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然事物的情感表现性产生于人类与大自然事物生命情调上的相似,自然事物的形式美因素以及人类情感形式与自然物在“力的图式”上同形同构。  相似文献   

2.
在十八世纪关于古今之变的大讨论中,古代共和国公民德行与淳朴的道德风俗成为政治思想家借古讽今的对象。卢梭从人性论上说明这种德行的强大自然基础,以批判现代政治治理仅仅聚焦暴力和利益的作法。自然状态是卢梭虚构以分析事物性质的哲学方法,包含了对两性关系进行的规范引导。在自然状态中,两性都是受自然律支配靠本能生存的野蛮人。在向社会状态过渡过程中,家庭和性别的劳动分工出现,两性出现自然不平等基础上的分工合作。从野蛮人到家庭角色,从情欲到道德情感,人类逐渐实现了有道德追求的社会生活。卢梭对于两性性激情与家庭情感的规制理论为现代政治治理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认识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角度分析方法是从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与事物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去分析的方法.有利于从微观的各个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在政治学的研究中,把两者合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宏观把握,微观切入.促进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论文化概念     
人类的思想观念,亦即通过语言进行的思想观念的创造活动,乃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等一切自然领域事物的根本区别,是人为与自然的根本区别,因而也就是文化区别于自然的根本特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追随文化的词源含义而界定文化是人类通过语言进行的思想所创造的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从哲学上说,平衡是事物在永恒的运动中所表现的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状态。宇宙是平衡的统一体;人在自然界中生活,故人与自然也应保持平衡;人类社会在乎衡中发畏;平-衡还贯穿于人类生命活动之中,生命的延续在于维持平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和”,“和”即和谐,就是说要取得各方面的平衡。只有各类事物之间平衡了,人类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在给人类带来效益和便捷的同时,也因其异化而从人类情感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从地球的安全上给人类带来了严重危机.异化作为技术发展负效应存在的同时又有其积极意义.它以陷阱的方式隐匿在人类发展道路上,时刻提醒人们避免膨胀人类中心主义的骄傲,从而寻求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来达到化解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情感的真实来自事物对于人的内在需求的真实性。思维着的情感是浅显、短暂的,而历史情感则是深邃的,现代设计对于情感的关注是设计者的责任,只有通过情感的设计才能唤醒人类的原本真实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观点来看,隐喻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现象。它是一种影响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认知模式。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情感是抽象的或难以表达的感觉,所以,为了生动形象地描述人类的抽象情感,人们经常把它们隐喻化。成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人类普遍的隐喻性思维不可避免反映在成语中。本文分析对比了英汉成语中"喜悦"这一基本情感的隐喻性表达,并分析了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向人类传授灵感,启发人类的智慧。人类的智慧体现为学习、创新与创造。向大自然学习,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无疑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方式。仿生学(Bionics)就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生物系统特征或类似特征的科学。它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边缘上的综合性学科,包括生理学、神经学、医学、化学、数学、电子学、信息学等学科。“师法自然”是仿生学的核心。仿生学与生俱来的原始创新性将启发人类观察自然、思考自然,在观察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在思考中体味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纵观人类造型艺术史,历代造型艺术大师们的登台,不断上演出一幕又一幕的新视觉革命剧,不断刷新着人类的新视觉观念。我们叹服着一件又一件的造型精品,更叹服大师们惊人的创造力,尤其是体现着大师们的智慧闪光点——他们对事物敏锐观察力的作品——速写。或喜、或愤、或哀、或乐,最能直接透出大师们对事物感知和情感渲泄,或者说大师们用以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和纪录情绪的最直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对自然万物的关心、爱护。儒家对自然的态度具有浓厚的情感性、道德性和宗教性,对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它强调和谐,忽视对立;强调自然万物的伦理道德意义,忽视对自然规律的探求,因此难以激发人对自然的探索、改造和利用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现代精神不易相融。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顾况的诗歌构思奇特,想象独异,展现了一个绮丽瑰怪的艺术境界。他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揉合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剪裁组接,描绘出一幅幅生动奇幻的图景,表现其对事物的独特感受。同时,他善于情化自然,将内心丰沛的情感,独特的艺术想象,投射到自然景物上,使客观景物人格化。  相似文献   

13.
论人的情感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感需求是人性的本真状态和表现,也是人的主体精神的先锋。关注并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个体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在积极关注人们情感需求的同时,还应对情感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控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中国画传统是由诗 ,书 ,画 ,印等艺术门类有机综合表达来体现的。诗意是中国画的灵魂 ,是中国画的内在生命。中国画向来强调“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取其意气 ,得于象外” ,形成了一套传神写意、抒情言志、诗画互融的理论。中国画以诗文抒发情感 ,以借物抒情言志 ,以笔墨绘写精神 ,使诗与画达到珠联璧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物象审美意识早在《周易》"观物取象"中就开始形成,它是对物象的客观再现。作为一种人类与自然世界的关联方式,物象审美也被付诸文学艺术之中。在中古时期的咏物诗创作中,物象审美意识以"形似化"的手法得以充分展现,其专注于"体物"与"尚辞"。就文学的性质与功能而言,这是一种新型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确立了有别于传统社会理性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伦理学意义上的尊严主要指社会行为主体人的尊严或者生命的尊严,与生命不可分割。人不仅是感性的肉体生命的存在,不仅是超越了自然理性的精神生命的存在,而且是牵涉肉体和精神的又赋予某种普遍性的社会生命的存在。在社会中,以人为主体便是生命尊严构成的必要条件,主体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人的尊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以悬念设计具有有意注意特征的心理学原理为切入点,分析了现代悬念设计在艺术表现中的设置方法.探讨了悬念设计中好奇心、新异感、自然美学事物和社会广泛共鸣等在视觉艺术表现中的审美价值,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作品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天空之城》中,宫崎骏的美学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自然和人类文明尖锐矛盾的描写,呼唤回归自然和对人类希望的塑造成为作品的主线,也是宫崎骏美学思想的特征体现。  相似文献   

19.
诗歌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篇形式,阅读诗歌涉及认知因素。诗人通过赋予普通自然事物或身体感受以深层的含义来传达感情,读者则通过诗歌的语言来激活大脑中原有的意象,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通过对认知理论基础的分析,运用认知文体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对李商隐《无题》进行剖析,以提供新的分析视角并尝试拓宽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0.
任何绘画的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在完整的三度视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古代岩画、古埃及壁画以及儿童绘画的潜在的共性恰恰是对三度物体感知后的活动,客观意义上也影响了现代艺术家们对于三度视觉概念的重新认识,即三度视觉概念的平面化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