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以虎尾兰(Sansevieria)、龙血树(Dracaena)、香蕉芽尖等材料,经过三年重复实验,不但证实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也存在着“亚全能性”。  相似文献   

2.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细胞全能性,将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或器官、或组织、或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发育形成完整的植物体。所谓人工控制的条件,即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植物体的任何一部分是指根、茎、叶、花、果以及它们的组织切片和细胞。细胞全能性是指任何具有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是国际上一门新兴的高技术学科。运用生物工程进行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将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解决过去用常规生产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中药的生产、科研、经营将会引起突破性的变革,前景十分广阔。植物组织培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特别是五十年代后期“细胞全能性”被证实以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新技术已渗透到植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之中。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是既通向生产又通向分子生物学间的一座桥梁。如同基因工程和发酵技术一样,组织培养在生物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植物细胞极高的全能性是植物可重复再生的基础,基于植物细胞全能性的植物激素诱导的离体再生体系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基因改良中。长期以来,生长素诱导多能性的愈伤组织形成被认为是植物细胞获得全能性的过程,也是经典植物离体再生体系的起始步骤。然而,生长素如何启动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晰。  相似文献   

5.
植物快速繁殖是一项根据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出大量植物试管苗的技术。中国科学院植物快速繁殖研究协作组在解决试管苗的诱导频率和移栽等一些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培育出了10多种包括林木、果树、花卉和水果的植物试管苗,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部分已成为商品出售,为绿化城市,美化环境,增收创汇做出了贡献。还有50多种植物也已培育出了试管苗,条件具备即可大量生产,投放国内外市场。该技术比传统技术具有速度快,占地少,不受气候条件限制,能够进行工业化生产等优点。传统技术难以繁殖的一些经济植物、名贵花卉以及濒危珍稀植物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加以解决。同时,这项技术还可以改善植物品质,解决品种脱毒、退化、越夏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伊贝母组织培养中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生长量和贝母碱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基组合不仅可加速愈伤组织的生长,同时也可提高贝母碱的含量.证明了离体培养的贝母愈伤组织同样具有生物合成次生物质——贝母碱的全能性,这就为贝母组织培养用于商业性生产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组织培养研究植物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在生产及理论上均有重要意义,但在禾本科作物工作较少。近年来小麦方面曾用种子、胚、根、幼苗茎、茎节、穗轴(Rachis)等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器官形成的研究,但在叶片方面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同时在禾本科作物叶片原生质体培养工作中,至今尚难获得原生质体的持续分裂,因此有人怀疑禾本科叶片细胞的全能性。因此搞清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鹧鸪菜假根切段离体培养的情况。假根切段在离体培养中迅速再生并形成叶片,老成假限、较低比重海水、较高培养温度和较强光照强度有利于切段再生和形成叶状体。鹧鸪菜的假根细胞也具有全能性,组织培养和遗传育种研究上,可以把假根组织作为继代培养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意义,同时对植物组织培养这一技术的应用及自身技术的完善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植物保护的主要技术之一,对生物保护的影响十分重大,促进了植物保护事业发展。在这里,本文首先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分析了生物技术的定义,然后对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农药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畅想了未来生物技术发展方向,促进相关技术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植物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哺乳动物克隆理论的由来和要义众所周知, 1902年Gottlieb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他指出, 植物细胞保持着向完整植株发育的潜在能力。1958年, F.C.Steward在人工条件下用胡萝卜根部的细胞培育出了新植株。  相似文献   

12.
全息胚学说在哺乳动物克隆研究领域具有理论优先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哺乳动物克隆理论的由来和要义众所周知,1902年Gottlieb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他指出,植物细胞保持着向完整植株发育的潜在能力。1958年,F.C.Steward在人工条件下用胡萝卜根部的细胞培育出了新植株。继而,众多...  相似文献   

13.
引言植物组织培养的先驱Haberlandt(1902年)发表了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成果。他试图从植物的离体成熟细胞形成“人工胚”,试验未成功。Skoog和崔澂(1948年),Skoog和Miller(1957年)提出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木兰科植物组培快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在种苗繁育上的意义,对近年来我国木兰科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概述,包括木兰科植物无菌培养体系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及移栽炼苗,分析总结了木兰科植物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对木兰科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5.
白菜类作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菜类作物是芸薹属中重要的栽培亚种群,也是重要的蔬菜之一。建立高效可重复的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是利用基因工程进行遗传改良所必需的。本文从高频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DNA直接转移,不依赖于植物细胞或组织培养的农杆菌介导转移,建立在细胞或组织培养基础上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化,转化株后代的遗传行为等方面论述了白菜类作物转基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早期关于提高植物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效率的策略往往侧重于基因型筛选、培养基改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搭配等方面,忽略了环境胁迫条件对植物离体培养再生效果的影响。据此,综述了不同胁迫诱导对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氧化、渗透、水分、伤害和温度等胁迫。氧化胁迫对植物细胞的再生过程具有双重作用,即氧化胁迫引发植物体内相关抗氧化胁迫酶类合成,从而促进再生,但是发生氧化胁迫的细胞因其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易导致细胞死亡;短期渗透胁迫对植物胚性愈伤组织再生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伤害通过影响相关基因表达而对体细胞胚胎产生积极作用;温度对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具有发育阶段的特异性以及处理强度的依赖性,适度的温度处理可诱导出较多的胚性愈伤组织。因此,对用于组织培养的外植体进行适当的逆境胁迫前处理,有助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并最终促进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一、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技术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已能使近千种植物的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经过离体培养再生成完整植株。80年代以来,大量的试验研究资料表明,由组织培养物再生出的植株中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在甘蔗、马铃薯、水稻、小麦、大麦、大豆等重要经济作物中都观察到这种现象,这种组织培养再生植株中出现的变异被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无性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我国云南的科学家团队在国内首次成功培育了夜光植物,科学家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海洋发光微生物的基因导入到了本氏烟草植物细胞中,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和筛选后,获得了该夜光植物,填补了我国有关技术的空白,为该技术在国内的进一  相似文献   

19.
回顾“植物培养细胞次级代谢全能性”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为开辟一条新的生产途径和一个新型产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报道如何简便、快速、灵敏、专一性强,适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物中次生代谢物的检测新方法,以便大规模地进行细胞系筛选。  相似文献   

20.
《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操作性强,是园艺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教学的体会,结合植物组织培养科研工作,就《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实验课课堂指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严格要求以灌输和树立无菌操作意识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