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月星 《海峡科学》2011,(5):31-31,33
"猪—沼—果(林)"三位一体的生态经营模式是指采用果、林、畜相结合,以生草栽培等多种方式进行山地小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研究表明:该模式以生草等提供更多的饲料来源,并以其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以沼液、沼渣、沼气综合节支增收,改良土壤、果品等,以养猪、种果直接创收,可产生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进农村山地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将复合菌剂应用于发酵床养猪,拟建造出成本低、收益高,消耗低、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养殖技术.试验选用同批次断奶猪30头,以传统猪舍为对照,研究了应用复合菌剂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卫生环境和猪生长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90d后,复合菌剂发酵床相对于传统猪舍氨含量和硫化物含量分别降低了61.51%(P<0.01)和22.72%(P<0.01),气流显著提高(P<0.05);复合菌剂发酵床养猪相对于传统养猪可促进猪更快生长,日增重提高6.21%(P<0.05),料重比降低10.75%(P<0.05).表明复合菌剂可显著改善传统猪舍内的卫生环境,有利于科学生态养猪产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猪饲养产业的不断发展,必须应用现有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养猪生物圈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许多边缘领域和交叉领域的新问题,甚至一些在传统养猪方式中并不是问题,而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却可能成为难题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想办法解决。规模化养猪生产实践中常听到“现在养的猪越来越不好养”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现有认知手段,在解决养猪生物圈出现的新问题还存在着理论上和技术上的不足,特别是营养、饲养方面,  相似文献   

4.
根据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计划,“江淮流域猪杂交体系及集约化规模养殖技术研究”项目,从立项之日起,就把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要的猪业协会模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1997年4月,我们正式在肥西县依法成立了一个养猪协会,并在全县范围内实施“125”工程,即:成立1个养猪协会,带动20个乡镇,发  相似文献   

5.
谢璐霞 《汉中科技》2012,(2):38-39,59
现代养猪业已经向节约、环保、健康、经济的方向转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要求人们转变思想,寻找新的饲养技术。新型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新兴的环保养猪技术,它的经济性、环保性是现在的养猪技术无法比拟的,本文主要介绍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致富百科     
高效大棚养猪新法是山东农业大学李铁坚教授,将现代养猪技术与农村传统养猪经验相结合而创立的,有以下优点:投资少,造价低,每平方米只需投资10多元钱。其投资仅是暖圈的五分之一;资金回收快,饲养周期短;工效高,省工省力。采用自动饮水,自由采食装置,一次加料、加水可供猪三天饮食。每人可饲养育肥猪1000头或母猪200头;大棚可为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夏  相似文献   

7.
随着集体养猪事业的发展,猪的快速育肥技术,已成为发展集体养猪当中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几年来,我们在支农工作中,对集体养猪的快速育肥问题作了初步的调查和实践,经采取七项技术措施后,对于提高猪的商品率,降低猪的饲养成本,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等方面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西方国家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模式传入我国,最近10年得到普遍推广。洋猪洋法对迅速增加我国猪肉产量和养猪现代化功不可没,但同时也带来猪肉风味变差、猪病猖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养猪业成为一个微利高风险行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近几年一种"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已由日本、韩国及美国的一些学者和商家传入我国,并且在我国的一些养猪大省如福建、山东、江西、湖南等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成为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又一亮点。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我国农村传统养猪模式的基本特点以及猪用补充精料的设计,并介绍了肥猪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韩俊环  王会先  马留峰 《科技信息》2007,(22):248-248,254
近几年来,由于我们这里夏季气温不继升高原因,再加上部分养猪户的盲目增加填圈数量,和一些不正确的饲养技术,使得夏季猪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最为明显的就是猪的"无名高热病"也就是当前定性为猪的高致病性蓝耳病,同时猪的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弓形体病等也呈上升趋势。使夏季猪病产生了一些新的流行特点和变化,给广大养猪专业户构成了威胁,也为兽医人员对猪病的诊断、防治增加了一些困难。为了使大家在今后治疗及预防这些疾病时有所区分与注意。下面我们就这几种常发病,给大家一一介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也称零排放养猪)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在猪舍内铺设锯末、谷壳等有机垫料,添加微生物菌制剂降解猪粪,结合益生菌拌料饲喂,构建猪消化道及生长环境的良性微生态平衡。该技术以发酵床为载体,排出的粪尿吸附在垫料上并经微生物迅速发酵降解,  相似文献   

12.
猪粪收集与蝇蛆养殖结合之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昭镇 《武夷科学》2012,28(1):166-169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沙县闽富种猪有限公司创建的猪粪收集与蝇蛆养殖结合,“养猪→粪便→蝇蛆→养猪(禽、鱼)”之生态循环治理模式,建立猪粪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养猪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养猪业的环境管理与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当前养猪场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了提高饲养管理技术,建立生态养猪模式,实现污染有效治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们同大阎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密切配合,大搞科学实验,在发展养猪问题上,利用“5406”孢子粉喂猪获得初步成效。大阎大队共10个生产队,428户,现养猪359头,在养猪方面群众有两种思想顾虑,一怕猪瘟病,二怕长得慢。我们认为“5406”是抗生菌,有抗病作用。又是刺激素,能否发育增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养猪业纷纷采用零排放的生物发酵床技术来解决养殖过程中猪粪尿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但是该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如成本过高、发酵床发酵过程中温度过高以及产生毒害气体等。结合发酵床养猪方法与水泥地养猪方法的优缺点,本文设计一种更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无污染养猪法:薄垫料—外发酵养猪法,并将其与传统养猪模式进行对比实验,试验指标包括:垫料用量、垫料成本、发病率、出栏率、耗水量、体质量增量和料重比等,结果表明:该养猪法比传统的水泥地养猪法和传统发酵床养猪法环保、省工、省药、省水,达到低成本、低排放、无臭味生态养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猪的应激综合征是在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非特异性应激反应。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饲养密度大,人为干扰多,使生猪应激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大幅度上升,对生猪生产和猪肉品质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预防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英国现代作家D.H.劳伦斯提出的"拉那尼姆"王国和"星际平衡"观是其为现代工业社会时代所构想的一个社会生态理想模式,其实质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的追求,同时也是当今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鱼——猪——草综合养鱼技术是根据生态良性循环的原理,采用农牧渔相结合和种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也就是种草养猪养鱼,猪鱼配套,猪粪肥草的种草养殖结合方式。这样,既改变了“人放天养”的粗养鱼糖低效情况,又克服了“以人工投饵为主”的精养鱼塘高产不高效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祁县九汲大队,为了解决“一年养猪半年长”的问题,创建了塑料大棚暖圈养猪,促进了全大队养猪业的发展。1975年实现了“一亩一猪”。1976年养猪业又有新的发展,集体猪已达1200头。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无污染的巨大的自然能源。认真抓好太阳能的利用,对保护猪少病不死,正常生长,变一年养猪半年长为一年养猪一年长,提高产仔成活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为了进一步落实毛主席关于“大养特养其猪”的指示,大力发展集体养猪事业,大搞技术革新。我们广东师院生物系函授组到新会县崖西公社龙井生产队养猪场蹲点学习,与该场的饲养员一起进行了猪的快速育肥试验(试验结果,猪长膘快,效果好)事实证明,快速育肥是多快好省地发展养猪业的一条可行途径,符合党中央关于“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的指示精神。也是对集体养猪亏本论的有力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