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磊  刘风卫  刘继文 《科技信息》2010,(20):371-372
扶余油层为大安油田红岗北区主要产油区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地质地震资料以稳定的泥岩层做为对比标志,采用沉积旋回指导思想,将扶余油层分4个砂组和25个单砂层,基本建立了单层地质构架.在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时选用了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电阻率等有代表性的测井曲线.通过对地层岩性、电性、沉积微相、沉积旋回特征反复多次的对比研究,最终得出扶余油层的25个单砂层的具体地质信息,结果表明红岗北区扶余油层由西至东层厚逐渐变薄,岩性逐渐变细,单砂层层厚变化较大,扶余油层以粉、细砂岩为主,其它地层多为泥岩.结合各方面的资料经研究分析后得出Ⅰ砂组和Ⅱ砂组为扶余油层最有利的挖潜层位,其中F1b、F2a、F4a、F5b、F6a、F6b、F7a单层为油层中的有潜力单层,优势潜力区主要分布在H87-3、H73-2和D45-14-12并周围.  相似文献   

2.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沈84 块 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不同开发期 120 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编制研究区块 S43 Ⅱ 油组各小层油藏孔隙度、渗透率、原始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依照 S43Ⅱ 期水系发育、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大小,对主要调整挖潜的 Ⅱ8 小层参数做作了具体的描述,并按 Ⅱ8、Ⅱ7、Ⅱ5 、Ⅱ6、Ⅱ3、Ⅱ4、Ⅱ1、Ⅱ2 小层顺序,分别阐明了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参数的分布和富集范围,为区块油藏综合治理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150口探井长2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姬塬油田铁边城区延长组长2油层组地层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在全区内寻找分布比较稳定的主要标志层K9、延9煤层、长2底砂岩以及K7、K8等辅助标志层,将长2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21、长22、长23、长22和长23等5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2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姬塬油田铁边城区长2油层组的主力产层。长2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等提供基础数据,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测井曲线活度分析,结合测井小波分析以及地层旋回特征,进行地层旋回划分方法的研究,并以HSS油田H1518井为例,运用以上方法进行HSS油田H1油层组的地层旋回的划分和地层精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志层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的活度及小波分析,结合沉积旋回特征研究,可有效进行沉积旋回的划分,HSS油田H1油层组按照旋回特征划分为1个砂层组、3个砂层和7个小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双河油区内岩心的岩石相特征、沉积构造、录井资料以及电测曲线的综合认识,结合地层划分,对该区块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类型以及砂体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认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由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等微相构成,骨架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远砂坝中的砂质沉积.并确定了长6油层组主力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为储层有利区块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利用该成果分析了长6;q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1、长61^1-2、长61^1-3、长61^2长62和长63等6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1-2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结论 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标准井,建立了封闭主干对比剖面。首次进行了约54000井层次的整体、统一、精细的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把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3砂组17小层39个沉积单元,从而建立起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是指孔店凸起至灯明寺的广大坳陷地区,是黄骅坳陷中的第二大富油凹陷。本文以孔南地区孔店组为重点解剖对象,充分运用录井、测井、地震、分析化验资料,将岩石地层与层序地层学有机结合,划分区块,分别建立层序标准剖面。以标准剖面为指导,统一孔店组各油组的地质分层,解决不同区块地质分层界限不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解释软件系统,通过84块S^43Ⅱ油组小层油藏实际应用,处理区块开发期120多口井相应水淹层测井地质资料,分别利用水淹层测井解释的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油藏及剩余 油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盘古梁油田长6油层组各中期基准旋回中地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的分布和物性的变化,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等理论,通过各级别基准面、湖泛面的识别和短期旋回叠加样式的认知,多井对比闭合,对长6油层组进行中期旋回的划分对比。结果长6油层组可划分为7个中期基准旋回,受A/S值控制,7个中期旋回的短期旋回叠加样式,沉积相和相组合特征,砂体纵向展布、平面连片程度,储层的物性和非均质性呈现一定的递变规律。结论基准旋回对地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物性的变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2,长63,长645个小层.结论 延长组地层各小层厚度不等,但横向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其中长61-2小层砂体连片,普遍含油,为川口油田的主要开发层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防油田固井后管外冒,有必要研究区块整体地层压力高压层成因,在区块整体施工前确定出高压区,以便评价其风险,制订相应的对策.本文针对西区过渡带井区被断层遮挡的特点,分析了该区地层异常高压的来源和成因.该定向井组位于大庆油田西区过渡带断层所夹的内部,通过对该井组钻井、完井及周围的油水井注采关系进行分析,得出管外冒发生的原因是由于S1组高压层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开发区块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质条件复杂、区块较多。本文在在评价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具体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各参数的地质意义和开发意义,优选出6个地质参数和4个开发参数。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单因素分类评价存在的分类结果不唯一问题,进行了多因素综合定量评价,并建立分类标准,根据分类标准可以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已开发区块划分为三类。Ⅰ类区块在地质上和开发上好于Ⅱ类区块,Ⅱ类区块优于Ⅲ类区块,分类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相符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进行详细划分,论述层序演化特征,并分析层序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方法在对露头剖面、钻井岩心及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序界面识别、准层序样式及演化、层序的划分和对比、沉积体系域识别及其组合样式,对地层进行划分。结果该地层自下而上为S1,S2,S3和S4;S1至S4分别经历了湖盆形成及扩张期、鼎盛期、回返期、萎缩消亡期。结论研究区的层序对于生储盖的组合、储层的展布以及储层的储集性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研究区有利储集层为长8和长6油层组。  相似文献   

15.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同一时期沉积的小层砂体,即单砂体,是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也是储集层沉积旋回研究的主体.小层的划分和对比多以地层中出现的砂体为参照,而砂体在空间的分布通常是变化的,这就增加了小层划分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应用滑移窗频谱分析技术,通过鄯善油田多口井的对比分析,在三间房组S3砂层组识别出了6个旋回界面,5个高频旋回.旋回界面的出现与旋回波长的频谱峰特征突变界面相对应,而旋回波长受沉积物沉积速率的控制,与地层中岩性的变化以及砂体的发育没有直接关系,这解决了以岩性为标志划分油层的诸多问题.旋回的厚度在几米至十几米之间,与小层的沉积旋回级别十分接近,而且由沉积速率突变识别出的旋回界面在区域内具有等时性,划分出的高频旋回也可进行横向上的对比,可作为油田小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地质参数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萨北开发区北部过渡带四条带主要发育萨I组、萨Ⅱ组油层,研究区块中水平井B5-8-A53开采目的层SⅡ2 3层,SⅡ2 3层以下为油水同层或水层。目前阶段,水平井B5-8-A53的含水率有很大上升,水平井周围注水井点少,注采关系完善程度低,因此,水平井B5-8-A53周围注水井调整和油井转注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多种技术综合研究,加深对油层认识程度,完善油层精细地质建模方法,建立区块精细地质模型,精确描述层内隔层、描述层内非均质性;总结地质模型粗化方法,对精细模型进行粗化;再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对区块含水率和水平井含水率、地质储量进行了拟合,并在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建立的地质模型选出打井的井位,并对打井方案进行预测和优化,找出水平井B5-8-A53开采效果最好的单井最佳方案,把单井最佳方案进行组合,优选出最佳的组合方案;为油田特高含水期的水平井B5-8-A53开发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依据真武油田真 1 2块垛一段六油组储层地质特点 ,分析处理了区段内 4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 ,研究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其不连续隔夹层的划分标准 .从而划分出油组内 4个相对稳定的泥岩隔层 ,并细分出五个砂体单元 (小层 ) .分别对其泥岩隔层及砂体单元内非渗透性夹层的分布频率、密度进行了描述 ,阐述了油组内各砂体单元质量及剩余油分布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段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分析,并对每个层序的发育特征、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藏类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古近系可划分为SⅠ,SⅡ,SⅢ和SⅣ4个层序,分别对应于房身泡组、沙三段、沙一段沙二段和东营组。SⅡ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期沉积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系;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最大湖泛面附近的浅湖相泥岩是最重要的区域盖层。良好的生储盖配置使SⅡ层序、SⅢ层序水进体系域的扇三角洲、滩坝及浊积扇砂体成为本区最佳勘探目标层。SⅡ层序高位体系域生储条件配置好,又有SⅢ层序区域盖层的整体封盖,油气聚集受局部盖层直接控制,可成为较有利的勘探目的层。SⅡ层序、SⅢ层序低位体系域的冲积扇、辫状河砂体体积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隔夹层划分及描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依据真武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储层地质特点,分析处理了区段内40余口井的测井地质资料,研究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其不连续隔夹层的划分标准,从而划分出油组内4个相对稳定的泥岩隔层,并给分出五个砂体单元(小层)。分别对其泥岩隔及砂体单元内非渗透性夹层的分布频率、密度进行了描述,阐述了油组内各砂体单元质量及剩余油分布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20.
五3东(WSD)区发育砂砾岩储层,一般由多期扇体叠置而成,物性变化大,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这对该区有利储层的评价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研究区勘探开发的重难点,确定了基于小层约束下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重点对该区上乌尔禾组P3w1段油组进行小层对比下的储层预测综合研究。首先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该区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和对比;其次对地震数据、井数据进行质控,分析储层敏感性参数,确定储层反演的可行性;然后进行精细层位标定、子波提取,根据划分的小层和已处理好时深关系的测井曲线建立小层约束下的低频模型;最后反复调试关键反演参数,实现全区反演研究。根据所得反演结果,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各小层段储层的分布规律,同时建立符合该区地质规律的成藏模式,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带,为该区下一步开发调整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