_2),δ_2)是序同态,a∈M_1,若Q∈η_2(f(a)),f~(-1)(Q°~-)∈η_1(a),(其中η_1(a)表示口的一切远域之集),则称f在分子a处几乎连续。定义2 设L(M)是拓扑分子格,S={S(n),n∈D}是分子网,a∈M,S叫做几乎收敛于a,若P∈μ(a),S(n)不≤P°~-最终成立。  相似文献   

20.
光子晶体的许多应用与缺陷模相关,研究缺陷模可为光子器件的设计提供参考.利用传输矩阵法,研究了光波在包含掺杂缺陷的厚度渐变准周期结构一维光子晶体中的传播规律,分析了缺陷层的位置和光学厚度对缺陷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准周期结构光子晶体引入缺陷,光子晶体禁带中也产生了缺陷模;随着掺杂缺陷层位置和光学厚度的变化,缺陷模的位置和共振透射峰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