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TX-2B编码的控制按键基带信号经ASK振幅键控后由30 MHz的载波发射,通过超再生接收电路再由RX-2B解码后,无线信号转化为数字脉冲信号并输入到AT89C51。从而控制单片机输出PWM信号,控制功率管驱动电路,配合直流电动机及现有玩具小车机械传动装置,实现遥控电动玩具车的前进、后退、加速、左右转等功能。  相似文献   

2.
曾树华  黄银秀 《科技信息》2011,(28):234-234,235
利用AT89C51单片机产生PWM脉冲,实现玩具车的无级调速。首先选择PT8A977B/PT8A978BP分别组成编码、解码电路,然后把解调出来的5个信号送入AT89C51里,分别产生行进信号和转向信号控制小车的行进转速和方向,实现小车的无级调速前进,单速后退及左右转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张赞  赵浙业  袁晔 《应用科技》2010,37(3):I0003-I0003
本作品在小车两侧分别使用一组红外线传感器.以判断小车左右两侧障碍物的有无,并将信号传送回单片机处理,进而通过单片机控制小车前方的转向装置.实现小车的蔽障动作。作品车身部分利用了原玩具小车的底座,下方有开关,直接开启后就可利用简单的电路和红外装置实现蔽障作业。  相似文献   

4.
文方  罗锋华  黄海哨 《科技信息》2010,(2):18-18,20
设计一种智能小车控制系统,采用AT89C51型单片机作为主控CPU,外加直流电机及驱动、光电传感器和电源电路,实现小车自动巡线行走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设计以AT89S52单片机作为简易智能小车的控制核心、光电耦合驱动电路实现小车的电动机驱动及转向控制、超声波传感器测距实现避开障碍物以及相关的抗干扰性设计为小车的智能运行提供了充分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并制作基于AT89S52单片机控制的声音引导系统.方法 由小车和蜂鸣器组成可移动声源系统,3个以有线方式连接的驻极体麦克风作为声音接收系统.蜂鸣器发出约3 000 Hz的音频信号,声音接收系统的单片机B控制麦克风接收该音频信号,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及整形后,得出误差信号,将分析结果经无线收发模块传到可移动声源平台的单片机A进行通信,单片机A通过控制PWM波的占空比,由LM293D驱动电路,达到精确控制小车电机的运动.结果 蜂鸣器响,小车前进,到达Ox线后暂停5~10 s,同时数码管显示平均速度;之后小车左转90°,声源继续发声,小车运动到中心点W后停止,数码管再次显示平均速度,比较好地实现了声音引导系统.结论 设计方案简单实用,具有低功耗和高性价比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利用STC89C52单片机,控制红外避障传感器、按键电路、电机电路、风扇控制电路,实现一款智能化避障吸尘小车设计。通过红外避障传感器检测障碍物方向和距离,当一个方向检测到障碍物时,吸尘车则向反方向转动,从而实现自动避障。在小车的下面安装风扇和储尘盒,实现小车吸尘的功能。经过实际实验,验证了系统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为自动避障吸尘小车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AT89S52单片机最小系统作为智能小车的控制核心,通过红外线发送和接受管采集信号,并将信号转换为能被单片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单片机控制电机不同的转动状态,实现小车的前进、左转、右转等功能,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  相似文献   

9.
该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小车的控制核心,电路分为电机驱动模块、寻迹检测模块、显示及声光指示模块、角度测量模块等几部分。电机驱动采用PWM技术,灵活方便地对车速进行控制;接近开关用来检测小车轨迹;角度测量采用新型角度传感器来对小车俯仰角度进行测量。各种传感信号经单片机综合分析处理,同时显示行程时间,并进行声光提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电子竞赛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以MC9S12XS128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核心,设计了智能小车的视频处理电路、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电源电路等,给出了赛道图像采集算法、抗干扰和抗反光的黑线提取算法、舵机转向和速度调节的PID控制算法、赛道识别和弯道控制算法,制作的智能小车能通过对自身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实时调整实...  相似文献   

11.
基于IPMC驱动器的小型遥控机器鱼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IPMC智能材料具有驱动电压低、响应形变高的特性.利用这种智能材料为驱动器,设计了一种小型遥控机器鱼.该机器鱼可以由红外电视遥控器遥控,通过改变加在IPMC材料上的驱动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来控制机器鱼的游动方向和游动速度.在实验过程中,分别比较了在正弦波激励和方波激励下机器鱼的游动速度的差异,同时验证了驱动信号的幅值与频率对机器鱼游动速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有效地证明了IPMC材料作为驱动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多智能足球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NEWNEU参加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FIRARWC99)的基于视觉型微型足球机器人系统MIROSOT为背景,详细介绍了机器人足球的关键应用技术·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和自学习专家系统的分层智能控制系统是当前机器人足球系统的研究方向·具有人工智能的自主型步行足球机器人是足球机器人的长远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校园安全和学生送餐需求,设计了一种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全自动校园送餐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由通过吸盘式直流牵引电磁铁连接的自主行走单元和外卖箱单元组成。控制系统作为送餐机器人的核心,由主控模块、红外传感器模块、超声波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等部分组成,具有路径识别和自主避障的功能,可以准确地识别目标路径。自主行走单元系统采用PWM调控机器人的速度,安装在机器人底盘上的新型集成红外传感器DRS3100对轨道形状及宽度进行循迹,并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给STC89C52,控制机器人左右电机的运转,进而调整运行方向或停止。应用超声波测距模块,通过单片机及程序的控制使送餐机器人在检测到距离障碍物20 cm左右时停止工作。使用运动函数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完成全自动化送餐。在试制的样机上进行了机器人控制系统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送餐机器人运动平稳,适应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自主搭建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研究了 一个P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它使移动机器人 能够根据位置和速度偏差的大小及方向,实时控制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以获得合适的学习 增益矩阵,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利用设计的P型迭代学习控制算法,对履带式移动机器人的路径 规划与路径跟踪实现准确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迭代学习控制可使履带式移动机器人在路径跟踪 控制过程中有更好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通过远程主机和机器人之间通讯的反馈控制和指令校验的方式,保证对机器人的可靠控制。该系统可以实现对机器人行走路径任务的管理和下发,使移动机器人可以全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线遥控技术以及内嵌控制算法,搭建一种新型腿履复合型起重机器人无线智能遥控系统,用于完成空间比较狭窄以及道路状况恶劣的吊装工作。控制系统采用专用运动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以无线遥控模块作为交互接口,利用CAN总线技术,通过内嵌的控制算法,根据实际工作要求、车身重量以及车身平面度等条件,对发动机的启停、机器人姿态调整、作业过程中车身平衡调节、机器人的行走和发动机输出功率优化等进行控制,实现不同类型场地环境下机器人的吊装工作。该系统提高了起重机器人操作的方便性和工作过程的可靠性,在操作人员与机器人距离较远时仍可完成吊装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多智能体的协同控制和队形重构技术进行研究,采用人工物理法完成多智能体的队形建立与队形保持。人工物理法是一种分布式的控制方法,对传感器信息和通信的依赖程度较低,并可以很好地移植到大规模系统中。人工物理法通过设定虚拟的物理力,完成机器人速度和方向信息的解算,并用这些信息进行实时控制。同时为保证在障碍物区域内的智能体避障,采用沿墙跟踪策略,设计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实现智能体的避障。为克服多模态运动的转换瞬态,利用四点平滑抑制模态转换瞬态。通过传感器探测外界环境,获得相关环境信息并确定障碍物的位置,由此依据判决条件完成多智能体控制的模态转换,进行队形重构。通过复杂环境中的数学仿真及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的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轮式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存在速度平衡超调较大与调节时间较长、速度平衡效果较差的问题,采用Matlab/Simulink与Carsim仿真软件建立轮式机器人四轮差速运动模型,对于无刷直流电机(BLDCM)系统,在原有模糊PID的基础上,结合抗积分饱和算法与变速积分算法,提出一种改进模糊PID控制的调速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抗积分饱和与变速积分算法改进后的模糊PID控制器与传统模糊PID控制器相比,在机器人速度平衡控制过程中,超调降低30%,调节时间降低33%,具有速度响应时间短、速度响应曲线波动小的优点。搭建了轮式机器人实验验证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糊PID控制调速方法的速度响应快,满足轮式机器人速度控制需求。所提设计可为轮式机器人速度稳定系统调试提供理论指导,并可应用于以速度调控为主导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9.
机器人图像的采集、压缩和实时传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远程机器人实现遥操作是目前机器人控制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将图像压缩技术和实时传输技术结合起来 ,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使得可以在 Internet上实现机器人现场图像的远距离传输。在 H.2 6 3标准上将以像素为基础的稀疏矩阵方法和采用以宏块为基础的运动补偿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图像压缩 ,并利用建立控制命令和运动过程数据库的方法为用户操作提供准确数据 ,这些方法的综合取得了良好的命令传输实时性和活动图像传输的保真度 ,为机器人远程实时现场传输和远程命令控制提供了有效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一种履带式移动机器人作为控制平台,介绍了通过无线局域网对救援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的客户端—服务器端系统。构建了基于TCP/IP的机器人远程通讯协议,并采用了一种先进的视频传输技术实现了图像的实时传输,从而实现了救援机器人的无线控制和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