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主要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法和系统聚类法对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第一主成分把选取的31个省市地区分为五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提高生活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明确农村消费的地区及结构差异是制定刺激农村消费有关政策的实证基础。结合云南省地域特点,针对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进行区域分析和数学建模,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回归分析,以了解云南省各州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构成和习惯。结果表明,云南省2010年各州市农村居民消费构成差异较大,消费结构不合理;K均值聚类分析显示云南省各州市农民消费情况可划分为三类,每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AIC准则表明主成分回归模型比全模型更优,解释了变量90.6%的信息,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主成分回归的结果显示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农村地区2000年到2008年这8年评价居民消费情况的8项指标为研究对象,用多元统计学的对应分析进行新疆农村居民消费情况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农村居民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上升的较快,尤其以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增长最为明显;而在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增长不是很明显,其中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近乎零增长。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2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面板数据,通过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序列矩阵并聚类,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聚类模型,以此对山东省17城市的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为5个层次,并且区域消费水平很不均衡,有10个的城市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5.
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运用SPSS软件对汶川地震36个严重受灾县市的8个灾情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到了累积贡献率为83.403%的3个主成分及其得分;然后,基于3个主成分的得分采用聚类分析对汶川地震36个严重受灾县市进行了分类;得到了全面、合理和科学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6.
赵丽棉  黄基廷 《广西科学》2012,19(2):121-124
以200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等8个指标数据为依据,利用R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当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娱乐教育文化服务、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居住、食品是影响消费大小变动的主要因素,而衣着、医疗保健、居住、食品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大小与其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相邻省市消费结构比较相似;沿海地区与内地消费结构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区域在种植马铃薯品种繁多,不同原料品质会直接影响加工制品品质及产品得率。为探讨国内常见的44个马铃薯品种差异,指导马铃薯产业原料选择与品种繁育,实验测定了8个主要品质指标,统计分析显示,不同品种的各个指标差异明显,且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消除冗余,实验对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并转化成3个主成分因子,第一主成分主要代表水分因子,第二主成分主要代表糖分因子,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蛋白质因子,这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5.77%,能有效反映初始指标的信息。综合各主成分因子的得分图可直观反映马铃薯原料指标间的关系,进而得出不同品种的加工或鲜食建议。采用Ward聚类方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44个划分为4个类别,分析各类别间的指标差异,并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为马铃薯原料加工用途划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统计分析的角度研究我国各省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来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主成分),然后计算31个样本的各个综合指标(即主成分)的得分,并根据得分排序,以便对各个地方农村收入水平进行比较。最后再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对这31个样本进行分类,找出每个类所包含的样本。  相似文献   

9.
对喷施生长抑制复合制剂(主要成分为ABA和多效唑)烟苗的8个相关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分别为植物抗性相关因子、光合作用因子和质膜透性因子.这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93.65%,可用于生理指标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了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本文以北京市远郊山区房山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和长阳镇保合庄村这两个典型村,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问卷调查并实地考察了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归纳出影响村民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子,力求为北京市远郊区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全国其他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选取甘肃陇南市372户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从单个农户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农户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低保政策对受保家庭人均总消费支出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产生了积极影响,显著高于对非低保户的影响;而对人均生产性消费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得出受保农户大都属于生存型消费结构的结论。基于研究结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农村地区发展两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最终促进农户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以重庆市2000-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重庆市城乡居民各类消费支出进行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有明显的差异;根据重庆城乡居民当前消费结构的具体特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对引导居民合理消费,优化消费结构,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4—2014年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数据,分析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和变动趋势,然后借助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模型),对2014年按照收入5等份分组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进行统计研究,对城镇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消费倾向和消费弹性进行数量分析,揭示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和趋势.食品和居住的基本需求大,消费倾向高;教育文娱的基本需求支出位于前列;交通通讯的边际消费倾向跃居第3,收入弹性大于1,未来增长势头较好;食品价格对其他各类消费品需求的影响最大;交通通讯的自价格弹性较大;随着收入的增加,呈现多样化的消费方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杨盼  颜七笙 《江西科学》2011,29(1):6-1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村居民已成为国内旅游的一支旅游大军,加强对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的研究,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及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1998年至2009年的消费值进行拟合,并动态模拟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变化态势,再运用马尔科夫状态转移矩阵对灰色GM...  相似文献   

15.
截取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横截面数据,选取衡量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8项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对西部地区消费性支出的差异及结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1996-2011年的年度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城镇化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具有协整关系,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没有协整关系,城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城镇化的发展是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加的原因,而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并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曾妍 《科技咨询导报》2013,(7):138-138,140
农村电网是我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将近7亿人的供电问题.由于农村用电量比较少,加上地处偏远,我国农村电网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建设相对滞后.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电网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并进行了因子得分综合排序。分析表明,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改善消费结构,不但要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居民收入,也要引导居民正确消费,提高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李炳军 《河南科学》2011,29(11):1380-1383
利用2002-2008年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建立平行数据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同时估计了基于收入差距的各项消费支出的消费函数,并就估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文教娱乐支出而言,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水平在收入层次上的差异较小;食品、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差异较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