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蝇王》是一部内容及其深刻,视野广阔,可以从不同角度精心解读的作品。但是戈尔丁的目的不仅仅是发掘人类内心深处的黑暗,他是让人们认识到人性的本质,并展示人类内心的欲望,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人性之中自有善恶,但自由意志的发挥会引领人们作出积极的选择,从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希望和光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小说《蝇王》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主题思想的分析,揭示了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扭曲这样一个主题。抨击了文明社会中发生的权利欲望、物质欲望、虚荣等不文明现象。总结出人性丑恶是导致人类所发生种种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小说《现实一种》与英国作家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虽然不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但它们在人性恶这一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本文截取了两个文本中的孩童形象来揭示两位作者所要表达的共同主题,并试图分析他们表现这一主题时所体现的反传统倾向。同时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时代背景探讨两位作家持“人性本恶”写作的原因,以试图说明他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从中总结出文学的一些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谱写了关于人性恶的一曲悲歌。本文以小说中的主要典型人物-一群学龄男童为切入点,启迪人们正视自身的残酷和贪婪,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对于人性恶的防范意识,以善来建构一个更完善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有别于以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传统<蝇王>研究套路,独辟蹊径,用存在主义为理论工具分析了<蝇王>的存在主义建构策略,展示了先前研究所忽略的这部作品的存在主义特质,为我们重新审视戈尔丁通过作品对文明与人性的思考开辟了崭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邹锦 《科技信息》2010,(8):I0148-I0148
美国作家理查德‘康乃尔的短篇小说《最危险的猎物》寓意深刻,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堪称作者短篇小说之代表作。本文旨在应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探讨作品的主题以达到赏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长篇小说《格萨尔王》是阿来以一个小说家的方式"重述"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的"故事新编"。现代视角的切入与作家个性化的叙事、阐释方式赋予了民间传说理性的高度和异常繁复的精神意蕴。从活态到固态,从民间传说到作家创作,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之间既保持着密切的"互文性",又经历着逐步疏离自身文类独有形态的差异性,体现了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神与现代理性的审美错综。《格萨尔王》通过"插入文本"和"有意味的文字"重述神话,阐释历史,透视人性,同时融入对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对人类自身发展困境的哲学思考。故事的外壳是"人、神、魔大战"的魔幻世界,深层意蕴则是关于神性与魔性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寓言。  相似文献   

8.
《战争和人》是王火对亲历过的抗战生活进行了长达40年的沉淀和反刍后才创作出来的鸿篇巨制。作品通过童霜威这个国民党的中间派,在抗战期间终于转变为国民党的左派的坎坷人生道路和艰难思想历程,形象地说明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必然失败,腐朽的国民党政权必然崩溃,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必然诞生的历史发展趋势。作品由于既深入地挖掘了人物转变的内因,又全面地表现了人物转变的外因,还充分地展示了人物转变的过程,也即历史地描写出人物的具体人性,因而成功地塑造了童霜威“这一个”人们“熟悉的陌生人”。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是个大器晚成的作家。他在44岁之前还默默无闻,可是在他的第一部小说《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发表之后,便一举成名,声誉日隆。有人曾经称他为“过去二三十年中最卓越的英国作家”。(Oldsey and Weintraub:1965,P.35)1983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诸多小说中,处女作《蝇王》至今仍影响最大。本文仅就该作品中的“人性堕落”问题和象征手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理论而言,物质与精神本是齐头并进,然而在人实际的生存过程中,形而上的层面实则却时不时地陷入一种困境,荷尔德林的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有时不免落入一种虚幻的追寻。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人往往难以达到一种自由而体贴的人性存在,孕生于文革时期的样板戏《沙家浜》不失为一个生动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两大学派的人性观是有着很大的差异。人性观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看法和观点。人性观不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也不相同。本文就这两大学派的人性观及治疗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且探讨了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是一部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和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对小说进行了再分析,揭示了人性恶的社会根源。人性本善亦或人性本恶并非是戈尔丁所注目的焦点,对这种战争的恶性循环、对岌岌可危的现代文明状况的关注,才是戈尔丁的用心所在,才是作者或毋宁说是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人类目前状况的深刻担忧。  相似文献   

13.
《竹取物语》被认为是日本物语文学作品中最早的一篇,唐代传奇是中国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从创作主题上将《竹取物语》与唐代传奇在人类的真实姿态——爱情与离别的悲伤、对人性的好奇以及对现实的世态批判与人性批评三个层面加以比较分析,挖掘潜藏在《竹取物语》文本深层的人性主题,探寻其中所蕴藏的中国唐代传奇元素,以及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4.
汤晓荣 《科技信息》2008,(19):275-275
本文认为,《雷雨》中,周家人身上存在着一个共性的东西:人性的错位。这在周朴园、繁漪、周萍、周冲、四风身上都表现得很突出。它显示出“天地间的冷酷”,使人产生淡淡而深广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称婚姻为妇女最古老的职业,其作品《十八春》中表达了对特定时代女性婚姻的轨迹和对婚姻观的诠释,透露出女性悲剧命运的意识。本文通过对《十八春》中顾曼桢和顾曼璐婚姻和命运历程的分析,以揭示时代条件下人性的堕落及其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以一个犯罪—赎罪—得救的宗教性故事,向世人昭示了上帝的宽容与慈悲以及惩恶扬善的力量,但我们从三位主要人物所走过的赎罪道路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性的善恶是如何鲜明地在他们身上各自不同的表现出来,正是这种在宗教意识压抑下所迸发出的人性之光,体现了近代西方文学中的主导意识。  相似文献   

17.
聂震宁1998年的小说自选集(长乐》表现了其一以贯之的对人性的观照,小说由单一的褒贬、抑扬进而对自然与人、民俗与人、文化积淀与人的多层面展示。体现了作家内心深处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的小说《小姨多鹤》在大环境之中描摹小人生,在社会大悲剧下雕刻普通生命的日常遭际,展示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沉凝思。在对其艺术精神和人性意识论析后认为,该部小说表现出的人性情感和道德状态具有丰富的蕴含,集中表现了作者对于基本人性的严肃关怀和道德伦理上的卓越见识。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范妮和安妮》,通过女主人公范妮明知未婚夫与安妮有染,而又无可奈何地选择与其结婚的不幸遭遇,以及对与其相关人物的家庭生活的描述,折射在英国现代工业摧残下被异化了的人性及扭曲了的婚恋和家庭。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借古喻今,抒写了超越时空的人性中的共通问题.以《罗生门》、《竹林中》为例,分析了人性中善与恶并存的观点和利已主义的心态等,探讨了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