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BP网络)进行了沙的本构关系模拟,建立了沙体三点式神经网络本构模型,并通过网络自适应学习,使本构模型不断改进,试验表明,网络本构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测得结构的较大位移,利用柔性悬臂梁的大变形研制了一种量程为±500mm的位移传感器.利用数值积分建立了柔性悬臂梁受法线方向力时的几何非线性本构关系,借助Matlab中Lobatto法对本构方程进行求解并获得了相应的挠度与集中力和固端弯矩曲线,分析了挠度与柔性悬臂梁各参数的关系及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通过试验和误差分析得出了本构关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悬臂梁的几何非线性本构关系与试验结果符合,固端弯矩理论值在y方向上分量是产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各项静态参数指标良好,此柔性悬臂梁大变形的本构关系可应用于构件或结构的大位移测量.  相似文献   

3.
张斌  王勇华 《科技信息》2012,(20):362-362,352
工程应用要求本构关系形式简洁,物理意义明确。本文从这一点出发,通过搜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从本构模型计算参数特性及其获取的角度出发,简单的分析了几种本构模型的特点及其实用性,并讨论了现阶段土的本构关系研究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给深入研究金属成形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但其精确程度与材料本构方程的精确描述有极大的关系.材料的本构方程是描述材料成形信息的数学模型,它反映了材料的流动应力与变形程度、变形速率、变形温度的关系.因此,通过实验获取材料的本构方程是有限元数值模拟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刚粘塑性材料提出了本构方程的数学模型,并在实验的基础上给出了纯铝(L2)材料的本构方程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1):50-54
砌体本构关系的研究是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研究的重点之一,至今还没有建立起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砌体本构关系,通过对现有的弹性本构关系、经验本构关系和损伤本构关系进行综述,发展了较为前沿的砌体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概念和方法,并用试验结果加以验证,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X52管线钢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强度高、塑性好。其本构关系的研究确定、矩阵表达及失效判据的建立是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比该材料的静力拉伸实验结果和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发现εεP0.2时,Ramberg–Osgood本构方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X52管线钢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但当εεP0.2时,基于Ramberg–Osgood模型所得理论本构曲线与实验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基于此,对Ramberg–Osgood本构模型做出了修正,提出了X52管线钢在单向拉伸状态下的全局二段式应力应变关系式,并建立了X52管线钢本构关系的矩阵表达式。根据X52管线钢塑性极好的特点,分别研究了塑性材料基于应力的失效判据和基于应变的失效判据,给出了X52管线钢的应变控制失效准则。  相似文献   

7.
基于热力学相容的本构模型,通过合理地定义广义内摩擦力,发展了可以描述具有固结相间残余应力特性的一类复杂双相钢的本构方程。其遗传积分中考虑了塑性应变状态的影响,因而能够宏观地反映这一类双相材料的基本特征,所发展的构本方程包含了内时塑性本构方程和Bower 等的经验公式为其简化结果。给出了背应力的积分形式和增量形式以及增量型本构方程,对OHFC铜和铁轨钢DBS11的循环特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发展的模型具有较强的预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蔡长安 《贵州科学》2003,21(1):37-39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粘塑性本构关系,应用粘塑性势理论导出其过应力理论的粘塑性本构方程,其本构关系中的材料参数是应变率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泡沫铝材料的一维粘塑性本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不同初始密度的泡沫铝进行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冲击试验,得到了泡沫铝材料在中低应变率下的力学行为,结合分析含多种内变量的粘塑性本构模型的物理意义,推荐了适合于泡沫铝材料的一维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对推荐模型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比较好,该模型和实验结果均反映了泡沫铝材料的应变率负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峨眉山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为研究对象,对灰岩进行天然状态与饱和状态的三轴压缩试验,探究灰岩在不同赋存环境下的力学特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灰岩天然状态与饱和状态的本构模型。通过分析天然状态与饱和状态灰岩试验结果的相互关系,得出灰岩在不同赋存环境下本构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根据灰岩天然状态本构方程推导出饱和状态下的本构方程。根据试验建立了灰岩本构模型,并确定了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可为类似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沥青路面视为多层弹性半空间轴对称体,利用热弹性力学以及Hankel和Laplace积分变换等数学方法,首先推导出任意一层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刚度矩阵,然后按传统的有限元方法组成总体刚度矩阵.通过求解由总体刚度矩阵所构成的代数方程和Hankel及Laplace积分逆变换就可解出外荷载和温度联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温度应力的精确解.由于刚度矩阵的元素中不含有正指数项,计算时不会出现溢出现象,从而克服了传递矩阵法的缺点.在推导过程中不用人为选择应力函数,使得问题的求解更加合理,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沥青路面的湿度场、动力学等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计算实例证明了推导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内部孔隙水压力的轴对称弹性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沥青路面视为多层饱和弹性半空间轴对称体,引入比奥渗流固结理论和渗流方程.利用Hankel和Laplace积分变换等数学方法,推导出浸水沥青路面的沥青路面水损害力学模型,并做出如下假设:除渗透性外,沥青混凝土是均质的、完全饱和的理想弹性材料;沥青混凝土的变形是微小的;沥青混凝土和孔隙水均不可压缩;孔隙水渗流服从达西定律,渗透系数为常数.计算了沥青路面结构层孔隙水压力大小.结果表明,沥青面层内的孔隙水压力与面层渗透系数、面层厚度、结构层材料参数以及车辆行驶速度等有密切关系.当路表孔隙饱水时,在荷载作用下,面层中以及面层与基层的接触面附近孔隙水压力最大,在荷载的反复作用之下,导致疲劳开裂破坏,加速路表病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移动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车辆荷载的接地形状简化为矩形,将柔性路面视作多层粘弹性半空间体,并考虑路基材料对应变幅的依赖性,采用修正的平面应变模型,用传递矩阵配拉氏变换和傅立叶变换法,对移动的平稳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柔性路面任意深度处的应力和位移,并将理论计算结果用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结果正确,计算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优化方法在柔性路面厚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从损伤力学的角度出发,基于路面材料应力应变试验曲线建立了反映路面破坏全过程的统计损伤演化模型和统计损伤本构方程,并对路面统计损伤变量进行了合理修正,使之更适合一般情况。同时分析了疲劳过程中路面强度退化情况及疲劳失效条件,得出路面疲劳失效应与路面损伤程度和应力水平两个因素有关。并根据疲劳过程中材料强度退化的事实及其规律,提出了随机载荷下路面的疲劳失效概率计算思路。以此为路面的预测和评价,及优化养护决策,使之获得更好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动力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冲击压路机沿面板纵向中线及板边两种行驶路线,冲击碾压破碎旧水泥混凝土板时,路面板下基层的变形、受力及破坏特征等力学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冲击碾压施工时基层对于路基有应力扩散作用,基层整体上与路面板一起处于纵、横弯曲状态,变形特点与面板一致,不利于面板破碎.沿边线路的基层竖向变形明显大于板中线路,基层顶面水平应力基本为压应力,底部为拉应力.两种线路下基层底面均出现塑性破坏,呈底部弯拉破坏模式,表面应力变形最大值位于板角或板边缘下方.随着冲击遍数的增加,底部塑性破坏区域逐渐增大.冲击初期基层先于面板破坏,从而使面板逐渐破碎,同时路基受到更大压实功.建议在冲击能量较小和基层较刚时,先沿板边冲击破坏基层,然后逐步沿中部移动,将可获得更高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铜川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及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形式,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壳牌计算软件Bisar3.0分析材料参数对路面力学响应的敏感性,从路面受力均衡角度验证各类沥青路面设计指标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对柔性路面采取弯拉应变与面层剪应力指标进行双控,可实现基层模量的合理取值;半刚性路面与复合式路面采取基层拉应力与面层剪应力指标进行双控,可对半刚性基层模量起到牵制作用;沥青路面设计增加抗剪指标尤为必要,可对材料参数起到制约作用,实现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的双重优化。  相似文献   

18.
六安-叶集高速公路多层路面结构体系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在计算多层路面结构体系时,将多层路面结构体系换算成3层路面结构体系,这种近似导致在分析路面结构受力时产生一定的误差。文章对六安-叶集高速公路多层路面结构体系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在模型上直接加载车轮荷载,试图减少由于规范上的近似所带来的误差。结果表明:多层路面体系内应力均小于容许应力,而且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彩色半柔性混合料是一种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点的彩色复合路面。本文依据厦门市半柔性彩色试验路经验,阐述半柔性彩色路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考虑层厚的路面弯沉修正系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路表弯沉实测值与计算值之间常常存在较大偏差,需以弯沉综合修正系数调整.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弯沉综合修正系数F缺乏对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考虑,且存在“反常现象”,即随着土基模量的增大,设计厚度也增大的现象.通过现场试验路的测试分析,提出了新的F计算式,以反映F随不同路面结构层厚的变化规律,适应不同层厚的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