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庞静 《科技资讯》2013,(2):218-218
本文旨在探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中所描述的“官场乱象”,通过对“官场、官员”的各种丑态摘举分析,力图从侧面揭示出一个末日皇朝没落的必然。同时为读者阅读该书提供不同角度。  相似文献   

2.
王汝瞻 《皖西学院学报》2001,17(4):36-37,52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少年喜读老、庄,由于家世衰落,生活贫困,青年时期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跻入官场,由于东晋政治极端腐败,内部矛盾极其尖锐,权力急需有增无已,时代的乱、官场的篡,使他朦胧地认识到终会跌至“密网”“宏罗”中去,四十一岁那年,远离官场,躬耕田园自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小说潮流的官场叙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学场域众多因素的合力所催生。从权力文化层面来说,当政治伦理的崇高性遭致市侩主义以及个人利益的围逼,某些不良的官场风气导致公信力不断下降时,世俗性话语会自然地消解这种异化的权力关系。从消费文化层面来说,求官保位以及了解官场生态的心理,主流媒体没有见诸公众的“坊间传闻”等话语在某种程度投合了大多读者的阅读期待。从思想文化层面来看,官场叙事在提供反腐与呈现上层建筑政党理想等叙事功能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呈现权力非公共使用时的世俗化生存状态。官场叙事从权力、欲望对人和人性造成裂变的形而上角度传达出对转型期社会文化现象的体察与洞见。  相似文献   

4.
元丰二年(1079)秋冬的“乌台诗案”,对苏武是一次深刻的生死体验,“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予以事系御史告狱……》,以卜凡苏武作品,仅注篇名)。这次灾难及其后数年的流放生活,给苏城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思想、创作都为之一变。所以,我把“苏武的前期”定在“乌台诗案”之前。我本康鹿性谅非伏辕姿——人性与官场的冲突苏武一生,无论在朝,还是远贬“待罪”,严格地说,都是政府官员。但自出蜀人仕开始,就一直对自己喜爱自由的个性能否适应过分拘束的官场规范怀着深深的忧虑:“尘劳世方病,同促我何堪。尽解林泉好…  相似文献   

5.
员璇 《世界博览》2009,(18):19-19
近日媒体频繁报道有关学术腐败的新闻,从硕士到大学副校长的学术抄袭剽窃不断曝光,一时间学界“哗然”,舆论哗然。学界“哗然”吗?我看未必。学者吴思著书《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论证了在中国官场盛行的一套升官发财的潜规则,这一理论倒是可以对其进行“拿来主义”,把它用到学术研究领域。学术界的潜规则不外乎以下五种典型:  相似文献   

6.
《正道》是作者积若干年的官场经验和写作修养精心打造的一部小说。通过唐鸿垠的官场经历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丰富的文化心理内涵,展示了与灰色的官场现实和灰暗的官员心态迥然不同的世界。作品故事生动,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有特色、有,锗味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远离官场却“结庐人境”,关怀人间而又“情不依世”的归隐方式具有独特的个性,其本质是对人际的超越和对人际的关怀,这构成了陶渊明创作的重要属性,对后世乃至当今社会仍产生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赵铭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30-131
公共财政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当前的公共财政饱受质疑,公共财政预算中的“寻租”等恶性官场生态。因此,呼唤公共财政伦理成为必然选择,探寻公共财政中的伦理道德,对公共财政进行道德哲学的思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公共财政伦理产生的背景,继而提出对公共财政运行进行伦理规制的原则建议,希望有助于构建公共责任型公共财政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以及朝庭昏暗、官场腐败,贫富悬殊等因素,明王朝在短时间很快覆灭.社会动荡,人心混乱。“人生空幻之感”成为时代心理特征,人们纷纷皈依佛门,寻求心灵的寄托,以兼容为特色的一代高僧破山海明,其法派在西南地区迅速崛起,成为乱世之中人们的精神支柱和生存依凭,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官场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一股写作潮流,其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彰显着一定的男权色彩。本文试图以王宗坤的官场小说为范本,从女性主义的批评来解读男性文本里的女性形象,希冀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野做一点有益的开拓。  相似文献   

11.
《连升三级》是王冬青为高甲戏创作的丑行剧目。该剧通过胸无点墨的地主公子贾福古在官场上的神奇遭际,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政治的黑暗与腐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杰出的讽刺艺术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文革”期间,该剧被定性为“黑戏毒草”,遭到不公对待。“文革”结束后,该剧得以重排演出,成为高甲戏的艺术经典。  相似文献   

12.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1892年中进士。作为维新志士,他有着激进的变法维新思想:设议政局,融满汉之见,通上下之情,定用人之格等。但他的实际活动却一直在创办学堂。他深信“自强之道”,“兴学为先”。①变法的成功必需“新进盈廷”,“人才蔚起”。办学堂,兴教育才是变革社会挽救国家的最佳途径。张元济的一生,从戊戌变法期间全心全意地创办通艺学堂,到变法失败后南下主持南洋公学译书院,再到立宪时期以学部参议身份规划新教育的实施,之后赴欧美考察西方的贫民教育和初等教育,最后摒弃官场以扶助教育、浚沦民智为…  相似文献   

13.
小说《升迁》通过叙述干部升迁的故事,揭露了由体制弊端滋生的政府与党委、基层与上级、职级与实权等三组差异性权力因素,并且批判了由这种差异性构成的官场文化。小说表达了改革体制的愿望,但是没有找到消除权力差异的途径,无法终结官场文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道德堕落导致了官场道德堕落,从而导致了官场的腐败。要根治官场腐败,必须从权力操作的法治化和权力意识的道德化开始。官场政治道德话语的规范化有赖于社会道德话语的形成,道德规范是权力操作的高级范式。  相似文献   

15.
“唯美”是中围传统书法发展的主流,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统一。书法艺术发展到清代.书坛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与“唯美”传统书法主流背道而驰的反叛潮流。掀起这股反叛潮流的中坚力量是一批不满于黑暗社会现状、不满于官场腐败的文人。反叛潮流的形成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原因。反叛潮流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日实践派.一日理论派。清代书坛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官场文人书法和在野文人书法分道扬镳并驾齐驱的的局面。反叛潮流的探索开拓兴旺发达,使中国书法艺术突破了自古以来实用性和艺术性密不可分的唯一模式.为中国书法艺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不受实用性桎梏的纯粹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6.
袁明英先生系从汶阳田走出来的学界翘楚,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熏染,举手投足,言谈举止,尽显儒士风范。但他大半生的职守,却是领导岗位,先做肥城的副县长,后调泰安,历任一轻局副局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人大科教文委副主任等职。表面上看,袁先生酷似官场上的“一块砖,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与四大“谴责小说”同为清代长篇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但从二者的讽刺视角来看,前者主要针对儒林科场进行尖锐的讽刺,后者则更多对官场丑行作了有力批判,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清代中后期社会政治、文化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关鹏 《科技信息》2011,(1):I0174-I0174,I0180
新时期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后,以"官场"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不断涌现,成为当下文坛一道新奇独特的风景。伴随着政治的宽容和文学对国家文艺政策的呼应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揭示国家政治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批判当代官场腐败,描写官员生存本相,探究官场腐败背后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官场小说,同时借助于传媒的宣传和推动,官场小说成为了90年代以后文坛的一大阅读亮点,产生了很大的反响。本文对新时期官场小说兴起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并从多方面探讨了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9.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lffig),朝廷名臣,一代文豪苏武因“乌台诗案”被贬滴黄州,任黄州团绒副使,“本洲安置,不得签署公事。”自此,苏武在黄州城外东坡开荒种地,自号东坡居士。元丰七年(公元1084),苏武移任汝州团练副使,元丰八年(公元lod),宋神宗去世,苏武奉诏返京。苏武此番受贬累计六载,居黄州五年。苏东坡为官半生,多次受贬。作为一个有政治抱负的官员,政坛失意,官场受挫,苏武的心情不能不感到郁闷压抑,寂寞惆怅;但同时,作为文学大师,黄州之行又是苏武广泛体察社会生活,饱览祖国河山的难得机遇。在黄州这几年,…  相似文献   

20.
河南作家南飞雁的中篇小说《红酒》《灯泡》《天蝎》属于官场小说的范畴,南飞雁的小说应读作"官场"小说,更应读作官场"小说"。人物命名的符号化使小说成为一种寓言式书写和隐喻式表达,其要表达的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官场空间和生活于官场的人们对权力追求的集体"有"意识。作为官场"小说",南飞雁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话语方式,小说隐含作者的道德倾向和价值取向影响了叙述者,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一起对受述者、隐含读者和读者产生影响。小说通篇采用自由间接引语的话语方式,使叙述者主体与人物主体有融合的趋势,在融合中让读者体官道、悟人道。读南飞雁的官场小说,还应该对小说的语言魅力给以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