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文化之根,它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直觉体悟思维、天人合一思维、阴阳和谐思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路径;对此进行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整体思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尤其是宋代儒学家的思维方式,阴阳辩证,体验顿悟分别是整体思维的特征和途径,注重群体与和谐价值是整体思维在实践中的外化表现形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对创造中国宋文化高峰功不可没,而且对当中国乃至整个现代亚社会的诸多方面都还在产生着积极而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湘云论阴阳的文化心理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云论阴阳在文本结构上不是随意地安插,它体现了作者对人物文化心理的精心设计。湘云论阴阳元出古人之右,然其所眷注的视点却在形下,当潜意识浮出后,不难看出她那渴望于归的心事。与此相关的麒麟风波,在情节发展上,更加重了黛玉的春愁。  相似文献   

4.
阴阳二气及其相互转换的现代科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阴阳二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具有明显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因为古人把“气”看成是构成万物的本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但它与西方人认识的原子、电子、夸克等物质实体不一样。“气”分阴阳,是阴阳二气的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决定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而原子、电子、夸克似乎不具备这些特性。就是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定义,也与“阴阳二气”迥然不同,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只承担构成“物体”的“真身”这一责任。所以,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气”这种物质,既不同于原子、电子、夸克之类具体的物…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先秦道家对我国传统思维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系,而这种辩证思维,考其源头,却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周易》的“阴阳相抱”、“阴阳对立”、“吉凶转化”、“反复之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周易》的辩证思维及其对先秦道家“相反相成”、“相互转化”、“物极必反”、“阴阳调和”等辩证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中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分析了陶瓷与金属的焊接结合机理,发现了各种不同焊接工艺之间存在有共性,即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哲学指导自然科学会使人思维清晰,有的放矢,哲学与自然科学亦为统一之学科。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以及传统医学经络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后,被系统运用到人体运动理论的领域,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太极拳理论。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理论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武术发展的哲学思想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道家思想的准则,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2个方面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历程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既是一个创造过程,又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一部形象说理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其基本符号“一”、“一”《易传》赋予阴阳说,从而使这部著作成为表述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将阴阳之道引申到文学领域,我们会发现《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风格主流的深刻影响。阳刚之气与“风骨”,阴柔之美与“平淡”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一系列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包含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创作风格是其一,同时涉及到形象思维等等方面。《周易》与我国古代文论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大宋宣和遗事》主要用中国传统的阴阳思想来分析和解释北宋亡国的原因,它认为国家之兴亡实系于皇帝一心之邪正,而奸臣、小人、盗贼、女色、夷狄等阴类都是北宋亡国的具体原因。《大宋宣和遗事》还从风水、谶纬、气数等方面诠释国家的兴亡,虽然其中不乏封建迷信,但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回归中国文化原点以把握中国古人的理解,才能比较地道地解释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大宋宣和遗事》的叙事结构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用《周易》“乾”卦的“元、亨、利、贞”来结撰的,匠心独运,寓意深刻。根据《周易革卦》卦辞“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可知,《大宋宣和遗事》叙事结构与叙事内容通过《周易》的“乾”卦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王小波的精神结构及其小说的结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意象分析法的角度,论述了王小波小说中“夜”的意象的意义,进而阐述了他阴阳两界冲突的精神结构和由此形成的其小说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2.
唐国梁 《科技信息》2012,(30):220-220
《周易》中的"象"思维模型,是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模型的代表,是从古至今普遍地被中国人自觉或不自觉运用着的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都是深远和重大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饮食养生文化的发展。本文从观物取象、阴阳、五行思维模型分别探讨了思维模型对中国饮食养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阴阳哲理为基础的太极推手,无论从技击原理,还是练习方法,都体现着阴阳变化.本文从阴阳相资、阴阳互转、阴阳平衡三个方面阐述了阴阳学说在太极推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时养生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因时养生的重要法则。其精要是按照四时气候、节气的阴阳变化 ,自然界万物生、长、收、藏规律来调养人体的“阳气”和“阴精”。人的生命活动只有顺应四时阴阳变化 ,从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各个方面调合养护 ,才能使人体正气充盛 ,精气充足 ,健康长寿。充分体现祖国医学天人整体观中“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 ,从之则治 ,逆之则乱”的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防病的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阴阳理论玄学化、非科学体系等问题,提出基于数学模型的对立统一阴阳理论,通过建立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木星公转的阴阳数学模型,可计算获得阴阳二气面积,并测算获得天上星体、地球气候环境变化.该方法具有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弘扬中华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丰富世界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6.
以西方近代科学构造理论的公理化方法作为参照,研究明代农书《农说》中记载的农学阴阳论.结果表明,农学阴阳论运用了准公理化方法,即农学阴阳论中作物生成原理与天时、土性二论是定律与推论的关系,后者由前者逻辑地推出.  相似文献   

17.
文化符号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化大传统具有高度的文化编码自觉性.《周易》中包含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编码与解码程序,不仅深刻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发生的过程及原理,也说明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活动在先秦时期就已进入自觉状态.“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正是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8.
施俊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3):131-132
从分析阴阳学说的具体内涵,及其在中国传统养生学中运动锻炼的实际运用入手,阐发阴阳学说对体育健身理论的启示,如神与形、动与静、性与命等阴阳对立面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对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启迪,进而提出遵循阴阳中和原理应是体育健身理论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关于人类有两种“生产”的论述,是中华“阴阳”观念产生的依据。先秦儒家孔孟未涉及阴阳和兰蕙,至《荀子》之言“兰”,旨在明“礼”。此前屈原视兰蕙为“君子”,其阴阳与之无直接关系。阴阳观念对于《易》学的贡献,落到了道家的身上。发端于《老子》的“道”的阴阳“气”说,经《庄子》的发挥提升以及《易传》的系统深化,遂将“天道”推及于人事,解释大千世界。“阴阳”由此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基本的范畴和根本法则。《易传》的“阴阳合德”至汉武以后演为“阳为阴纲”,其“原型”(阴阳)的“置换变形”,可以儒家的礼制和人诗中的“兰蕙”为证。此乃以今人的立场,借古人的眼光,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生生”《易》理作尝试性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彝族太阳历一年10个月,一月36日,全年360日计,余5-6日为过年日,它测太阳运行定冬夏,观斗炳指向定寒署,一年各月的日数整齐易记,季节准确,其科学性优于现行公历。《十月历》的月,季分雌雄的阴阳观,同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伏羲八卦互为渊源,是中华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是世界文明史上古优秀文化的典型,现今对《十月历》的发掘和研究,可将中国文明史追溯上万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