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调”原是音乐学术语,20世纪早期由巴赫金引入文艺理论领域,此后经由米兰·昆德拉的拓展与实践,发展出“现代复调理论”。相较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现代复调理论影响下的小说创作使复调更加形式化,而正是这种趋于形式化,流于文本层面的复调在昆德拉作品中更具有深层次的反讽意味。  相似文献   

2.
冯英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1):97-98
复调理论是巴赫金提出的文艺批评理论,它为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提供新的批评视角。莫里森小说的人物意识的主体性及双声性对话、多声部的视角转换以及小说结尾的开放性都体现了复调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小说形式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是理论史上一个创造性的发展.立足于鲁迅小说的文本,从作者主观意识的展现、潜在对话关系构成的多声部现象、写作方法、叙述视角、小说的多义性等方面探析其中的复调特征,对复调存在的可能性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萧乾小说多采取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策略,本文拟从儿童视角的角度观照萧乾小说,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探究儿童声音和成年人声音的对话,尤其在儿童和成年人、隐含的成年作者和作品中人物两个层面对话复调中探究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5.
从巴赫金复调诗学看,20世纪80年代“重写文学史”思潮中出现的《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以对话主义的文学史观,大胆展现了一幅复调的文学史图景,闪耀着新的人文精神的光芒,为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方方的《状态》始,“潜对话”已成为方方小说创作的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这在其近作《鸟泥湖年谱》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潜对话”不仅表现在单个人物、人物与人物、作者与人物之间,而且成为作品的结构性因素。作为与“对话”(公开对话)相对而言的“潜对话”,与巴赫金所说的“复调”有着明显的差异。作家个人的艺术选择、时代情势使中国出不了“复调小说”。  相似文献   

7.
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不仅指小说的结构上的对位和对话特征,更指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复调小说主人公与以往独白小说主人公不同之处在于复调小说主人公和作者之间的平等关系以及主人公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自身所具有的自由性。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论虽然极力抨击独白主义,但他对"复调小说"的理想化、有机化却最终使其话语不能逃脱独白主义的窠臼。同时,对巴赫金的某些理论观点的质疑并不意味着对其理论价值的全盘否定,毋宁说,任何"理论大师"的每一个理论主张都需要得到更加审慎的、扎实的辨析与探询,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处在疲于奔命、不知所谓的"理论跟风"中。  相似文献   

9.
体裁互文性是新媒体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新媒体历史类复调小说在风格、语域、体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文特征,主要表现为渗透、移植、融合等形式。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为新媒体语篇体裁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模式。复调小说中人物语言的多声部、社会意识的多维度、职业领域的关联性、交际目的的多元化等均是语篇体裁互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国外的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一直是文学理论界的常规做法。然而,并不是每一种国外的文学理论都适合中国古典小说的分析,前苏联学者巴赫金(1895-1975)的"复调小说"理论就是如此,此前我国理论界许多运用该理论分析中国古典小说的做法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在复调理论的观照下,伍尔夫小说呈现出明显的复调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体等方面。复调叙事的运用,使伍尔夫小说更为全面地反映出现代人复杂的精神状态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也促进了小说创作艺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12.
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的核心内容,对话作为人的存在本质,具有平等性、差异性和思想性的基本特征。巴赫金的其他重要思想,如“复调”小说、“狂欢化”理论等也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与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国内外文学史上,很多作家或文学评论家用音乐领域的现象或理论来书写、解释文学作品,"复调"就是这样被引进文学界的。复调是欧洲18世纪以前广泛流行的一种音乐体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又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组成的一个和谐的整体。简单地说,就是在音乐创作中,两条或者更多条相互独立的旋律同时发声,  相似文献   

14.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玩笑》、《可笑的爱情》、《生活在别处》、《为了告别的聚会》、《笑忘录》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等,起先无疑是以政治和性爱两大敏感题材吸引了众多的读者;批评家则透过这些让人“眼花乱”的描绘勘探小说中深刻的文化、哲学和历史意蕴,并对作者的艺术风格作出简略的概括,对昆德拉小说的结构、形式却还缺乏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昆德拉自匕曾整理出版了一本关于艺术思考的论文集刚、说的艺术》,虽然他在这本小册子的后记中郑重声明“自己没有丝毫的理论野心,全书只不过是一位实践者的自白(加点原有)”,①但…  相似文献   

16.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含有复调特征,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是对话性的诗学,也是文化诗学,因此本文从"复调"的视角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含有复调特征,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是对话性的诗学,也是文化诗学,因此本文从"复调"的视角对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路翎小说人物思想里那些互相对立的矛盾意识也构成了一种复调关系,这使路翎的小说表现了鲜明的复调特征:以人物的自我意识为叙述中心;人物形象的未完成性;挖掘人物内心的知识分子式的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19.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故事与故事讲述者的和人物的视角结合在一起,故事并不由纯粹的“事实”组织而成,对象世界的描述充满了视角主体的主观价值判断。仔细考察视角主体附加在“事实”上的主观价值,可以看到这些不同价值如何构成叙述的“复调”,还可以得出与常规阅读不同的另外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0.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