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广西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广西残疾人竞技体育正面临着成绩下滑、运动员队伍老化,后备力量跟不上、投入严重不足、训练条件滞后、运动器材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才和体育师资严重短缺等一系列困难和危机,并提出了筹措资金、挖掘项目资源、创新残疾体育竞技管理体制、建立残疾体育师资培养体制等7项对策,以促进广西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是证明所有的人都需要机会平等,而不管他有无身体上的或精神上的残疾,探讨与残疾人体育有关的机会平等问题,包括残疾人体育中机会平等的进展和机会平等在残疾人体育中的表现以及寻找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对策和建议等,以用这些有关对策去敦促所有体育组织制定特殊的战略和定期地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传统残疾观割裂残疾人身心相互依赖的关系,忽视其社会属性,从而将残疾人边缘化,成为游离于社会之外的特殊群体。残疾人体育也与之相适应,围绕着生物维度展开,以康复为基本使命。“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新残疾观对残疾做出全新的理解和诠释,强调残疾人需要身心群的整体发展, 强调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新残疾观赋予体育以促进残疾人和谐发展、融入社会的新使命。残疾人体育已经成为构建协同共生的体育生态环境和促进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竞技体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兴起,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体育层面.在分析影响残疾人竞技运动成绩的心理学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我国残疾人运动的基本规律,以运动心理学为基础,对残疾人竞技运动进行了系统测试.研究表明:运用运动心理学指导残疾人进行心理认知规律、心理技能、心理状态、焦虑释放等方面的专业训练能够普及残疾人体育运动,提高其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特奥羽毛球队、国家残奥田径队(投掷项目)、自行车队、轮椅击剑队、南京市盲人学校等79名优秀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残疾运动员的选拔多通过残联上门联系,较少通过残疾人群众性体育组织或体育活动发现优秀苗子。喜爱运动、获得自尊和自信是多数残疾运动员参加训练的主要动机,训练对残疾人改变最大的方面是使其生活更加充实和获得成就感及自信。残疾运动员对于竞技体育的功利性有较客观的认识。残疾人体育训练竞赛的健全人化、功利化使得残疾运动员伤病发生增加,有违残疾人体育宗旨。  相似文献   

6.
“阳光体育”语境下残疾人体育教学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本身看,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提高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残疾学生作为一种有着特殊需要的群体更应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残疾人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关怀因素,必将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全面开展.但遗憾的是,我国残疾人体育教学中仍然只是以"体"为中心,"体"、"育"相离,人文关怀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而这些缺失无形当中成为阳光体育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7.
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几十年残疾人体育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论述,探讨了我国残疾人体育在理论方面、全民健身与竞技方面的发展现状与不足,依此为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本原理"是体育管理的四大基本管理之一,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人本原理"的内涵、原则等进行阐述,并对"人本原理"在学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竞技人才是江苏竞技体育的后备力量,是实现江苏体育强省的必要保证。为了解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情况,本文在参考文献、社会调查、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现状,途径等同题进行了研究,对江苏省中小学体育竞技人才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主办残奥会对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影响比较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但仍然存在残疾人竞技体育管理体系落后,残疾人体育保障不足和人文关怀缺乏等等问题。该研究在全面梳理残疾人体育发展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专题调研,提出在北京主办残奥会的后奥运阶段,促进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湖南省城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目的、场所、方式、影响因素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性别、年龄、学历的残疾人体育活动状况均有一定差异,受心理和生理以及环境的影响,城镇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少,社会对残疾人体育关注不够.最后,提出发展残疾人体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球文化”是指“中国乒乓球文化”。在认识和理解“国球”、“文化”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国球文化”是指:中国人在乒乓球运动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所有乒乓球运动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过程及其结果。  相似文献   

13.
“阳光体育工程”的困境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亚  崔楠 《科技信息》2010,(27):149-151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对"阳光体育工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境的现实作出了理论诠释,对其产生的原因给予了审思,认为"阳光体育工程"要走出困境不是仅靠各种体育活动的简单开展和组织来实现的,而是必须借助于一种崭新的机制来保证其实施。为此,本文前瞻性地提出了一个消解此困境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有效补充与完善[8].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进一步探索了地(市)"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认为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的划分要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具体讨论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再次,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建议采用"非营利性(no-profit)俱乐部制度".最后,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最终发展目标,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该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结合,为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6.
“体教结合”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和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阶段性产物,是新时期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为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而期望构建的和谐体系,是对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举国体制”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与完善.考察中国“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观”、体育与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以及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等为理论支撑,概括了中国“体教结合”层次及其模式,进一步探索了“体教结合”体制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渐进式完善其体制的理性诉求,以“适合自己的即是最好的”为标准,走适宜的“体教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问题涉及科学把握运动训练竞赛活动的四个核心问题:练什么、怎样练、练多少和为何练。在对PIN结合论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系统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这一复杂系统内部若干竞技子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针对运动训练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我们的看法。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的全面认识和对运动训练竞赛过程本质的理解;在具体的运动训练竞赛实践中,促使人们高度重视运动员各项竞技子能力的协调、全面发展,以最终实现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同时,本课题研究也是我们先前所提出的PIN结合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林小静 《科技信息》2012,(35):303+259-I0303,I0259
高职教育是不同于本科教育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人才,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应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本文试将作为体育专业核心课程的篮球课程通过围绕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实行课程标准“均衡化”、教学内容“现代化”、考核方式“多样化”以及课程实训“公司化”的“四化”改革模式.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于一体并达到够用、管用、实用的一线的高素质综合型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所出现的育人功能的偏缺,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学校体育性质的偏狭认识造成了学校体育目标的错位,即把关注点放在了"体育运动"上而不是"体育教育"上,这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就不可避免地用达标取代了教育性.经过论证,从达标到教育,是学校体育回归本真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中西体育历史中对女性参与体育的歧视和女性对平等参与体育的抗争的基础上,提出:女性全面参与体育和在体育运动中地位的提高是衡量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现实反映.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应充分认识"性别均衡"的发展原则,重视女性参与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作用,设置和健全更多女性参与的运动项目,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和项目管理,促进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