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孙敬武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1,28(4):74-76
根据我国国情和自身发展情况,本文提出电子政务建设应以电子为手段,以政务为主体.并把服务作为核心职能,进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动荡下,我国政府能否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与战略决策,组织、协调能力是否依然有效,执行力和公信力能否继续被认可……都成为时下必须解答的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而在此过程中,也再一次确认和彰显了电子政务所要担当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是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新加坡、英国为例,介绍了国外先进的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经验,提出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推进服务型电子政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生公司一直以来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遵循“用起来,用得好,用得值”的原则,到2004年6月底,共举办培训班262次,共培训19698人,客户回访9992次,上门支持服务1432次综合客户满意度87%,体现了相当专业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务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集约化和各条战线一样,电子政务也面对科学发展的主题,肩负转型升级的使命。科学发展、转型升级体现在电子政务领域,就是贯穿以人为本的精神,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切实加强电子政务规划、建设、运营的统筹协调,努力提高投入建设的性价比、应用的覆盖面和资源的共享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帮助西部地区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的“数字鸿沟”,2002年10月,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科学技术部联合发起了“缩小数字鸿沟——西部行动”。科技部将投入引导资金2亿元,支持“西部行动”项目,同时要求西部各地政府提供相应配套资金,共同推进项目的实施。“西部行动”主要围 相似文献
9.
10.
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3):112-113
分析了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阐述了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电子政务建设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机构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公共机构节能可以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同时也是公共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必然要求。阐述了公共机构节约能源的意义,对目前公共机构节能政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有关节能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推行电子政务 加速山西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艳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5)
推行电子政务是当前加速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由之路,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加速发展电子政务.分析了山西省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速发展山西电子政务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公共伦理建设,是推进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的有机结合,是不断提高政府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构建诚信政府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加强公共伦理建设对于构建诚信政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分析了西方政府诚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我国构建诚信政府的启示,提出了从公共伦理的视野对我国诚信政府构建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维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7-99
在公共政策的理论中,公共政策的执行和实施过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一项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要依赖于它的有效监测、问题认定和正确的制定,但更重要的是它要得到正确的执行.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与公共政策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提出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在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同时,有策略和限度地干预区域经济是有必要的,并对在干预区域经济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7.
魏太亮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13-15
移动阅读的优势为全民阅读创造了条件,但是,全民移动阅读仍然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阐述了建立移动公共图书馆的必要性,提出了打造移动公共图书馆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艳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147-148
公共选择与公益物品是经济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众多的经济学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方案。结合公益物品的特性并借鉴管理学的拓展模型,主要考察其中的3种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政府介入模式、自治型公共事业组织模式和多元组织模式。并用管理学中非传递对称双线性效用值理论剖析了在特定情景下各种方案的优势、机会成本和相关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20.
从电子政务的内涵和现状出发,联系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动因,进而对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趋势提出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