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1 毫秒
1.
无规聚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将无规聚丙烯(APP)与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共聚制得接枝共聚物APPgMAA.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BPO浓度、单体MAA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低于12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接枝率显著增大;当聚合反应温度高于120℃时,接枝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最适宜的w(引发剂)为1%,m(MAA)/m(APP)为025/1.利用红外光谱证实了接枝物APPgMAA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2-腈基异丙酯(CPDB)为RAFT链转移剂并以丙烯酸(AA)为单体,在聚丙烯(PP)多孔膜表面进行了等离子体引发的RAFT接枝聚合改性.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具有RAFT聚合动力学特征,等离子体处理可以引发RAFT自由基聚合.以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 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压汞、水通量等方法,研究了改性多孔膜的表面化学与形态结构及孔结构特征.改性多孔膜表面的接枝率随单体转化率的提高呈线性增长,表面亲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膜孔径及水通量随接枝聚合时间的提高持续减小.其趋势符合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机制,实现了多孔膜膜孔径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丙烯腈溶液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丙烯腈(AN)为接枝单体溶液接枝聚丙烯(PP),研究丙烯腈(AN)的量,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O)的组成及量,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条件下,丙稀腈能较好的接枝到聚丙稀上。  相似文献   

4.
对丙烯腈与苎麻落麻纤维在硝酸铈铵引发下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接枝率与接枝温度、铈离子浓度、单体浓度的关系;比较了苎麻落麻纤维接枝前后与树脂的接触角及吸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枝纤维的亲油性增强,亲水性减弱.  相似文献   

5.
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 以低密度聚乙烯 (LDPE)膜为基膜,研究了不同单体的光接枝聚合反应及交联反应,并用称重法测定了聚合体系单体的转化率、接枝效率以及膜的交联度。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单体中,甲基丙烯酸甲酯很难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接枝效率为0) ;丙烯酸的单体转化率最高 (>80 %) ;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接枝效率较高 (可达到95%)。测定了接枝后LDPE膜的交联程度 ,当丙烯腈、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及丙烯酰胺作为单体时 ,LDPE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交联 (交联度>30 % )。观察反应结束后的LDPE复合膜,发现以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甲酯及丙烯酸作单体时较难分离。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固相接枝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固相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聚丙烯接枝丙烯酸(PP-g-AA)共聚物。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界面剂等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固相接枝丙烯酸容易实现,接枝率可达5.8%,接枝物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PP-g-AA可明显改善PP-CaCO3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为基材、BPO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Am)为单体,在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上通过接枝共聚反应进行改性.并讨论了各单因素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接枝产物的结构及吸湿性能.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接枝物的润湿性能明显改善,并且当引发剂浓度为4g/L、熔胀剂甲苯浓度为14mL/L、引发温度为70℃、单体质量浓度为2.5%、接枝反应温度为80℃、接枝反应时间为60min时试样的接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亚铁盐一过氧化氢为引发剂的淀粉接枝丙烯腈共聚反应制备S—PAN。研究了引发剂的浓度、淀粉和单体的重量比和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和接枝百分率的影响,S-PAN以碱的醇水溶液水解得到S—HPAN。讨论了水解液的组成与S—HPAN吸水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光接枝聚合制备双极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AA)为接枝单体,二苯甲酮(BP)为主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为交联剂,在均相阴离子交换膜表面,通过光接枝聚合得到聚丙烯酸型阳离子交换层,形成单片型双极膜结构.考察了光照时间、交联剂用量、引发剂浓度等对光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不加交联剂时,单纯以BP为引发剂,接枝程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但接枝程度低;交联剂的加入可明显的提高接枝程度,在反应时间为60s左右,接枝程度最大;NPGDA做交联剂时,接枝程度高于二乙烯基苯;以2,4,6-三甲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共引发剂,NPGDA用量为单体量的2.5%时,接枝程度最高,为30.1%.采用均聚型引发剂与接枝型引发剂(BP)复配,可提高接枝程度,但在浓度相同时接枝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0.
苎麻落麻纤维丙烯腈接枝共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丙烯腈与苎麻落麻纤维在硝酸铈铵引发下的非均相接枝共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接枝率与接枝温度、铈离子浓度、单体浓度的关系;比较了苎麻落麻纤维接枝前后与树脂的接触角及吸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枝纤维的亲油性增强,亲水性减弱。  相似文献   

11.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AN)接枝膜的阻氧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透氧率(P)下降,P从4.25mL·mm/(m2·d)下降到2.49mL·mm/(m2·d)。接枝率相同时,低温下得到的接枝膜的阻氧性能更好。在PET膜表面接枝AN前后,其结晶度均为36%左右。聚合温度为90℃时,接枝链颗粒小、分布均匀;聚合温度为95℃时,接枝链颗粒大、分布不均匀。此外,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接枝膜的阻氧性能均好于空白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步接枝方法,研究了芴酮(FL)引发丙烯酸(AA)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膜表面的接枝聚合过程,探讨了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表面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质量分数为5%~20%,聚合温度为70~90℃范围内,增大单体浓度、提高聚合温度,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采用称量法、表面水接触角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表面接枝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被成功地引入到LDPE膜表面,接枝率最高达到8.24%,改善了LDPE膜表面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液聚合法,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 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上。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单体/聚合物配比(M/P)及单体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分析了乳液接枝机理。结果表明, MMA和St接枝改性氯丁胶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为50℃,反应时间5.5h,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一四乙烯五胺(t-BHP/TEPA)用量占氯丁胶乳干重的0.5 %,M:P =3:5,WMMA:WSt=3:2,单体以滴加方式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用量占单体总重1.5%,此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9.6%,接枝效率为54.9%。红外光谱和凝胶含量分析证明MMA和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主链上。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接枝共聚物乳液配制成的胶粘剂对PVC人造革、SBS橡胶、海绵等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接枝反应活性点在氯丁胶乳胶粒的表面,接枝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The graft modification of N, N'-methylene-bisacrylamide (NNMBAA) onto silk using eerie ammonium sulfate, potassium persulfate, ammonium persulfate and 2, 2-azobis (isobutyronitrile) as the initiators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f air. To establish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the graft modification of NNMBAA onto silk,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variables such as the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monomer concentration, acetic acid concentration, time of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liquor ratio (fabric: liq.) have been studied. The optimum grafting conditions were found. As evidence of grafting, analyses of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alkali solubility have been carried out. Grafting caused changes in amino acid composition and alkali solubility of silk. The observation has been explained in relation to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grafted silk.  相似文献   

15.
以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Ⅳ)钾为氧化剂,碳黑表面的活性羟基为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于碱性介质中,在碳黑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合.测定了各种因素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得到了高接枝效率的接枝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分光光度计法考察了接枝碳黑在水介质中的分散效果,并探讨了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Starchisakindofnaturalpolysaccharidewidelyusedasrawmaterialinchemicalindustry .Withthedwindlingsuppliesofpetroleum ,theusageofstarchwidelyspreadsindifferentfieldsbecausestarch sabundanceandlowcost.Graftpolymerizationofsodiumacrylateontostarc…  相似文献   

17.
壳聚糖接枝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氮气保护下,研究了w=2%醋酸溶液中壳聚糖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接枝共聚行为.重点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优化得到如下最佳反应条件,硝酸铈铵溶液浓度为0.0180mol.L-1,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溶液浓度为0.1690mol.L-1,壳聚糖溶液浓度为0.0617mol.L-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可得到最大接枝率为70.4%.并通过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从而提供了一种生物相容性的亲水改性壳聚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三丁基氯化锡 (Bu3SnCl)、辛酸亚锡 (Sn(Oct)2)为引发剂 ,以及不加引发剂时ε-己内酯在PVA膜上的原位接枝聚合。考察了反应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加引发剂时 ,直接以羟基引发的体系产物接枝率较高。对接枝膜进行ATR和SEM表征 ,证明所得的产物为接枝共聚物。同时研究了接枝前后PVA膜耐水性的变化 ,证明接枝膜的耐水性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与丙烯酸的固相接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超声波辅助的条件下硝酸铈铵引发微晶纤维素与丙烯酸固相接枝共聚,考察了在未中和的条件下超声时间、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纤维素与单体的比例对产物吸自来水倍率的影响,利用TG、IR、SEM表征接枝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纤维素能够被硝酸铈铵固相引发接枝,接枝效果良好,通过扫描电镜可以看出,接枝物表面没有明显的界面。  相似文献   

20.
正交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豆淀粉、丙烯酰胺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制备了耐盐性快速吸水树脂.为得到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自由基引发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的浓度等8个因素,正交实验最佳结果所得树脂3 min吸收1%氯化钠水溶液58.5倍,且吸收后的盐溶液呈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