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由于车内热环境的高度不均匀性,适用于均匀热环境的平均热感觉(PMV)评价方法无法对乘员热舒适状态做出客观评估。等效均匀温度(EHT)评价方法则考虑了不均匀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通过建立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模型,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法,建立乘员舱空调送风参数和太阳参数与EHT和PMV等参数之间关系的近似模型。基于两种评价方法,通过序列二次规划优化算法(NLPQL),对不同热舒适需求下的送风参数进行设计。对比两种评价方法所设计的送风参数下,人体平均皮肤温度、人体与车内热环境的潜热/显热交换量等参数的区别。发现同一热舒适需求下,相较于PMV评价方法,基于EHT评价方法设计出的送风状态更偏向高风温及高风速。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和同济大学儿童乘员车内安全联合项目.为了研究儿童乘员在乘用车和校车车内可能受到的热伤害,通过车内温度试验,得到了不同环境温度下乘用车和校车车内温度变化数据,研究了打开车窗、车身颜色、内饰颜色对乘用车车内温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带浮升力效应的K—ε湍流模型对空调硬座车内三维素流流动和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将人体散热和太阳辐射作为能量方程的附加源项,采用有限容积法将计算区域离散为均匀网格,用SIMPLE算法求解离散控制方程,研究了空调硬座车内空气流动速度、温度及热舒适性评价指标PMV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空调车内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对改善车厢内人体热舒适环境具有指导意义。图7,参8。  相似文献   

4.
先以YZ25G客车为例计算出了车体隔热壁的传热量、进入车内的太阳辐射热、车内旅客的散热量、车内机电设备的散热量及新风热负荷,确定了车内总的热负荷,并对计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车体传热系数随速度变化的规律。然后对于车体隔热壁导热特性进行了两维数值分析,用FORTRAN语言编写进行相应的有限差分方程计算程序,得到了车体隔热壁的温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对车内温度水平进行预测,采用热网络法对车辆停车和行驶状态下的车内温度进行计算。太阳辐射是影响车内温度水平的主要因素,而热网络法通过建立和求解节点热平衡方程,获得各节点的温度,尤其适用于以辐射为主的换热问题。车内外的对流换热采用实验关联式进行计算。由热网络法建立的节点热平衡方程组为非线性方程组,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与实测温度值的比较显示,两者吻合较好,表明热网络法用于车内温度预测的有效性。另外,计算结果也显示车窗玻璃的透射率对车内温度有明显影响,在考虑安全的前提下,选取合适透射率的车窗玻璃材料可起到减少车辆能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均匀与不均匀室内热环境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评价室内热环境,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与选择。通过对30名受试者在均匀热环境和不均匀热环境的投票结果的分析,探讨了热感觉、热舒适和热可接受度3种评价指标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结果表明,在稳态均匀热环境中3者等价,可任选其一作为评价指标;在稳态不均匀热环境中,全身热感觉与其它两个指标出现分离,不能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的投票均值与相应比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空调技术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对铁路空调客车空调的重要性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对我国铁路空调客车车辆热、湿负荷计算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铁路空调客车车内热负荷的计算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运用公式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适用于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的车内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论文最后得出了适合于我国铁路空调客车的车内热负荷和湿负荷计算的公式和重要的结论,对我国铁路空调客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建筑热环境评价中的模糊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建筑室内热环境常用的热感觉评价指标存在的诸多不足,指出了应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热环境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从而为更客观地评价热环境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显示,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人体心脏活动的影响显著,寒冷或极端温度会给人们带来心血管疾病。本文基于人体心率变异性指标,探讨了温度漂移热环境在室内热舒适方面的优势,并分析了人体主观热评价、皮肤温度与心率变异性之间的关系。本文设置16名受试者从初始稳定温度(24℃或18℃)经历半小时的温降漂移,最后再经历升温回到初始温度。实验收集了受试者的主观热评价与皮肤温度,并全程监测了其心电信号。通过频域分析法,得到了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结果表明:在冬季,适当的温度漂移可以改善受试者对相同温度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温度漂移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可以通过LF/HF值表征出来;冬季温度漂移热环境下,人体的LF/HF值与平均皮肤温度、热感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合肥地区住宅室内热舒适环境,文章通过对该地区住宅在夏季、冬季自然条件下室内热舒适度测量,利用国际热舒适评价指标PMV-PPD及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评价合肥地区住宅自然条件下的室内热环境现状,以分析改善室内热舒适质量。  相似文献   

11.
The main features of top-floor rooms with natural ventilation are identified by investigating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in summer season. One is high indoor air temperature, for this reason the indoor climate is far beyond the thermal comfort standard; the other is the inhomogeneou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f the inner wall surfaces, and high temperature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oof causes much scorching to the head of occupant. This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uch rooms.Both features mentioned above should b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the top-floor rooms with asymmetric radiantfield. In order to characterize the indoor thermalenvironment of the rooms, the heat stress index, HSI and radiant heat flux reaching human head, QR should beintroduced simultaneously as thermal indexes for the indoor climate evalu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es to a top-floor room is vresent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2.
着装温度舒适性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里讨论环境的噪音对着装温度舒适性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计算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和客观生理量在噪音环境中的变化量。在人工气候箱内设计噪音环境,运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试者在不同噪音分贝条件下的温度舒适性和整体舒适感的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在噪音环境中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值和人体生理量会产生变化,并且得出变化值为以后在噪音环境中测量着装温度舒适性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发展及居民室外活动时间不断增多,良好的室外空间环境及热舒适性对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关注较少的冬季室外环境热舒适问题,以夏热冬冷地区的重庆三峡广场为例,基于冬季热环境实测和热舒适问卷调查,利用Rayman软件计算PET(生理等效温度值)作为热舒适评价参数,建立TCV(热舒适投票值)、TSV(热感觉投票值)与PET的函数关系式,得到不同室外环境空间的冬季热舒适范围,提出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冬季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研究成果可为完善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外热舒适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T梁的温度—位移测试及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型试验,测试了自然环境下混凝土T梁内部温度和相应位移的分布状况,获得数万个实测数据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提出对常温下采用理论公式计算温度位移的修正系数.文中还进行了有限元热分析计算,并与试验资料比较,认为即使按桥梁规范考虑了环境湿度变化带来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量,有限元计算值与实测值仍存在较大的差异.上述研究为无伸缩缝T梁桥的温度位移计算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截面形式的混凝土桥梁在计算温度引起位移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focused o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process. Using GIS and SketehUp software, a common digital relief map model of a residential district was created, and the air distribution (both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within this residential district was established by CFD simulation. So,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of the air at any location with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as well as the worse flow area and overheat area can be clearly presented. An index of micro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the air distribution evaluation was established.Depending on a certai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model, from the air parameters of the micro environment at any location within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such as air velocity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index of micro thermal environment was obtained by certain principles and data processing process. By this index,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scheme was evaluated corresponding to the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If this index is not good enough or unsatisfied,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idea and process can be changed or im-proved accordingly in order to get a better therm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idential district judged by the estab-lish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相似文献   

16.
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模糊评判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板送风空调房间为对象,通过大量调查与人体热舒适实验,引入模糊数学的方法,确定了4个室内环境主要影响因素(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相对于热感7级别的隶属函数,并建立了相应的热舒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较好地反映室内人员的热感觉及定量给出室内环境的预测平均反应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Airpak软件对置换通风下的空调列车软卧包厢内热环境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得到包厢内流场、温度场、PMV-PPD和空气龄分布.根据人体舒适性指标(PMV-PPD)和衡量空气品质的空气龄值,对包厢内气流组织和空气品质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研究表明:采用Airpak软件,并基于PMV-PPD和空气龄的热环境数值预测和评价,具有全面、系统、直观的优点,为优化空调列车舒适环境和列车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添加秸秆和水泥作为墙体改性材料对于生土民居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北碚区清云峡村某改性生土民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测的冬季室内外温度和围护结构热工参数,运用软件模拟的手段,通过与相同模拟条件下普通生土民居和砖砌民居的数据对比,依据相关标准和调研情况,对其进行冬夏季热环境评价.研究发现这种改性土坯建造的民居不仅保有生土夏季隔热的优势,同时较普通生土民居改善了冬季室内热环境,但室内冬季温度仍然较低,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室内冬季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矿井人体热舒适性等级评价模型.从矿井热环境和人体自身因素出发,考虑了影响人体热舒适性的10项因素,根据实测数据和调查结果建立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矿井人体热舒适评价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熵权理论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出人体矿井热舒适性的评价结果.将该方法用于某高温铜矿6个不同中段的热舒适性评价,并与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可见该方法科学合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不同深度的矿井热舒适性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降温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