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盐生杜氏藻为材料,通过测定叶绿体基质蛋白的含量发现,在低光照下叶绿体基质蛋白的含量为26.40g/L,而在强光照下叶绿体基质蛋白为11.50g/L。对这两种蛋白进行平板电泳皆为一条带,而在SDS-凝胶电泳,低光照下为五条带(五个亚基),其R_(f1)值分别为0.40,0.50,0.60,0;70,0.78;强光照下有四条带(四个亚基),其R_(f2)分别为0.50,0.58,0.68,0.80。通过改变pH值、提高温度和紫外线照射等,发现该蛋白具有酶活性并与β-胡萝卜素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获得银杏叶绿体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在蛋白质水平探讨银杏光合作用对环境的响应机制。【方法】建立一种适合银杏叶绿体蛋白双向电泳分离的实验体系,采用Tris-平衡酚抽提法对银杏叶绿体蛋白质进行提取,并与三氯乙酸(TCA)-丙酮沉降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适用于银杏叶绿体的提取,提取的叶绿体平均完整率在85%左右。单向电泳结果显示,与TCA-丙酮沉降法相比,在用Tris-平衡酚抽提法分离的叶绿体蛋白质泳道中,低分子质量蛋白质条带更多、更清晰。进一步的双向电泳结果表明,用Tris-平衡酚抽提法对银杏叶绿体蛋白质进行提取,蛋白质产量更高,图谱清晰,所分离的蛋白点更多,形态更好,条纹影响相对较小。【结论】Tris-平衡酚抽提法可有效地提取高质量的叶绿体蛋白质并进行双向电泳,可用于银杏叶绿体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等电点聚焦(IEF)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分离蓝隐藻(Chromonas placoidea)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经IEF分离得到5条带,依迁移距离从小到大命名为带Ⅰ(黄绿色,叶绿素蛋白复合物)、带Ⅱ(桔红色,类胡萝卜素-蛋白复合物)、带Ⅲ-Ⅴ(蓝色,隐藻藻蓝蛋白),其等电点分别为pH4.5、4.7、5.2、5.4和5.9.经PAGE分离最多得到4条色素蛋白带,分别为PSI中心复合物CPI和PSI复合物颗粒CPIa以及2个特异的藻蓝蛋白(PC)-Ch 1 a/c-捕光蛋白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给予580、460和435nm的激发光,捕光复合物都可发射680-682nm Chl a的荧光.这一结果表明,蓝隐藻中藻胆蛋白与捕光叶绿素蛋白的是紧密结合存在的,并且具有能量传递关系.  相似文献   

4.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大部分叶绿体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组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分子量较大的前体蛋白,转运至叶绿体实施其功能.TOC33/TOC34是叶绿体上发现的一个外膜蛋白转运器构件蛋白,它与TOC159、TOC75和TOC64相互作用,构成了叶绿体外被膜上的一个蛋白转运器.目前已从豌豆(Pisumsa tizrurn)、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玉米(Zea mays)、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和油菜(Brassica napus)克隆到TOC33或TOC34的cDNA或DNA的编码区.与其功能研究相比,Toc33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较少,该基因5’端调控区域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均未见报道.为此,在本实验室已经克隆到甘蓝型油菜Toc33基因编码区的基础上,采用单引物PCR方法进行染色体步移,克隆出Toc33基因的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Toc33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螺旋藻中分离和纯化藻蓝蛋白,研究了一种采用硫铵分步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的分离纯化方法,在硫酸铵分步盐析中,通过对沉淀物的吸收光谱扫描发现,300g/L的硫酸铵溶溶能很好除去杂蛋白,而500g/L和650g/L的硫酸铵溶液能较好离c-蓝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6.
离子的跨膜转运是细胞获取养分的重要环节,亦是植物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进行养分吸收运移的基础.在植物中镍(Ni)元素主要以Ni^2+的形式存在,并通过Ni^2+转运蛋白将其跨膜转运至相应的组织器官,参与氢酶和脲酶的合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拟南芥中一个Ni^2+转运蛋白AT2G16800含有叶绿体定位信息.克隆该基因5’端编码转运肽的272bp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后,在拟南芥中高效表达,对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的研究.转基因植株通过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的观察,发现GFP荧光信号只存在于叶绿体中,该结果表明A他G16800为叶绿体蛋白.  相似文献   

7.
用差速离心和DNA酶处理的方法从泡桐叶片制得纯净、完整的叶绿体,经苯酚一氯仿抽提、RNaseA处理分离提取叶绿体DNA(ct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单一的谱带,电镜观察泡桐叶绿体为不规则椭球体,直径约15~3μm,ctDNA为双螺旋环状分子,长度约42μm,估计其分子量约86~90×10~6。  相似文献   

8.
从雄性柞蚕(Antheraea pernyi)蛹中分离和纯化抗菌蛋白。该抗菌蛋白由大肠杆菌诱导产生,经过SephadexG-50分离纯化,在SDS-PAGE检测中表现为一条带,分子量在15kDa左右。纯化产物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活性,对血细胞没有凝集作用,是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9.
从雄性柞蚕( Antheraea pernyi) 蛹中分离和纯化抗菌蛋白.该抗菌蛋白由大肠杆菌诱导产生,经过 Sephadex G50 分离纯化,在 S D S P A G E 检测中表现为一条带,分子量在15 k Da 左右.纯化产物对大肠杆菌有明显抗菌活性,对血细胞没有凝集作用,是抗菌蛋白.  相似文献   

10.
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试验与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试验,并对杂交F1初孵仔鱼进行了AFLP分析.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能够正常受精,杂交受精率为93.54%,受精卵正常发育、孵化,孵化率为86.23%,但仔鱼在开口后一周内全部死亡.利用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对亲本和杂交后代(家系)初孵仔鱼进行AFLP分析,共得到456个条带,其中母本特异条带(Female Special Band,FSB)178条、父本特异条带(Male Special Band,MSB)187条、双亲共有条带(Mutual Band,MuB)91条.且其中84条(47.2%)FSB、89条(47.6%)MSB和75条(82.4%)MuB为全部杂交仔鱼共有,其余94条(52.8%)FSB、98条(52.4%)MSB和16条(17.6%)MuB在杂交后代中发生了分离.分离的FSB和MSB中分别有33.0%和28.6%表现为偏分离.AFLP分析结果表明,黄姑鱼♀与大黄鱼♂杂交的初孵仔鱼含有双亲的条带,是真正的杂交种,是构建大黄鱼与黄姑鱼遗传图谱以及研究杂种在细胞和分子水平隔离机制的适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用木瓜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顺序水解的方法制备绿豆多肽: 先对水解体系的pH值、 碱性蛋白酶与绿豆分离蛋白的质量比(E/S比)、 水解温度、 绿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进行单因素实验; 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碱性蛋白酶水解条件. 获得最佳水解条件为: 绿豆分离蛋白的质量分数为8%, 水解温度为55 ℃, E/S比为8%, pH=9.0. 在最佳顺序水解条件下, 绿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达32.58%.  相似文献   

12.
本用分离纯化的地中海伞藻叶绿体DNA,以pcos2 EMBL为载体构建了cosmid分子克隆库。并用果蝇的与生物节律控制相关的DNA顺序为探针,从地中海伞藻叶绿体cosmid分子克隆库中筛选到一组含有同源顺序的克隆,经印迹杂交和限制酶分析,这些克隆都含有与果蝇生物节律探针强烈同DNA顺序,且各克隆的限制酶图谱都相互重叠。这一结果表明,在地中海伞藻叶绿体基因组中可能也存在与果蝇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与生  相似文献   

13.
叶绿体吞噬现象的发现汤泽生等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大自然探索1993,12(4):22~27本研究以小麦83A、83B为材料、用亚显微结构的制片方法、进行观察叶细胞的超微结构,首次发现了高等植物叶绿体吞噬线粒体的现象和过程。叶绿体在内外条件的影响下,由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慢性肾功能衰竭(CRP)病人血浆为材料,通过硫酸铵分步沉淀,DEAE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S-100凝胶层析及高效液相凝胶层析(HPLC),从中分离出一种蛋白质.经体外红系集落(CW-E)实验证明对CFU-E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蛋白的分子量为57000,等电点(PI)为4.2,我们称这种蛋白为红细胞生长抑制蛋白(Etythroroiesisinhitorractivtyprotin).  相似文献   

15.
采用含水乙醇正己烷双液相(TPS)和正己烷单相(SP)萃取的亚麻籽粕为研究对象,通过碱溶酸沉提取分离蛋白,应用质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等研究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双液相技术能明显改善亚麻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TPS分离蛋白的凝胶力学性质得到明显增强;TPS分离蛋白的保水性、保油性、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优于SP分离蛋白,而SP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能力略优于TPS分离蛋白;双液相萃取有利于提高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SP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与TPS分离蛋白的变性温度分别为99.7℃与108℃.  相似文献   

16.
以39个菜豆品种和1个杂交后代为材料,通过SDS-PAGE技术获得了种子盐溶蛋白的亚基分布电泳图谱,比较了分布差异,并分析了其遗传表现.结果表明:40个供试种质的盐溶蛋白带型差异显著,电泳共分离出27条迁移率不同的条带,其中有4条保守带(均为100%表达),分子质量分别为99.039、58.267、25.234、15....  相似文献   

17.
菠菜Fe—SOD的叶绿体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鲜菠菜(SpinaceaOleracea)为试验材料,用漂浮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了叶绿体.纯化的叶绿体经超声波破碎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和抑制剂处理,结果表明叶绿体中含3条Mn-SOD谱带、3条Fe-SOD谱带(1条为主)和2条Cu·Zn-SOD谱带.其中Fe-SOD活性约占总活性的38.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Vn-50处理体外培养的HT-29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分析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EVn-50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P〈0.05)。10.0tanoVLEVn-50处理HT-29细胞48h导致典型DNA梯形条带形成。10.0umol/LEVn-50以时间依赖方式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EVn-50诱导HT-29细胞凋亡作用与增加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采集自中国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的64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材料共分离出42条带纹,多态率达90.4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320~1.000,平均GS值为0.631.说明供试垂穗披碱草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材料的聚类分析和主向量分析(PCoA)发现,在GS值为0.59的水平上供试材料可聚成六个类群,大部分来自相同或相似生态地理环境的材料聚为一类,即供试材料的醇溶蛋白图谱类型与材料的生态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经60Coγ诱变处理粳稻"嘉花1号"得到一个稳定遗传苗期白化致死突变体asl6(albino seedling lethality 6).与野生型(WT)相比,该突变体从发芽出苗起一直表现白化,四叶期逐渐死亡,叶合色素含量几乎没有且没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通过qRT-PCR分析发现,与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对利用asl6突变体与"培矮64S"杂交获得的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asl6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的InDel分子标记ID31982与SSR分子标记MM5712之间约293 kb的区域内.目前,该范围内没有叶色相关基因的报道,可能为一新的调控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