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培育措施对华山松果材兼用林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不同培育措施(土壤类型、整地方式、造林方式、造林密度、林分结构、营林措施)对华山松果材兼用林生长和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造林密度、林分结构和营林措施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果实产量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整地方式和造林方式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及果实产量的差异都不显著.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出营建华山松果材兼用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何爱喜 《甘肃科技》2012,28(13):140-141,131
在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的华山松人工林中设立了12块标准地,依据标准地测定的数据,对小陇山华山松人工林林木高生长普遍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实用树高生长模型,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一个科学、实用的测树方法,以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牟顺泰 《甘肃科技》2009,25(22):175-177
应用多年来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以林龄为自变量因子建立华山松天然林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单位面积蓄积量的生长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华山松天然林现实收获表。  相似文献   

4.
运用滑动平均、回归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用华山站60 a(1956-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山地区降水较多的6-9月的降水进行了不同时间尺度的特征和趋势分析,对可能影响降水的环流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华山地区月降水呈单峰分布,降水量、降水日数与最大日降水量的峰值均出现在7月. 6-9月的降水量对年降水量贡献很大,占全年58%以上,其中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出现频次占比超过50%.华山地区降水存在比较明显的周期,年内周期主要表现为在6-9月存在4 d左右的准单周季节内振荡,年降水量在1973-1992年存在5 a左右的显著主周期.影响华山地区6-9月旱涝的环流形势差异较大,在涝年主要表现为高空通常有气流辐散,地面有气流辐合,垂直上升运动更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更西更北,沿副热带高压西侧到达华山地区的低层水汽条件更好,中低纬度冷空气较弱,冷暖空气在华山地区交汇;旱年形势则大致相反.利用大尺度环流因子定量化指数统计验证发现,对于华山地区6-9月汛期降水影响较大的气候因子主要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界及脊、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强度、印缅槽和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这些因子与华山汛期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13~0.28,且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相似文献   

5.
秦岭巴山地区是我国华山松主要分布之一,汉中市蕴藏着丰富的华山松资源,发展松籽产业有着突出优势。通过调查,阐述了汉中华山松资源现状及松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培育力度、保护华山松种质资源、促进汉中松籽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4):511-516
通过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1 hm~2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样地生物量的测定,探讨不同径级树木的生物量分配规律以及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宝天曼华山松-锐齿栎混交林总生物量为293.89 t/hm~2,其中华山松的总生物量为5.01 t/hm~2,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总量的56.89%,各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枝根叶,不同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Ⅲ径级I径级,其中胸径在20 cm以上的华山松生物量占了华山松总量的92%;混交林中锐齿栎林总的生物量为288.88 t/hm~2,生物量也是主要集中在树干中,占了50.44%,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大小关系为干根叶枝,三个径级的生物量关系为II径级I径级Ⅲ径级.华山松和锐齿栎的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3 kg/株和369 kg/株,且单株生物量都是随着胸径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了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9科、594属、1257种.该区的优势科(含16种以上)主要有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百合科和蓼科等,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成分为主(4333%),其中科的热带性地理成分占5876%;本区以单种和寡种属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2371%)和北温带(2352%)分布最多,属的温带性和热带性地理成分分别占4381%和5372%.通过与邻近的黄山、神农架、伏牛山、嵩山以及天目山5个山地进行种类相似性分析,中华山与伏牛山关系最密切,与天目山关系差异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王维  胡卫兵 《甘肃科技》2011,27(10):163-165
对小陇山东部山区人工造林油松、华山松在不同区域的林分健康状况构建健康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林分综合健康指数,对不同区域的人工油松林、华山松林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油松林分健康评估指数最大值为10.35,龙门>百花>党川;华山松林分健康评估指数最大值为10.15,党川>百花>龙门;油松林分健康指数平均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林分结构对蒸散组分的影响,在2012年5~10月,通过树干液流仪和传统水文学法,对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蒸散及其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的蒸散量和组分差异较大,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油松林生长季总蒸散量为568.2、413.2、377.6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12.0%、81.5%和74.5%。3种针叶林的林分蒸散在垂直层次上分配比例相似,但各分量所占比例明显不同。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和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77.2、146.8和115.1 mm,占蒸散总量的31.19%、35.53%、30.48%,这主要是受叶面积指数影响(华山松5.16华北落叶松4.78油松3.66);受林分密度影响,林冠蒸腾量为华北落叶松林(209.8 mm)油松林(152.8 mm)华山松林(88.3 mm);灌木层蒸腾量以华山松林最大(106.9 mm),华北落叶松林次之(26.8 mm),油松林最小(24.7 mm),这与人工林林下灌木盖度较低紧密相关;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的林下蒸散量分别为154.4 mm、102.3 mm,是天然林的2.17倍和1.44倍,与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有关。可以认为,林分结构是导致人工林蒸散量高于天然林的重要因素,选择合理的树种和林分结构是保持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揭示林分结构对蒸散组分的影响,在2012年5~10月,通过树干液流仪和传统水文学法,对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和华山松次生林的蒸散及其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林分的蒸散量和组分差异较大,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油松林生长季总蒸散量为568.2、413.2、377.6 mm,分别占同期降水量的112.0%、81.5%和74.5%。3种针叶林的林分蒸散在垂直层次上分配比例相似,但各分量所占比例明显不同。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林、华山松林和油松林的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77.2、146.8和115.1 mm,占蒸散总量的31.19%、35.53%、30.48%,这主要是受叶面积指数影响(华山松5.16华北落叶松4.78油松3.66);受林分密度影响,林冠蒸腾量为华北落叶松林(209.8 mm)油松林(152.8 mm)华山松林(88.3 mm);灌木层蒸腾量以华山松林最大(106.9 mm),华北落叶松林次之(26.8 mm),油松林最小(24.7 mm),这与人工林林下灌木盖度较低紧密相关;华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的林下蒸散量分别为154.4 mm、102.3 mm,是天然林的2.17倍和1.44倍,与人工林林下地被物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有关。可以认为,林分结构是导致人工林蒸散量高于天然林的重要因素,选择合理的树种和林分结构是保持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云南富源光皮桦种群与主要伴生树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运用Levins和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对云南富源县光皮桦种群及其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皮桦生态位宽度最大,杉木、华山松次之,其他主要伴生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均较小,表明光皮桦对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在群落中优势地位明显。光皮桦与杉木、华山松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对资源有共享趋势;光皮桦与其他树种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光皮桦群落中主要树种间的生态位重叠较低,表明主要树种间生态位分化程度较高,种间竞争关系较弱。  相似文献   

12.
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从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方面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结果,发现华山松群落、云杉群落、毛肋杜鹃群落、杉木群落、楠木和细叶青冈群落为下降种群,而细叶青冈群落为增长种群.由此可见东阳沟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多数处于衰退趋势,应加强对这些种群落的保护,以确保群落的稳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条山林区强大小蠹危害状况及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 leconte是 1 998年才首次在中国报道的一种毁灭性林业害虫 .这种昆虫在中条山林区主要危害油松和华山松 .其原为次期性害虫 ,但在中条山林区独侵入健康树干的趋势较明显 .在近年的少雨干旱年代成为初期害虫 .本文对强大小蠹在中条山林区的危害状况作了详细研究 ,并对这种害虫的防治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樟子松年表的特点及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不同树龄樟子松对气候响应的差异性,为该地区沙地樟子松的年轮气候学和不同树龄组沙地樟子松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OFECHA、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利用呼伦贝尔沙地两个样地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样芯,划分成3个不同树龄组,运用DendroClim2002进行标准年表与气候因子响应分析。【结果】从不同树龄组的年表统计特征值发现,平均敏感度(MS)相差不大,都含有较高的气候信号。不同树龄组的一阶自相关(AC1)是逐渐递增的,不同树龄组的信噪比(SNR)和样本代表性(EPS)都以中龄组最高,老龄组最低。从响应分析的结果来看,低龄组对气温的敏感性最高,老龄组对降水的敏感性最强。中龄组受前一年6月、7月的降水和最低气温共同影响显著,与6月的平均气温也呈显著负响应,同时与前一年12月的降水呈显著负响应。【结论】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组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受气候条件的响应不尽相同,老龄组树木的生长对前一年12月的降水最为敏感,达到响应系数的最高值,低龄组和中龄组的生长都出现了与6月气温之间的负响应关系,这些是否与全球变暖、大兴安岭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加强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磷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通过在不同梯度的磷营养液中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217 d的培养发现,云南松根系生物量、侧根数、根部全磷含量、茎叶全磷含量随磷浓度变化而呈二次函数曲线变化.在较低磷浓度下云南松对供磷变化反映明显,但随磷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呈减弱趋势.在缺磷处理还导致云南松茎叶生物量减少,主根长度增加.在云南松根系分泌物中未发现有机酸的大量分泌,说明缺磷可以导致云南松体内酸环境的变化,但不是植物根际酸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滇中3种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云南松林、常绿阔叶林比较,对滇中区域桉树林的林冠层对降雨的再分配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降雨再分配比率受到自身特性与环境影响较大.场降雨与连续降雨的降雨再分配比率不同;场降雨事件中,云南松林的林冠截留率较大;除云南松林在降雨量和雨强较小时,树干茎流比率较小,达到2.40%以外,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的分配比率接近;连续降雨事件发生时,3种群落林冠截留、穿透降雨和树干茎流分配比率一致,穿透降雨量、茎流产生量与降雨量成正相关,林冠截留趋于恒值.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梢木蠹象是鞘翅目、象虫科的一种蛀食云南松、华山松害虫。在盐源县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枝梢内越冬。3月上旬越冬后幼虫在受害枝梢内取食为害,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始期,6月上旬为盛期,6月下旬交尾,7月上旬产卵,7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出,7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技术主要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采用人工卫生伐除虫枝集中烧毁及掌握有利时机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章旗  黄永利  陈寿莲 《广西科学》2000,7(3):206-209,224
于1983年、1984年在广西南宁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美国8个州47个湿地松(Pinus eliottii)种源。以广东台山湿地松种子园、安徽马鞍山火炬松(Pinus taeda)和本地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或5次,试验表明,湿地松种源间生长差异显著,其生长性状的变异属地理渐变型,其它性状的变异则属随机型。优良种源主要分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到  相似文献   

19.
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生长量及其生物量节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1年~1996年,对桂东南马尾松工程幼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进行连续的定位定期观测。结果表明:马尾松工程林6年生幼林的林木蓄积量和生物量分别为36.16m3/hm2和36.86t/hm2,分别比常规造林11年生和不施肥同龄林增加3倍~6倍;揭示了马尾松幼林生长量规律及其影响的主要气象因子,马尾松工程幼林各器官生物量随年龄的变化规律,并分别建立与地径逐月生长量的回归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