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球上的动物有千千万,那么,在它们的活动中有没有行为准则呢?这里,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一些问题:鼹鼠同时发现了一只甲虫和—条蚯蚓,它们都是活的,吃了前者,后者会逃走,究竟应该先捕食甲虫,还是先捕食蚯蚓?两只田鼠见了面,它们可以打上—架,可以和睦相处,也可以互不理睬、分道扬镳,它们又该怎样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呢?像这类需要作出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住在热带树冠上的树懒是一种特别懒的动物,它们的新陈代谢缓慢,平时的活动通常限于吃树叶。不过,它们每周要下地一次,目的是去排大便。树懒下地不仅耗费体力,而且还会冒被地面掠食者捕食的危险,那它们为什么非得下地解大便呢?科学家最近破解了这个奥秘。在树懒的皮毛中生活着很多小生物,包括甲虫、蛾子、细菌和真菌等,  相似文献   

3.
一条蚯蚓被切成若干段,每段都可再长成一条完整的蚯蚓,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否一段不完整的蚯蚓中就包含有一条完整蚯蚓的全部信息呢?  相似文献   

4.
在北美发现了一种稀有的、长有两只前足的“蚯蚓”。这种几似是盲的九英寸长的“蚯蚓”实际上并不是蚯蚓,而是爬行动物,属于两足类。据美国伯克利韦尔特布雷特动物博物馆的爬虫学家佩彭富斯说,这种蚯蚓蜥蜴用其前足挖洞,居息于地下,以树根附近的甲虫幼虫、白蚁等为食,仅在被水淹没时才爬出水面。目前仅发现三种蚯蚓蜥蜴,一种在班加半岛(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另两种在墨西哥东南方离海岸500英里处发现到。为什么同种动物分布如此遥远?得克萨斯AandM的生态学家本杰明·迪尔认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     
有的鱼只吃鱼鳞是真的吗? 非洲大陆最大的湖坦噶尼喀湖因盛产珍稀鱼种而世界闻名。其中有一种数量很多的鱼非常奇特,它们只吃鱼鳞。 研究人员把这种鱼放入水槽,喂它们蚯蚓和虫子,  相似文献   

6.
“这就是蚓螈,一种如同恐龙一样古老的动物.然而,恐龙在几千万年前就死光了,蚓螈却还隐秘地生活在地球上”,印度德里大学的生物学家沙迪亚巴马·达斯·比朱一边向来访的记者介绍,一边展示着装在塑料饭盒里的动物.在若干记者的好奇目光中,饭盒里的几条黄褐色动物不安地扭动着身体.“这不就是蚯蚓吗?”有记者小声地嘟哝道.比朱听到这句话,笑着说:“它们的确很像蚯蚓,所以名字中有一个蚓字.不过,你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嘴巴,有眼睛.它们还吃蚯蚓呢.”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昆虫只长6条腿?对这个问题,现在美国的发育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答案.他们使甲虫幼体的两个基因失去活性后,迫使它们又生出了16条腿,恢复了它们的祖先4亿年前消失掉的肢体.  相似文献   

8.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生活在坦桑尼亚西部的华同威人经常采摘一种植物的根茎,用来治疗寄生虫和其他肠道疾病,据说这种治疗方法是半个世纪前一个巫医在跟踪一只生病的豪猪时偶然发现的,他看到豪猪吃了这种植物后很快恢复了健康。有关动物自我疗伤、治病的传说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生物学家也早就观察到动物吃一些没有什么营养价值的植物的现象,他们怀疑动物们是为了治病而吃药。现在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动物们的确在为自己治病。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动物们发展出了许多可以帮助它们躲避伤害和疾病的行为。良好的卫生习惯你家里的狗或猫受伤后可能会用舌头不断舔自己的伤口。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不是这样做会让它们感到舒服一些呢?事实上,它们是在为自为了避免得病,狒狒往往在一个地方只睡一两个晚上,然后就迁往另一个地方睡觉,直到粪甲虫将粪便清除干净后才重新搬回来。它们还相互整己治病。哺乳动物的唾液里含有许多可以杀死病菌的化学物质。生活在野外的狼、猴子、黑猩猩、狮子、老虎和大猩猩受伤后也经常舔自己的伤口。甚至我们人类在手指被割破后也有舔伤口的习惯,这也许就是人类祖先遗传下来的一种本能行为。为了避免得病,大...  相似文献   

9.
洞穴毒蛛     
"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是一个谜语,打一种动物.也许你已经猜到,谜底是蜘蛛.其实,谜语说的是那些结网捕食的蜘蛛,而在地球上还有一些蜘蛛,它们并不用蜘蛛网来捕食.我国靠近越南的广西西南边陲,属于从亚热带向热带过渡区域,在太平洋湿润季风的滋润下,这块土地保有丰富的物种资源.据说,在这里就有一种从不靠结网捕食的毒蜘蛛,它个头巨大,隐居洞穴,身藏剧毒,甚至还有传闻说这种蜘蛛咬死过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蜘蛛?它们藏在什么地方?蜘蛛专家李廷辉决定探个究竟.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也会收养别人的孩子,为什么动物会收养别人的孩子呢?科学家们揭示了惊人的秘密。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布莱恩·威斯登正在进行一个令人羡慕的研究项目,他可以在哥斯达黎加的热带森林中蹚过齐膝的浅溪,观察鱼宝宝们在清澈的溪水中快速游动。他仔细地记录着这些鱼宝宝的数量和成长状态,通过这些数据来判断它们被捕食的风险。就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威斯登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很多鱼群中,鱼宝宝的数量不但没有因被捕食而减  相似文献   

11.
地龙之歌     
龙,在我国古代传说中是一种既能翻云覆雨,又会使人逢凶化吉的神物。然而,这种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龙,除了在神话传说、艺术作品中出现过外,有谁见过呢?但在我们的地球上,却存在着一种真正的“龙”,它以自己辛勤的劳动,布施恩泽于人间。它叫“地龙”,学名蚯蚓,人们习惯叫它曲蟮。千姿百态的蚯蚓家族生物学家统计,全世界的蚯蚓有2500多种,我国约有140种。在蚯蚓的家族中,有“巨人”,也有“侏儒”。南美洲蚯蚓属于一种大蚯蚓,体长达2100毫米,宽24毫米。我国的保宁环毛蚓体长700毫米,宽24毫米,体节有184节,看上去真像一条大蛇。而有些蚯蚓个儿很小,…  相似文献   

12.
A、蚯蚓充当清道夫澳大利亚悉尼市税务局与当地一家公司合作,斥巨资兴建了一座废物处理工厂。在这个处理厂中充当主角的不是工人,而是4000万条蠕动的蚯蚓,它们每天的任务是处理40吨的废物。这批垃圾清道夫10年来一直生活在实验室里。它们来到废物处理工厂进行为期5年的废物处理实验。研究人员夸奖这些蚯蚓可以处理所有的有机废物,包括废物沉淀物、食物渣滓、动物粪便、废纸等等。据科研人员称,蚯蚓还可以消灭附于废物沉淀物和其他废物上的人类病原体。这些废物经蚯蚓处理后将提炼成纯度高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这些肥料具有很好的肥效,可以…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单性生殖”已在哺乳动物——一只小鼠上获得成功。于是,有人就预测:妇女可以不用性交,就可以自己生儿育女。众所周知,决定性别的是x和y两条性染色体。妇女“单性生殖”则只能使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外界条件下加倍,而女性生殖细胞中只含x染色体,加倍后性染色体为xx,仍是女性。由此类推,如果任由妇女“单性生殖”,未来的世界岂不成了“女儿国”吗?那《西游记》里的“女儿国”不也有它存在的可能性吗?每当看到“女儿国”,我们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喝了子母河的水怀孕的女子不能生下一个男婴呢?难道吴承恩早已洞察到“单性生殖”的玄机吗?  相似文献   

14.
是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2005年Science庆祝创刊125周年提出了125个科学问题,其中有25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有许多生物都具有非凡的再生能力,如蚯蚓、涡虫、壁虎和蝾螈等,但是很遗憾它们都处于进化树的底部,越往上,进化越高等,这种独特的能力就丧失得越多.是什么控制着这个过程?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但能回答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是这样,更重要的是它能决定我们的未来.实现人类的器官再生是所有发育生物学家和再生医学研究者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5.
尚磊  木马 《科学之友》2010,(6):53-53
新几内亚的热带森林里生活有40种甲虫,它们的背上都驼着一座“花园”。这些甲虫体长不等,有的长1.5cm,有的长4cm。它们是热带森林的居民,都以树叶为食。  相似文献   

16.
正乳房X光筛查是妇女保健中一个既定的部分,但它们所带来的麻烦是否比他们的价值多呢?早在1980年,加拿大的研究人员就试图搞清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妇女可以因乳腺癌筛查而获益?当时,许多研究人员希望通过这个相对较新的技术可以在肿瘤有机会生长之前就检测到它们。然而事情远非这么简单。加拿大的一项试验纳入了来自加拿大全境的近90 000名妇女,将她们随机分配分别接受乳房X光检查或乳房体格检查或者只是  相似文献   

17.
灰尘是宇宙中的基础物质,虽然它只占宇宙中正常物质总重量的1%,但它可帮助形成恒星和复杂分子,并且是构成行星成分的主要元素.在地球上,人们随时可以看到灰尘,但在宇宙中,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呢?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在地球表面见到的岩石和化石这些东西的年龄,常常是以"亿年"为单位的,那它们的"岁数"到底是怎么测量出来的呢?其实测量方法并不难,我们只需要用一把合适的"尺子"来测量就可以了。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它们自身变化  相似文献   

19.
多彩甲虫     
杨茉 《科学之友》2005,(8):51-51
甲虫是昆虫纲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可分为100多个科,种类达昆虫总数的40%。甲虫遍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是森林、沼泽、冰峰、草地、沙漠,还是河流、湖泊、海洋,到处都有它们的足迹。甲虫的广泛分布,为自然界的植物传粉起到运送作用。特别是对花草一类植物的繁衍更具有特殊的功能。甲虫在红花绿草间来回穿梭的同时,会很自然地传送花粉或孢子,既简单又经济。甲虫在自然界还能够起到清洁夫的作用。大多数甲虫以枯死的烂根、草皮、腐朽物体上滋生的真菌以及动物的尸体、排泄物为主要食物,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其中,人们…  相似文献   

20.
我们居住的大地是一块大画布,上面有各种各样的风景,颜色特别丰富。除了大地上的植物、建筑、湖泊外,土壤本身的颜色也很多,其中棕色是土壤的主色调。为什么土壤会以棕色为主色调呢?这一直是一个谜。最近,美国科学家揭示了这个谜底。科学家发现,土壤的主色调与植物有关。揭开土壤主色调之谜的研究人员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的生态学家斯蒂文·艾里森。艾里森指出,叶长叶落、花开花谢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残枝败叶、枯树落花最终要掉在地上,进入土壤。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甲虫、蚯蚓等动物,利用特殊的酶将进入土壤的植物残体分解,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