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峰 《青年科学》2010,(12):56-56
遇强则强,似乎是一个铁律。但美国“心理中心”网站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人们面对弱势的竞争对手时,工作起来可能更加努力。  相似文献   

2.
张洪涛 《科技信息》2009,(32):I0170-I0171
本文立足于交互型阅读模式的视角,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类因素入手,以CET-4阅读材料为例证,重点围绕“词汇”、“句法特征”、“语篇结构”、“背景知识”、“心理态度”等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产生阅读障碍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各种艺术手法综合运用的成功典范,而心理描写是鲁迅小说运用最广泛、最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①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把握鲁迅小说的美学意蕴,本文试图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探讨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就其方式来说是多样的,它所体现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并本是单一的为心理描写而心理描写。鲁迅惯用传统的白描手法,为人物“写照传神”,很少以作者的Q气对人物作抽象的心理分析。在《阿Q正传》中极为典型。阿Q要技革…  相似文献   

4.
意象,这一术语,最早可上溯至《易经·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神思》篇中曾明确提到:“窥意象而运斤.”司空图在《诗品》的《缜密》篇中也谈到:“意象欲去,造化已奇。”此后的诗论家便对这一术语普遍使用起来。“意象”成为“表意之象”。然而,现代中国诗歌所广泛运用的“意象”,并不是对古代“意象”这一术语的简单沿袭,实际上已注入现代心理学的内涵.西方心理学中有jmase一词,意为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影象。我们一些学者便借用了这一古术语.把它译成“意象”。(也有译成。“心象”的)在心理…  相似文献   

5.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刘操南1、绪言《毛诗·周南·关雎》是列入《诗》305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这样的编次,司马迁曾说是...  相似文献   

6.
钱娜 《科技信息》2009,(29):210-210
在文学作品中,脏腑说虽偶能散现在某种场景或片段,却并不是常用来抒写人物性格以及心理变化的主要手段。但冯梦龙“三言”中的一篇《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作者就是通过对拗相公王安石的生理的恶疾,来反映他的情绪情感;又通过对他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来反映他的恶疾的状况。也算古代文学作品中,一种对人物心理特别的表达方式了。  相似文献   

7.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读了一篇很“残忍”的日记。这篇日记是一老师“推荐”给我的,题目是《给青蛙做“手术”》。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一篇篇课文是读写结合的载体,是学习、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无用之用——读《庄》漫笔之五王锺陵一我在拙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中曾经说过,神话意象思维沿着形象的走向来展开,有两条途径:一是“增殖某一形象”,一是“沿着形象之间或明显或曲折的联系走向一种意象图式”(第155页)。这两点,我们在《人间世》篇中对...  相似文献   

10.
张维慎博士的论文集《沙苑子文史论集》,已于2014年9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文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学术文库中的一种,全书30余万字。书前附有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夏研究》主编薛正昌先生的题签和著名古文字学家王辉先生的序;书后为作者的后记。文集主体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编为“历史地理研究”,由10篇论文组成;第二编为“中国古代礼俗研究”,有6篇论文;第三编为“简牍与典籍研究”,有8篇论文;第四编为“文物研究与鉴赏”,有9篇论文;第五编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有7篇论文,合计40篇论文。在这40篇论文中,其中有10余篇论文刊发于《文史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州学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考古与文物》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反切的整理,认为《玉篇》音为梁代金陵雅音,其方言基础为吴音,进而推论《玉篇》音为西晋洛下雅言“南柒吴越”后的变体,为当时中国雅言的代表,而“北杂夷虏”的洛下雅言只能称为“次雅言”,因此说明梁时中国雅言的方言基础应是“吴语”。  相似文献   

12.
《范老老师》是沙汀在全国解放前发表在《新华日报》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前研究者倾向从反内战、求和平的主题和知识分子向往新生活的乐观与烦恼的角度以及战争文化心理去分析此文。本文试图在追问范老老师悲剧结局的原因上去分析此文,发现外在的“看客”文化和内在的自设精神“牢笼”是导致范老老师精神失常的根本原因。这告诉我们,当不拥有内在的精神解放而又处在“看客”文化的攻击下,个体的悲剧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3.
“设眼有致”。文眼,或是诗眼、词眼,在诗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必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刘熙载的所谓“注”指的是“伏笔”,“顾’:指的是“照应”。这“伏笔”和“照应”的地方就是“文眼”。  相似文献   

14.
荀况《成相篇》,乃中国说唱文学之始祖。《成相篇》之主要形式以六句为一章。《成相篇》采用当时民间歌谣形式。《成相篇》中普遍运用“四字对偶句”.开文人诗歌运用对偶之先河。《成相篇》运用长短句形式、运用对偶手法,其影响波及后代汉乐府诗歌、宋词、元曲以及民间说唱文学。《成相篇》分为三段。第一段以“乱”为核心,先叙致乱之因,后论拨乱之法。第二段由今日之“乱”而怀念往时之“治”。第三段乃《成相篇》之核心.提出君主治理国家、拨乱反正之方略,对大治社会进行描绘。  相似文献   

15.
一些员工上班时刚见面,脱口一句话就是“今天我心情不好,别惹我”,或“我今天心烦,别理我”,这实际上是员工“厌烦心理”的具体表现。现代心理学上也把厌烦心理叫做“精神疲倦”。  相似文献   

16.
孙德田 《科技潮》2009,(11):42-42
延庆县科委自今年6月初开始,就成立了国庆科普游园展览展示工作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最终确定展览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为主题,以“科技推动产业,知识成就未来”为线,共分为6个篇章,即科技成果篇、科技知识篇、健康知识篇、风险应急篇、自然科学篇、节能科技篇。10月1日-5日,在延庆县科普游园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  相似文献   

17.
经查询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本刊2007年第六期至2008年第四期共刊文186篇,被全文转载4篇,收录93篇,转载收录率为52.2%;2008年“教育教学研究专辑”共刊文102篇,被全文转载1篇,收录50篇,转载收录率为50%。2007.6—2008.4期刊文转载收录情况见本刊2009年第一期封二、封三,现刊出2008年“教育教学研究专辑”转载收录情况。  相似文献   

18.
《海国妙喻》,被认为是我国继《况义》、《意拾喻言》之后的《伊索寓言》的“第三个汉译本”。本文通过深入考证、分析,认为它基本是本“汇辑”性著作。所收70篇作品,36篇直接“汇辑”自《意拾喻言》;其余,大多“汇辑”自当时报刊上欧洲寓言的翻译篇什,另有几篇,颇似我国文人(包括《海国妙喻》的“译者”张赤山)的仿作或创作。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池上篇》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闲适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以“知足保和”情趣的“池上篇”闲适系列作品是他“独善之义”思想的反映。本文从“池上篇”系列作品入手,对白居易的诗歌中的闲适作品做深层次的分析考察。  相似文献   

20.
岳麓秦简(壹)出版后有多篇释文出现,但对于个别字词的注解还存在着缺注、误注的现象,通过出土文献的比照,对《为吏治官及黔首》篇梳理出五条作出补注,对其中的“”‘数”“斗”“毕”“巢”作了论证,并对误注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