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青 《甘肃科技》2002,18(1):32-32
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7层全现浇框架结构,主体高24.60米,1~3层为商场,4~7层为住宅,柱网设置为:6.3m×7.2m,6.3m×6.0m,6.0m×7.2m,6.0m×6.0m四种,柱断面1~3层为600×600,4层以上为400×400,原设计按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井式梁在屋面和非承墙,板等荷载的楼面结构多有出现,但将其作为承托多层墙,板等荷载的楼盖,国内尚无先例,通过对承托四层单元式住宅的9.9m*10.5m钢筋混凝土井式梁楼盖承托多层墙,板等荷载的设计计算的与研究,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钢筋混凝土井式梁楼盖承托多层墙,板等荷载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水电大厦是一栋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6833m2,共22层,其中地下1层为车库,地上1层为商业用房,2-7层为办公,8-21层为住宅。3层设计为结构转换层,层高为5900mm,采用梁式转换结构,砼强度等级柱墙为C50、梁板为C45,受力钢筋均为直径为25-20mm三级钢。  相似文献   

4.
黄志 《黑河科技》1996,(4):36-36
民用建筑中住宅建筑所占比例很大,住宅楼梯间是否需要采暖问题,众说不一,笔者认为对寒冷地区住宅楼梯间采暖利大于弊,应该采暖。首先,根据《暖通空调工程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采暖设计与施工安装手册》中规定住宅楼梯间是否采暖,是由当地度日数决定的,度日数在1500—2200之间的郑州、青岛、石家庄等地楼梯间不采暖。度日数在2200—3500之间北京、锦州等地楼梯间是否采暖,视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也可不采暖。度日数在3500以上的沈阳以北的寒冷地区。住宅楼梯间均应采暖。其次,楼梯间采暖有以下几点优点:一、对于一个给定住宅楼来讲…  相似文献   

5.
二○○三年七月,岳西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接到一起投诉,称某住宅1#、2#楼多处出现裂缝,怀疑是由毗邻建筑物桩基施工引起的。监督站立即责令正在进行振动沉管桩施工的桩基工程立即停工,同时安排人员对工程现场进行检测观察。一、住宅楼工程的基本情况。该1#、2#楼系多层砖混结构住宅楼,6°抗震设防,基础为振动沉管混凝土端承桩,平均桩深4郾5—6郾5m;底层Mu10红砖砌筑,以上各层为100号灰砂砖,M5混合砂浆砌筑;楼面为现浇预制结构,圈梁隔层设置。屋顶为现浇混凝土平层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二、现场裂缝形式和分布。顶层墙体出现斜裂缝和…  相似文献   

6.
<正>石河子市某小区住宅楼,建筑面积为4583m2,四单元六层,砖混结构,采用夹心墙外墙保温。该工程于2008年4月12日开工,当年11月20日竣工,此工程在11月2日通暖后、竣工预检前出现外墙面裂缝,阳台挑板裂缝。针对裂缝的情况做如下分析确定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于天明 《科技信息》2011,(27):269-269
砖混结构住宅楼外纵墙顶层两端,常常会由于气温变化的影响产生一些不同形式的裂缝,轻者影响建筑立面美观,严重时会导致外保温失效、饰面层脱落,直接影响使用和住宅楼寿命。  相似文献   

8.
以盾构隧道下穿某建筑物为例,进行了地表位移监测及结构物损伤评价。通过监测结果及结构鉴定评价分析了地面建筑物产生变形的原因。由于该住宅楼桩基底埋置深度为16.3m左右,盾构隧道顶距该住宅楼桩底最近距离约为6m,盾构下穿时,对建筑物桩基下卵石层产生扰动,使得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墙体产生沉降裂缝。针对基础沉降,提出采用注浆加固隧道顶至桩基底上5.0m范围内的土体,并论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一、工程概况金昌美院工程位于绍兴市胜利西路与绍大线交叉口西南角,总建筑面积94415m2,地下1层,为整体地下室,建筑面积20810m2,地上由四幢18层的住宅楼、六幢11层的住宅楼及西、北两侧沿路分布的1~2层裙房组成。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某住宅楼工程,建筑面积2.7万m^2,25层,地下2层,混凝土外墙周长312m,墙厚0.35m。地下室防水设计采用结构自防水,外贴SBS改性沥清防水卷材。由于大庆市地下水位较高,对抗渗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保证抗渗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12层1/7缩尺模型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地震反应及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该结构体系层间位移角能满足《规范》要求、抗震性能良好,适于在小高层住宅中采用.  相似文献   

12.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某地有一幢住宅楼 ,原设计为底层车库上部住宅的四层砖混单元式结构 ,后因资金所限 ,仅修成两层。基础形式为墙、柱下钢筋混凝土柔性条基 ;承重横墙为 2 40厚实心砖墙 ,非承重墙用空心砌块 ;预制空心板楼、屋面 ;层层有圈梁、间间有构柱。该工程位于泾河川区一级阶地前沿 ,原状土层自天然地面向下依次为 :3 .5米厚杂填土 ;1.9-5 .0米厚褐色亚粘土 ,含水量w =2 4.5 % ,孔隙比e =0 .95 ,承载力标准值fk =13 0kpa ;再下为黄土状轻亚粘土 ,含水量 2 5 .4% ,孔隙比 1.0 7,fk =110kpa。各土层由南向北有一定的倾斜。该工程于一九八八年建成投入使用 ,第二年起相继出现大面积墙体裂缝 ,裂缝普遍出现在二层顶部纵横墙两端 ,呈正八字形态 ,中间宽两头窄 ,个别缝宽已达 10毫米 ,且分布不均 ,偏重现象明显。直到一九九三年事态严重时才着手处理。2 裂缝原因分析和质量鉴定结果经有关部门多次实地检测和查阅档案 ,认为该工程除明显裂缝外 ,质量上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部分梁、柱混凝土强度回弹值离散性大 ,强度普遍偏低。承重墙有用空心砖砌的现象。②...  相似文献   

13.
主要就建筑物室内消火栓布置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住宅消火栓的布置,防烟楼梯间内消火栓布置、层顶消栓的布置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新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实施及省实施细则的试行,原节能30%的目标,改为节能50%,为了更好地推广完成节能住宅,我们结合济南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多层节能(节能50%)住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工作,按其结构形式将多层节能住宅,分为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砌块结构。  相似文献   

15.
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是指底部一层或两层为空间较大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这种房屋底部的大空间可以满足商场、餐厅、会议室、停车库等使用功能的要求,而其上部可满足住宅、办公等较小开间使用的要求。本文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特点作了介绍,并结合作者的设计经验对抗震墙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彦爽 《科技信息》2007,(1):111-111
多层住宅建筑按照《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的规定是指四到六层的住宅建筑,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建设的相继发展和城市规划发展的需要,多层住宅建筑在我国的县城和县级城市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而且建筑在形式上又有了新的变化,笔者认为,多层住宅建筑指的是六层及六层以下的住宅楼、底层或一至二层设有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楼和底层设置车库的住宅楼。我国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第四节,第8.4.1条的规定:“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六层的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底层设有商业网点的单元式住宅;应设计室内消防给水”。从这条规范,很多设计人员得出“不超过六层的所有住宅(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不超过七层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计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这一结论。另外,《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版)第一章,第1.02条规定:“本规范不适用于九层及九层以下的普通住宅”。从而使绝大部分的多层住宅建筑处于完全不设防状态,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是生活在这种不设防的六层及以下的住宅中的。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层住宅建筑也应设计消防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王兆强 《科技资讯》2007,(27):32-33
我段1#全集资住宅工程为六层砖混结构,长20.0m,宽12.0m,建筑面积1282.0m,总高度19.0m.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设计轻质隔墙过程中,因考虑单层墙体受质量定律的限制,必须是承重墙才能获得良好的隔声性能。对于住宅分户墙,为达到国家最低标准rw=40db的要求,单层隔墙至少需要100kg/m2以上的面密度(面密度是每平方米墙体的重量)。如果将墙体分成两层或多层,隔声量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林丽华 《科技信息》2013,(6):401-401
本文从住宅楼梯间的使用功能需求出发,多方面探讨了在住宅楼梯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的相关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及设想,以便使住宅楼梯间的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20.
程昭波 《广东科技》2016,(11):139-140
正1工程概况某山坡地高层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上18层无地下室,总高度54米,单体平面33.4m×16.8m。高层住宅结构型式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建设于开挖平整的山坡平台上。地形现状为高层住宅外侧6米处临空边坡高差6米(详见图1);坡脚处相邻地块项目拟建二层地下室,地下室施工期间坡地高差达16米(详见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