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票据是流通性极强的有价证券,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对于维护持票人的利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界对该两权予以重点研究,而对票据抗辩权缺少应有的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票据抗辩权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与民法抗辩的区别,抗辩的各种事由以及票据抗辩权限制制度等。最后,结合票据抗辩的限制的内容来总结票据法对抗辩权的规定,针对其不足,提出改善建议,以期完善票据抗辩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毅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41-4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纠纷呈现出较大的变化。变化之一便是出现了众多的担保,包括物的抵押、质押和人的保证;出现了既有公司的物的担保和保证,同时还有自然人以物为担保和以信用为保证的情形。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说明保证人对物的担保无效的情形享有要求物的担保合同缔约过失人在物的担保范围内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抗辩权。  相似文献   

3.
票据变造时,票据变造人、被变造人、变造后签章人以及不能辨别其签章在变造之前或之后的签章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票据持票人、付款人、变造后的签章人都有负担风险的可能性,而付款人的风险责任分担应采纳公平原则、禁止反言原则等.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传统从属性担保制度的颠覆,独立担保是担保人向主债权人承诺,当被保证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担保人向主债务人无条件地偿付所担保的债务,且不能享有传统担保中担保人的抗辩权。近年来,独立担保被广泛运用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领域,我国在对外担保业务中也频繁使用。因此,应当尽快明确独立担保制度在现行法律中的效力,建立完善的独立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担保法》对保证人抗辩权的规定较为详细,但存在一些学术界争议的问题,这些争议不仅对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实践操作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我国担保法律制度中保证人抗辩权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现行法律与司法解释中保证期间用语用歧义。保证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期间与除斥期间,而是依照法律或约定由保证人承担担保责任的期间。约定有保证期间的保证合同,保证人承担责任是有条件的。没有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分两种情况。建议修改《担保法》。  相似文献   

7.
在两大票据法体系中,票据对价都有着相同的法律意义,即作为取得相应票据抗辨的一个因素,同时也是在发生票据善意取得时判断善意的标准之一。票据对价在两大票据法体系中都不是票据取得的要件。  相似文献   

8.
胡志勇 《科技信息》2012,(23):440-440
1存在问题 近年来,笔者在参与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乡镇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规范。 一是出借财政票据。有的乡镇把自身领购的财政票据直接出借给村、社开具;有的乡镇把自身领购的财政票据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开具;甚至有的乡镇把自身领购的财政票据出借给企业或者经营承包人当作发票开具,直接导致这些企业或者经营承包人偷逃税收,等等。二是滥用财政票据。  相似文献   

9.
吉鹏国 《科技信息》2013,(23):422-422
<正>1存在问题近年来,笔者在参与乡镇财政决算审计、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乡镇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规范。1.1出借财政票据有的乡镇把自身领购的财政票据直接出借给村、社开具;有的乡镇把自身领购的财政票据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开具;甚至有的乡镇把自身领购的财政票据出借给企业或者经营承包人当作发票开具,直接导致这些企业或者经营承包人偷逃税收,等等。1.2滥用财政票据有的乡镇财务人员自身似乎也知道白条入帐是不允许的,于是对有些不能取得发票的费用,比如所谓的"招商引资费"、"双争一汇费"等,干脆就地取材自己给自己开具一份财政票据,将票据的付款联拿到财政所报销,票据的收款记帐联则与存根联一起保存。  相似文献   

10.
本认为教唆犯的属性是独立性和从属性的统一,在这个统一中以独立性为主,从属性居次,以此来作为教唆犯定义的基础。教唆犯的成立三要件说,能够准确地界定教唆犯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保证人抗辩权是保证人根据其为债务人的债务履行提供担保而获得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保证人在保证关系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首要法律武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已经逐渐认识到保障保证人抗辩权的重要性,有关保证人抗辩权的立法正在逐步健全,然而其缺陷依然存在。因此,完善保证人抗辩权制度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确立了道路缺陷交通事故中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赔偿责任。虽然承担责任的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可能属于公法主体,但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所要保护的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因此,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应定性为民事责任。道路设计建造缺陷致害责任为无过错责任,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承担连带责任,设计单位不宜作为第一顺位的责任承担人。当与道路管理瑕疵赔偿责任竞合时,应赋予受害人选择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管理者赔偿后有权就超出其赔偿数额的部分向真正责任人追偿。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本抛弃了对“权利侵害”的坚守,根据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规定形成了很多判例,主要解决了债权侵害、营业权侵害、人格权利益侵害、身份权侵害等“值得法律保护的利益被违法侵害的场合”等问题。这些判例有效填补了日本侵权法的法律漏洞,解决了依具体条款无法规范的侵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精神损害赔偿已成为现代社会对公民人身权受到损害的一项重要救济方法,《侵权责任法》第22条也已吸纳了精神损害赔偿制,而该条存在主体适用范围过窄、客体仅限于"人身利益",排除了财产权、只能在侵权之诉中适用、"严重精神损害"规定欠妥等问题。我们应该增加法人和其他组织为请求权的主体,同时将客体增加"人格物"、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从侵权责任扩张到违约责任、完善"严重精神损害"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财产继承制度中存在的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合法利益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分析,指出我国应当改无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为有条件的限定继承制度,继承违反有限责任继承的条件,即应对被继承人的债务负无限责任。同时还应赋予债权人遗产分立请求权,使债权人能够主动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环境严重危机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制度,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证明了现存制度包括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一直以来重视规范人为原因引致的环境损害的法律责任制度,在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环境损害和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的救济却无任何法律可以援引,只能依靠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能力。如果法律只考虑到以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责任,则可以认为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法基本上并未改变。因此,建立一套自然环境损害发生后的法律责任制度,应付现代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大范围环境损害的局面,是全面完善整个环境法律责任的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其源于“抽象物权契约”理论,成为德意志法系样式的标志,被视为民法上的“任督二脉”。此“任督二脉”的概念、区别、存在的理论基础及效力认定,均为物权行为理论的展开。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与立法的实践,对于我国未来物权法是否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造假案的频频曝光,注册会计师不断卷入诉讼浪潮之中,但在我国的经济立法中,却长期存在重刑事、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的倾向,这种承担责任方式难以补偿受害者的正当经济利益,无法实现法律的公平救济。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性出发,阐述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其他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体系中较晚出现的一种。我国法律没有把隐私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主要的人格权,只是借助司法觖释并通过保护名誉权的方式以维护公序良俗的隐私权是不完备、不周密的。我们应该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的相关立法经验,在宪法、民法典中确认隐私权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以刑法、行政法等其它法律法规为辅助的直接保护。本文从隐私及隐私权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国外隐私权的相关立法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现行立法,指出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缺陷并提出完善我国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发生的“普马事件”在中国的零售业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事件发生后关于供货商的货款追偿问题更是引人关注。从特许经营的外部责任的角度分析,北京普马和美国普马应对供货商的债权分别承担替代责任和替补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