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今年是科幻文学诞生200周年,中国科幻文学也走过了114年的历程。当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两度摘得雨果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惊呼: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当水面之上的刘慈欣和郝景芳承受万众瞩目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如冰山基座般巨大的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是何种生态?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日前,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科普科幻作家、科幻活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英美科幻文学一直较为发达,这当然与许多因素有关,诸如科幻杂志与图书的大量出版,读者受众持续不变的兴趣和爱好,作家队伍的相对稳定,以及影视艺术的强势介入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关科幻奖项的设立。在世界科幻界,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世界性科幻大奖有两项:雨果奖和星云奖。雨果奖(HugoAward)与奥斯卡奖相似,它的正式名称是“科幻成就奖”(TheScienceFictionAchievementAward),正如奥斯卡奖(OscarAwards)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Awards)一样。只不过那个代称中的“奥斯…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民主的问题,由于其重要性,在环境能许可的条件下,总会被学术界所关注。然而,科学与民主显然决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自从五四运动提出了在中国要引进“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后,虽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两位先生对于中国的意义,但至少在普及性的宣传中,或者说,甚至在目前由于“科教兴国”的政策口号下越来越成为出版热点的科普读物中,就真正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来说,情况仍然不尽人意。长久以来,我国科普界和出版界似乎一直持有一种大可商议的观点,认为科学普及主要是普及科学的知识。实际上,这是一种相当陈旧的…  相似文献   

4.
肖洁 《科学大观园》2004,(12):12-13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原创科幻作品出版的兴盛上,也表现在对外国科幻作品及理论的引进上。2001:中国科幻迎来开门红新世纪中国科幻的繁荣与《科幻世界》“押中”1999年高考作文题有着或轻或重的关联。《科幻世界》的发行量从80年代最少时的几千册猛增至现在的40万册,而且也让人们关注起以前不为人们所重视、甚至对其横加指责的科幻来了。但是人们关注的目光并没有立即带来科幻的成熟,中国科幻仍处于幼稚期。不过新世纪的开始仍让人们迷恋对已有成绩的总结,可以说整个2001年的中国科幻出版都…  相似文献   

5.
命殒天涯     
开篇语幻想是人类的天性;正是这种天性,一直激励着人类不断进取和探索。而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将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特别的美丽。这种美丽已绵延了近两个世纪,洋洋洒洒,长盛不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憧憬与愉悦。自本期起,我们开设“科幻时空”栏目,刊登科幻作品和评论。无论您有什么创作译作,或者只是小小的建议意见,都请寄到zhangxinghe@263.net或杂志社“科幻时空”栏目。谢谢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4,(11):10-11
一般来说,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被称为科幻文学的“黄金时代”。当然在时间划分上还有另外两种或窄或宽的分法:“窄”法认为这一时期仅限于1936年至1942年这几年,而“宽”法则认为应以坎贝尔任《惊奇》主编的时间(1930~1970)为限。但无论怎样划分,这一阶段都是科幻文学最鼎盛的时期。在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科幻文学市场松散凌乱。其时在美国街头出现一种“10美分丛书”,里面充斥了半人半妖、英雄救美一类简单廉价的庸俗科幻故事,严重地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给科幻文学带来了极坏的影响,这一局面直到科幻作家兼编辑雨果·根斯巴…  相似文献   

7.
陈梦 《科学大观园》2022,(24):58-59
<正>过去,我国医学囿于“以治病为中心”的传统健康观念桎梏,医疗人员简单地将“健康”等同于“不生病”,将“健康行为”等同于对“疾病”的控制,从而忽视了疾病预防和健康科普的重要性。近日举行的“达医晓护”第四届学术年会上,上海市工程管理学会大健康工程管理专委会、“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与万达信息共同发布了《首届中国医院科普声誉调研报告》,盘点了中国医院科普声誉50强。作为国内首份医院科普声誉报告,发布之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由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和海洋出版社共同策划、组织资深专家编著的“海洋地学科普丛书”作为“我国海域1:100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成果之一,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专项资助的“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丛书”包括《海底探索之路》、《海底景观之奇》、《海洋矿产之源》、《海陆沧桑之变》和《海洋世界之窗》共计五册,由中科院秦蕴珊院士任“丛书”编委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中科院院士刘嘉麒研究员亲自执笔作序,是我国海洋地学领域首套高级科普丛书。  相似文献   

9.
本书原版是1963年出版的英国《麦克唐纳插图丛书》第五卷(丛书包括《科学》,《自然》,《地理》《历史》,《人类改造自然(技术)》等五卷),已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译成中文,由科学出版社于今年十月一日出版,作为内部资料发行,定价13.00元。科学出版社在《出版者说明》中说:“翻译出版本书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一本主要反映西方世界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概貌的书籍。”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出版半年多来,得到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以及哲学界、自然科学界许多同志的关心和鼓励,也听到一些宝贵的意见和中肯的批评。这里就编写讲义的目的、内容等问题作些说明。一、为什么要编写《自然辩证法讲义》? 四人帮被打倒以后,广大群众义愤填膺地控诉四人帮破坏和摧残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严重罪行,揭露他们所制造的自然科学“有阶级性”。“是上  相似文献   

1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和“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推进云南省科普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对云南科普工作发展现状、科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认真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云南科普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程哲学》(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出版是工程界、哲学界的一件幸事。如果说《工程哲学引论》(李伯聪著,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时,工程哲学还是一个“待娩的胎儿”,如今这个胎儿已经降生,成为一个“待哺的婴儿”。让我们一起来哺育她,呵护她,使它健康成长,成长为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并驾齐驱的哲学分枝。不难发现,《工程哲学》与《工程哲学引论》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它坚持了实践哲学的研究范式,坚持了造物的主题,坚持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同时又是对《工程哲学引论》的超越。它没有停留…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科技部正会同国家基金委等部门研究制订《“十一五”国家基础研究规划》,力争显著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研究工作将部署六大任务:(1)完善学科发展布局、稳定发展基础学科、高度关注和重点发展交叉学科;(2)  相似文献   

14.
Greenwich原是英国首都伦敦东南郊的一个小镇,现在是大伦敦的一个区。它的著名于世主要是因为1675年在此地建造了英国皇家天文台;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又选定通过此天文台的子午线作为计量时间和地理经度的起点。因此,它除了是地名以外,还经常与某些天文学、地理学或大地测量学的术语共同组成专业科技名词,例如:~meantime,~meridian等。目前,我国对于Greenwich的音译存在着“格林威治”和“格林尼治”两种不同的译法。根据统一译名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分歧?本文试从“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这两个原则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几种可能解决这个分歧的方案进行比较,希望引起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参加讨论。一、从“名从主人”方面考虑“格林威治”是我国较早的译法,根据我们不完全的查考,早在1924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外地名辞典》(丁察盒、葛绥成编辑)中就采用这个译名。该书的前言指出:“我国地名辞典向无专书,研究地理者殊鲜参考之善本。……外国地名译音至为纷纠,本书悉以习见之译音以为标准”。可见在当时“格林威治”已是较普遍的译法。“格林尼治”则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之后,1952年由商务印局馆出版的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中就采用这种译法。这两种译法的区别在于原词中的第六个字母“W”是否发音。198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地名语源词典》(邵献图、周定国等编)在“格林威治”条目中有如下说明:“其名称在英语中意为绿色的村镇。……由于读音变化,Greenwich中的w在现代英语中不发音,故中国天文学界译为格林尼治。”又1984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Greenwich的汉译名也采用“格林尼治”。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名学家以及英国的语言学家都认为“格林尼治”更符合于现代英语的发音,因此也更符合“名从主人”的译音的原则。有一种意见指出,在国外出版的英语词典中对于Greenwich的注音实际上也有“w”发音或不发音两种情况,经查考确有此事。1976年出版的“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对于Greenwich就指出了两种“w”发音的情况,一是指某些英国以外称为Greenwich的地名,二是指某些不熟悉当地发音规律的人对Greenwich地名的读法。1963年出版的“Webster's Geographi-cal Dictionary”还具体列出了某些“w”发音的Greenwich地名,它们都是一些极为偏辟的地方,例如美国纽约州东部的小村或南极洲的小岛等。但是,在我们所查考的各种英语词典中,没有发现一处指出英国伦敦的Greenwich中的“w”是发音的。二、从“约定俗成”方面考虑有一种意见认为,“格林尼治”虽然比“格林威治”译得更确切,但是后者在我国已经约定俗成,因此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再改变它。但是根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在我国目前的各种科技词书中,采用这两种译法的都各有一大批。为了简化,下面只列出部分书名及其出版年代和出版社名。1、采用“格林威治”的词书主要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1976,商务印书馆)《外国地名译名手册》(1981,商务印书馆)《英汉现代科技词汇》(1982,上海科技出版社)《英汉工程技术词汇》(1976,国防工业出版社)《英汉航空与空间技术辞典》(1976,国防工业出版社)《英汉火箭技术辞典》(1963,国防工业出版社)《英汉空间电子学词汇》(1981,科学出版社)《英汉无线电电子学词汇》(1981,科学出版社)《英汉地球物理探矿词典》(1978,地质出版社)2、采用“格林尼治”的词书主要有:《物理学词典》(1979-1981,原子能出版社)《英汉天文学词汇》(1986,科学出版社)《英汉自然地理学词汇》(1976,科学出版社)《英汉测绘词汇》(1978,测绘出版社)《测绘词典》(1981,上海辞书出版社)《英汉气象学词汇》(1974,科学出版社)《英汉空间物理学词汇》(1981,科学出版社)《英汉航海词典》(1980,人民交通版出社)《英汉水文学词汇》(1985,科学出版社)《英汉海洋学词汇》(1977,科学出版社)《英汉常用地质学词汇》(1984,科学出版社)《宇宙航行学辞典》(1976,国防工业出版社)《英汉科技词汇大全》(1983,科普出版社)《英汉综合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词汇》(1983,科学出版社)《简明天文学词典》(1986,上海辞书出版社)以上的统计是十分粗略的,只是为了说明“格林威治”和“格林尼治”目前各自有其习用的学科领域;大致上地名学界和工程科学界习惯用前者,基础自然科学界则习惯用后者。如果要考虑“约定俗成”的话,两者似乎只存在着”俗成”的时间长短和范围大小的差别。约定俗成的又一实例是我国出版的《天文年历》至少从1961年度起,《中国天文年历》从1969年至今都始终采用格林尼治。三、解决分歧的方案根据统一译名的要求,不外乎根据某个原则对两种译法作出选择其一的决定。问题是哪一条原则更合理。而更重要的是最好能找到各方面都能接受的合理方案。下面试对几种可能的方案进行比较。1、统一于“格林威治”有一种意见认为,既然Greenwich是个地名,因此应统一采用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译名,即格林威治。这种意见所依据的原则是“统一比准确更为重要”;换句话说,也就是既已约定俗成就不必再改了。这种说法对于某些具体的例子是合理的,例如对苏联首都的译名“莫斯科”不必硬性更改为“莫斯克瓦”。但是对于Greenwich这个地名来说却欠妥当。正如第一节所分析,“格林尼治”是比较确切的译法,第二节的统计又告诉我们它已为相当的学科领域所采用。如果硬要取消“格林尼治”,等于要求这些学科放弃已经沿用的比较确切的译法重新使用一个不太确切的译法。这样做似乎不符合于我国自然科学名词应该逐步规范化的总趋势。这里让我们附带了解一下我国地名译音的总原则。根据我们不完全的查考,现把有关规定抄录如下。1959年国家测绘总局地名译音委员会曾拟定了《用汉字翻译外国地名的一般原则(草案)》(载<测绘通报>1959年第9期)其中第二条规定是:“以‘名从主人’为基本原则,以‘约定俗成’为例外”。1981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附有《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其中第二条规定是:“外国地名的译写应以音译为主,力求准确和规范化,并适当照顾习惯译名”。由此可见,地名的译名并不囿于“约定俗成”,它也有逐步规范化的趋势。2、统一于“格林尼治”另一种意见认为,既然“格林尼治”比“格林威治”更为确切,就应该放弃后者统一于前者。这种意见所依据的原则是“向准确的方向统一”,我们原则上同意这种意见。这样做不但有利于汉语与外语自然科学名词的对照,也有利于将来用汉语拼音来表达外国专名,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做的话,我们希望先从自然科学著作开始实行,例如Greenwich mean time和Greenwich meridian统一译为格林尼治平时和格林尼治子午线。因为与此直接有关的学科已经一直是这样用的,只要相邻学科也这样用就可以达到统一的目的。但是考虑到Greenwich作为地名牵涉到政治、经济、外交、新闻等领域,要更改译名可能还有一定的技术问题,我们提出另一种方案供有关专家考虑。3、暂时并存,逐步向“格林尼治”靠扰这里所谓“暂时并存”是指在词书中将Greenwich的两种译名并列,这种做法目前实际上已经存在。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卷》,1980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辞典》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新英汉词典》对Greenwich的汉译都是表达为“格林威治(或译格林尼治)”。如果大家都认为“格林尼治”是较确切的译法的话,某些过去采用“格林威治”的词书可以用如下的表达作为过渡,即“格林尼治曾译格林威治”。各类词书往往能引导人们正确地应用名词,经过时间的推移,新的译法就会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这种方案我们还可以在我国出版的地名手册中找到类似的例子。迄今我国对美国两个州的译名尚未统一,它们是Iowa和Michigan。1960年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外国地名手册》中其汉译名分别取为“衣阿华<艾奥华>”和“密执安<密歇根>”。197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手册《(辛华编)则直接取为“衣阿华”和“密执安”1985年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美国地名译名手册》(商务)则已改为“艾奥瓦<衣阿华>”和“密歇根<密执安>”。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艾奥瓦”和“密歇根”无疑是最确切的译法,而“衣阿华”和“密执安”却是我国的传统译法,目前我们还经常在报刊杂志上见到。从地名手册对这两个州的译音表达的变化,也许可以找到由“格林威治”转化到“格林尼治”的途径。我们既非语言学家更非地名学家,以上意见恐有不当之处,望有关专家指正。〔编者注〕: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天文学名词》中Greenwich已定为“格林尼治”。  相似文献   

15.
正科研成就之外,霍金对于科学传播的贡献可能更大,《时间简史》这本销量超过1000万册的科普书大大提升了科学在文化界的地位,霍金的成功改变了科普写作的格局。2014年,电影《万物理论》上映,这部有关霍金的电影在结尾描绘了读者对他的科普经典之作《时间简史》(出版于1988年)的反响。镜头推近,橱窗中大量陈列的《时间简史》赫然映入眼帘;粉丝们将这位物理学家兼作者围拥起来,希望他在书上签名。电影结尾的字幕概述了后来发生的事件:第一件事  相似文献   

16.
为扎实推进中国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根据《中国科协调研成果出版资助管理办法(试行)》,现决定开展2012年中国科协调研成果出版资助活动,有关事项如下。一、资助对象本次活动资助的调研成果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关于科学技术发展问题的调研成果;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2):109-109
李醒民、张志林主编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2006年1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批书共有五本,它们是成素梅:《在宏观与微观之间———量子测量的解释语境与实在论》、万小龙:《范·弗拉森的量子力学哲学研究》、张增一:《创世论与进化论的世纪之争———现实社会中的科学划界》、钱长炎:《在物理学与哲学之间———赫兹的物理学成就及物理思想》、林定夷:《问题与科学研究———问题学之探究》。书前有李醒民、张志林撰写的《中国科学哲学论丛》新序———“科学哲学的论域、沿革和未来”。《中国科学哲学论丛》在1990年代由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科学哲学》作为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三大哲学刊物之一,与《哲学问题》和《哲学史》共同荷载着俄罗斯学术界高水平哲学研究成果。自1995年第一次出版到2014年为止(共19期),每一年都会针对不同主题展开深层次研究。论文通过对作者群体的年龄、性别、专业、学历和地域的计量学分析,试图更深入的了解俄罗斯科学哲学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文化,谱写过光辉的篇章。汉字为瑰宝之一,是表达概念,传播信息的载体,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不仅是象形表义的拼形文字,也具有拼音特色,能使人起双重联想[1]。每个字、词有其内涵,彼此结合组成概念不同的术语,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言简意赅,蓄意深切。审定科技术语主要考虑其科学性、系统性和简明通俗性,具体审定时,结合诸因素加以衡量,订出推荐用名,以期达到规范统一之目的。笔者参加生物学有关学科和医学名词审定工作,对其中一些字词的审议核定,综合专家学者的意见,浅释如下,以飨读者。一、“耳郭”与“耳廓”耳是人和哺乳动物感觉器官系统的位听器官。人耳有双重功能,既是听觉器官,又是平衡感觉器官[2]。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耳郭(auricle)主要由软骨组成,外观直视即能看清其形状和大小。耳郭一词在不同学科有不同称谓,人体解剖学一直称它为“耳郭”。早在1943年,由当时的教育部公布,国立编译馆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名词》订名“耳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正式出版的《人体解剖学名词》中亦订名“耳郭”。1980年中国解剖学会讨论通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中国人体解剖学名词》中也订名“耳郭”。在医学、动物学和人们日常用语中,称“耳廓”和“耳郭”的都有。在高等学校试用教材《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称之为“耳廓”。我国大陆出版的专业书籍和英汉对照的工具书中,两种称谓都有,如《英汉医学词典》(上海科技版,1984),《实用医学大词典》(人民军医版,1989)和《英汉生物学词汇》(科学版,1983)均将auricle译为“耳廓”。而《汉英医学大词典》(人民卫生版,1987)、《辞海》(上海辞书版,1989)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均订名“耳郭”。台湾和香港出版的专业工具书,如《英汉医学百科辞典》(台湾徐氏基金会出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0年重印)和《新英汉医学大辞典》(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均订名“耳郭”。两词内涵相同,都是指外耳的一部分,有收集声波作用的耳壳。它们的差别在“郭”与“廓”字。汉文术语遣词用字要表词达义,用字不同,造成术语内涵差异。汉字的表义性决定了字、词取舍更要慎重,应正确选择。查阅我国辨词释义较有权威的《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词工具书关于“郭”、“廓”两字的释义[3,4]:“郭”主要为:(1)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如城郭、东郭。(2)物体的外框,外壳;物体的四周,外部。如《汉书·食货志下》:“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颜师古注引如淳曰:“以赤铜为其郭也”。《广雅·释器》:“郭,剑削也”。剑削,即剑鞘。(3)姓氏。如郭子仪、郭沫若。(4)历史上的国名。如春秋时期的国名。“廓”主要为:(1)广大;空阔。如寥廓。(2)空寂;孤独。如廓落。(3)开展;扩张。如《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4)清除。如廓清。(5)外部;外周。如轮廓。综观“郭”、“廓”的字义及字、词释义的前后主次,考虑到名词用字的涵义及其历史继承性,术语用字应能准确体现内涵,表达词义。笔者与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共同查证经过审定委员会讨论,决定推荐用名为“耳郭”(auricle),考虑到一些学科和人们日常用语有称“耳廓”的习惯,故其又称名为“耳廓”,以便逐渐过渡统一称之为“耳郭”。二、“智牙”、“迟牙”修订为“第三磨牙”成年人恒牙的足数为上颌16颗,下颌16颗,共32颗。上、下颌左右两侧各有3颗磨牙,司磨碎食物,利于吞进胃内进一步消化。磨牙中,最里面的磨牙总是姗姗来迟,要到成年以后才逐渐长出来。长出此牙的年龄(时间)因人而异,少数人例外,终生长不出来。此牙的拉丁名为Dens Serotinus,汉文名有“智牙”和“迟牙”两种称谓。口腔医学界习惯称之为“智牙”,大概是成年以后身体发育成熟了才长出此牙之故。人们认为长了此牙,表示有智慧、懂事、识世故了。因而此牙的英文名曾用wisdom tooth表示,意味着聪明和才智。解剖学界根据此牙拉丁文名字义,Serotinus的原义是:(1)迟缓,晚;(2)晚来迟到,晚生,晚熟之意。“智牙”一词容易产生唯心的误解,且与该牙的拉丁文名字义不符[5]。众所周知,生物学,包括医学基础的人体解剖学的名词、名称,世界公认以拉丁文订名为准。因此,中国解剖学会1980年决定修订此牙的汉文名为“迟牙”。这次审定人体解剖学名词继承原来订名,未作修改。后来进行的口腔医学名词审定,对此牙的订名持有异议,认为不是所有人成年后都长出此牙,订名“迟牙”不尽合理。两个学科对此牙的汉文订名不一致,其涵义却相同,经过协商,统一认识,按牙的解剖位置订名“第三磨牙”,既科学又合理,其拉丁文名不变,英文名改为third molar,注明又称“迟牙”、“智牙”。口腔医学名词作了修改,《人体解剖学名词》以后修订,应将“迟牙”改为“第三磨牙”三、“癫”还是“癫痫”癫是一种脑部疾病,为一组慢性临床综合征[6]。脑部兴奋性过高的某些神经元突然、过度的重复放电,引起突发的脑功能短暂异常;由于过度放电神经元的部位不同,临床上出现短暂的感觉障碍,肢体抽搐,意识丧失,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称为癫发作[7]。“癫”的英文名为epi1epsy,这一神经病学术语在我国广泛使用已有多年历史。本世纪初,博医会出版的《高氏医学词汇》以及后来出版的《起氏英汉医学辞典》均把epilepsy订为“癫”。50年代初期,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所属的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医药卫生组,将epilepsy订名“癫(读音dian jian)”。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汇编》订名“癫”;后来出版,大量发行,在医学界很有影响的《英汉医学词汇》将epilepsy译名“癲”,说明俗称“羊疯”。事实上,我国近百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用语中,在医院里,在课堂上,习惯称之为“癫”。据称日本医学界也普遍使用“癫”一词,读音为“Ten Kan”[8]。依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刊登文章统计,1955年创刊至1959年用“癫”,1960年至文革动乱期间用“癫癇”,1978年后用“癫痫”。国内影响较大的医学工具书《英汉医学词汇》(人民卫生版,1979)用“癫”;《英汉医学辞典》(上海科技版,1984)用“癫痫”;《新英汉医学大辞典》(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用“癫”。《英汉医学百科辞典》(台湾徐氏基金会出版,1989)用“癫”。总之,文革动乱前大陆有关出版物用“癫”或“癫”,文革动乱后则多用“癫痫”。为何出现3个名词未能统一的沿革变化?据说系出版原因,编辑未经作者同意,拘泥于古代词书中有“者痫也”的注释,《新华字典》没有收载“”字,便草率地将著述中的“癫”改为“癫痫”(音dian xian),流传社会,形成人们口语中的“癫”变成文字记载的“癫痫”。近年来,我国著名神经精神病学专家夏镇夷、陈学诗、周孝达、徐韬园等教授,脑科学家张香桐、翟治平等教授,分别致函《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强烈要求神经病学术语恢复“癫”一词,根据名从主人和约定俗成的原则,坚持术语用字正确的继承性,将“痫”字恢复为“”字,还其本来面目,使文字读音与口语相一致。1992年,在北京召开中日两国医学大会,笔者利用参加会议的便利条件,与有关的医学专业工作者交谈,询问使用“癫”与“癫痫”两词的意见。他们认为历史上习惯称epilepsy为“癫”,近二十年来出版物中逐渐改为“癫痫”,人们口语说的是“癫”,概念是相同的,在科学性一致的前提下,还是约定俗成好,要求恢复“癫”一词。神经病学名词审定组的专家慎重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笔者参与查阅了有关的书籍,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有“”字;《康熙字典》疒部有“”亦有“痫”字;《汉字大字典》中有“”为“痫”的繁体字,有“”同“癇”字。90年代最新出版的,我国权威性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中有“”同“”。隋《诸病源候论》、唐《千金要方》中亦可见img=kj9501010zb>”、“”、“痫”实为同义异体字,在古代就通用了。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广大群众口语用字的习惯,在术语内涵科学性前提下用字的继承性,考虑了港台词书用字的可参照性,便利大陆与海外华语地区汉文术语的交流与统一,医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神经病学术语的推荐名为“癫”(epilepsy),又称“癫痫”。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学思想研究,是目前国内学术界研究比较薄弱之处;但对它的研究,意义重大。“思想能够产生思想……科学思想史的研究比一般科学史的研究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席泽宗《中国科技思想研究文库·总序》,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区域科学思想史研究,是丰富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这块沃土的重要的、有效的方式之一。郭金彬、刘秋华、刘明建最近出版的新著《八闽数学思想史稿》(陈支平主编,吴文俊题签,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是一部研究区域科学思想史的好书。在《八闽数学思想史稿》中,作者对八闽数学思想史料的发掘、整理和学术研究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