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黄土高原为例,利用47年的降雨型地质灾害资料和相对应降雨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建立诱发地质灾害日综合雨量方程,得出崩塌和滑坡启动值、加速值、临灾值的临界日综合雨量.考虑地质灾害风险区划、降雨影响系数,日综合雨量,以高时空分辨率自动气象站降雨观测资料和定量降雨预报预警为基础,建立地质灾害逐时动态日预报和逐时预警相互衔接的精细化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模型.  相似文献   

2.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测量仪器及通讯手段的快速发展,为地质灾害监测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介绍了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站点的建设情况,以及基于自动化监测仪器和GPRS/GSM网络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的福建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是可行、有效和方便的,也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广泛收集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地质、新构造活动、地质灾害和地形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各种影响京沪高速铁路安全的地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编制了1:20万京沪高速铁路沿线新构造活动与工程安全图。认为京沪高速铁路沿线新构造活动与工程地质特性可分为北京-济南、济南-徐州、徐州-上海三段。影响铁路安全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地震活动、活动断裂、岩土体性质和地质灾害。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是软土、松软土分布广泛,尤其是武清一沧州松软土、丹阳一上海软土,埋深变化大,软土层厚、强度低,工程性质差。沿线需穿越多条NNE向活动断裂,如郯庐断裂。平原区地质灾害以地面沉降、地裂缝、采空塌陷、岩溶塌陷为主,局部存在砂土液化;低山丘陵区地质灾害以发育中小型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与应用是12家单位历时10年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全省地质灾害综合研究工作成果的总结。项目成果在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规划、山洪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还将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研究、政府决策、交通、铁路、旅游、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及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村镇地质灾害的特点,本课题研究了村镇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危险性或易损性的评价方法、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方法,并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的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二次衰减模型。该模型主要基于地质环境、降水量前期观测及未来预报等关键因子及细网格技术而建立,模型中特别对前期雨量与临灾雨量触发地质灾害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引进降雨量综合致灾能力评估础指数和致灾能力二次衰减两个概念,提出了前期雨量与临灾雨量对地质灾害内在触发机制的改进思想,并成功应用于张家界市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在近年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3):45-45
由重庆市地震局预报研究中心承担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课题,针对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是蓄水水位变化过程中)有关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测、防治等科学问题,广泛收集整理已有资料和研究成果,争取蓄水前后本地资料和信息的获取和积累,边监测、边研究,为社会公共安全与和谐发展服务。本课题研究涉及区域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运动、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区域典型地质灾害、区域地震活动、水库地震、工程地震、地壳形变等诸多地学问题。采用了3S技术、地面地质、遥感地质、深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及地壳形变和典型地质灾害观测技术等,开发研制了先进的灾害评估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与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徐汶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8):54-55
本文针对南方特殊土质、地下水位高和雨季时间长等因素,从控制塌方和地面沉降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近几年在南方进行典型性大开挖的工程为例,从土质、下水位、地面构筑物和设施、地表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各种技术措施,提出针对性开挖方案,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该项目的研究目标主要表现在:研究滑坡在力的作用下,渐进变形过程的破坏机理、破坏类型及控制标准;建立描述滑坡渐进变形破坏过程全新本构模型,模型参数标定方法,并阐述与传统理论的相互关系;建立新型表征滑坡稳定特性的评价标准,并阐述其力学意义,并与传统的稳定性评价标准加以比较。主要任务为:以数值模拟法再现滑坡的渐进破坏过程,并评价滑坡在渐进破坏过程中不同应力状态的稳定性,从而为滑坡防治及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全国第一次全死因调查资料显示,胃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首位,福建省长乐市是胃癌高发地区(71.44/10万),男性胃癌死亡率居全国之首(120.47/10万)。“七五”期间,福建省建立了长乐胃癌高发现场,以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挂靠在肿瘤医院)负责牵头和参与防治研究并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24):61-61
“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研究”项目深入分析了广西主要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点,在广西率先应用GIS技术构建了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图;对暴雨诱发广西地质灾害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分类,建立了华北低槽,高原东部低槽、西南低涡、台风等四种暴雨型地质灾害模型;利用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技术结合T213数值预报产品,建立了广西地质灾害的预报模型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了广西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地质灾害防治面临更加精细的需求,为此,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以云南省新平县为试点,开展比例尺为1:50000的地质灾害相关科学技术示范研究,属于地质大调查项目,编码为1212010541106-2。新平县位于哀牢山地区,属于云南“山”字型构造前弧西翼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中段的复合部位。出露红色地层、哀牢山变质岩和少量碳酸盐岩,受区内长期复活的红河深大断裂和哀牢山深大断裂的影响,新构造运动活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均较强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9-60
我国近海地质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分布广泛,已严重影响和制约海洋开发活动。并且,随着气候变暖、海洋开发利用强度的大幅增加,海洋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海洋经济的增长速度;认识海洋地质灾害和灾害地质环境及其发育规律关系着我国沿岸人民的生存条件和经济发展。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为主的5家单位近百名科技工作者,对我国海岸带和近海进行了近千次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开展了评价和预警技术研究,开拓了海洋地质灾害研究领域,对促进海洋科技进步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获得的海量调查监测数据和取得的系列创新成果,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工程建设和海洋管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滑坡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类型,一旦下滑将造成惨重的损失,发生后往往会产生次生灾害,带来更为严重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 立项背景 目前国内外在滑坡体识别与安全预警方面能高效实用的技术与设备欠缺,方便实用的评价预警平台更是罕见,无相关规范指导和相关经验借鉴参考,技术研发难度大.结合滑坡体性态评价及预警的各阶级需求开展相应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以往地质工作及实地考察,评价了盆地目前地质环境现状,预测了该区未来随着煤矿开采规模的扩大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提出了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使伊犁地区的煤炭开发和环境保护工作能够遵循科学、合理、有效的原则,使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学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对于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地质大学唐辉明教授,在工程地质学教育和科研领域辛勤工作了三十个春秋。三十个寒来暑往,三十年花开花谢,他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沉稳。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航天遥感应急调查与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特大地震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导致地震灾区对外交通、通讯中断,灾情小明。为尽快给国家各部门救灾提供第一手资料,在国家相关部门直接领导下,中国地质调查部门紧急组织了全国12家单位60余名科技工作者,在50多天的时间里不舍昼夜,及时提供了大量调查数据、专题报告和图件,为救灾工作、为灾害损失评估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实现了多类型遥感信息的多学科全方位应用,完成了科技救灾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综合信息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多源通讯手段,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对多种危险品进行分析和归纳,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建立了福建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综合信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应急处理、应急处置、现场指挥、应急预案生成、应急报告生成等内容,对网络评估、SOA技术及多源信息传输在环境应急方面的应用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以满足应急信息交流的需要,实现应急指挥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9.
沿海地区为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区域,但由于地势低平,生态环境极其敏感和脆弱,是中国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由全球海平面上升和区域地面沉降叠加所致的相对海平面上升已成为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地下水资源优化采灌和地面沉降系统防治,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对相对海平面上升进行战略和政策研究,可以有效地实现21世纪中国沿海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3,(5):17-18
本课题以2008年中国南方罕见的持续降雪与冰冻气候对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影响为研究背景,通过研究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形成环境和成灾机理,针对极端冰雪灾害条件易发生地质灾害,且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分布面积广、救援难度大等特点;提出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