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陶渊明的接受史上,苏轼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苏轼先后共追和陶诗124首。在这124首和陶诗中《和陶饮酒》20首的写作背景及写作心态与其他和陶诗迥异,这也造成了它与其他和陶诗的内容及风格上的显著差异。因此,它在苏轼诗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即:它是苏轼岭南诗的前奏,是此前苏诗与此后苏诗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2.
苏轼的文学生涯历来引人注目,可以说他是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诗歌题材广阔,风格多样,在其生前就流行于世的《和陶集》就是其中之一。但现在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它。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进行再认识。苏轼和陶诗是苏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由早期诗歌的豪放风格向后期诗歌的平淡风格转变的最明显、最集中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苏轼“和陶诗”问世以来,诗评家对其艺术成就褒贬不一。其实,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并未脱离现实生活,是作者在特殊境遇下,借陶渊明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是借鉴古人成功的艺术形式来抒发自我对现实的强烈感受,并在学习陶诗的艺术风格中,融入自我独特的风格。“和陶诗”体现了苏轼晚年的艺术追求倾向,与早年那些生机勃然的诗歌相比,“和陶诗”呈现一种跳动的闲淡、一种朴茂之美,诗风平淡自然,感情真笃充沛;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志,意在言外;写景传神,时见佳句。苏轼的“和陶诗”没有等同陶诗,而是自具本色。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和陶诗”,可以说是他30年来倾倒于陶渊明其人其诗的一个总结。以和韵的形式表示出来,存在着视陶诗为诗之极致的认识,和视自己为陶诗真正传人的意识。苏于穷极僚倒时所作为“和陶诗”。作为冷静地追求人类个性的生活方式的文学,又是宋代古典主义文学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5.
平淡美的风格自古有之。到了苏轼,则进一步揭示了其美学内涵,提出了“寄至味于淡泊”的审美理想,并自觉地把这一审美理想引入词中,创造了不少清远恬淡的词章。苏轼这一审美理想的产生和实现,离不开其曲折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佛老思想的影响,也与陶渊明这一人物密切相关。前人在论及苏轼的平淡美风格时,主要论述他晚年创作的大量“和陶诗”,并仅限于此。本文试图从东坡词入手,说明平淡美在词中的实现及这一风格在整个苏词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北宋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世人知道他的诗、文、书、画脍炙人口,而对他植树护林咏诗嗜好,却鲜为人知。“我昔少年时,种树满山岗。”这是一首自述少年植树的诗,说明苏轼自小爱好植树活动。他当徐州通判时,在那里种过柳树,留有“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的诗句。苏诗不仅对植树有记载,而且对造林的生态效益也有生动阐述,如在《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中就这样描写:“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养此霜雪根,迟被鸾凰吟。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幽桂日夜长,百花乱青衿。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苏轼认为植树造林,既能“池塘得流水”,又…  相似文献   

7.
“动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用的一个词,它的意义是大家都清楚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由他的生理需要或社会性需要引起的。从功能或作用说,写作动机就是写作的动力。它对写作过程和写作效果两方面都很有影响。一个作者有了强烈的写作动机(高度的写作自觉性),他对写作就表现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态度,集中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从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对这样的作者来说,写作已成为他的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生活的附属品,更木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所以对编辑心理来说,写作动…  相似文献   

8.
“苏学行于北”——论苏轼对金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诗、文、词对整个金代文学的影响很深,金初苏学之盛是由北宋使金文臣被留之人带去的,诗文风格往往“不出苏、黄之外”。至金代中叶,金国文人已成长起来,仍对苏轼崇拜有加,金代系统研究宋诗特别是苏诗的是元好问,金人尊崇苏轼而亦知其短,王若虚在充分肯定苏轼的同时,也有不少中肯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胡适对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所做出的贡献与“五四”新化运动以及他的政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他的定作理论在新学运动中产生的,是和他倡导白话运动密切相关的。胡适就新学的创造问题提出了一些古学不曾见到的新的写作观念和方法,这诸多命题以其在新历史局面上的整合,突出表现了胡适对二十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写作课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只把这门课程当作一门普通的独立课程来开设,它的教学任务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这是不符合这门课规律的。写作课是一门基础课,它与其它专业和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身有独特的教学规律,唯有树立“大写作”的观念,才能展现它独特的魅力。在写作课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系统的写作观念、建立开放的写作体系、建立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利用教学环节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善于借助“外力”构建“大写作”。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它的实用,特别是它对后世的教育和警示功能。历史写作必须坚持求真的原则,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在历史写作中都贯彻了这一原则并为后世大多数史学家所遵循。歪曲史实是违反历史的写作原则的。日本在近代尤其是二战中对亚洲各国人民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否认的。日本这种歪曲历史的作法是值得忧虑的。  相似文献   

12.
英语写作是一种输出性的语言应用能力,它在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英语写作课教师的首要课题。受图式理论的启发,作者提出了三点具体的写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科技写作活动的本质涵义与社会功能;考察了科技信息的特征、类型及科技传播的意义、方式与原则;讨论了科技写作在科技传播中的地位、作用与特点。结论是,科技写作是完善科技成果的重要环节,是采集、制作、加工用于传播的科技信息的重要“工序”。在现代社会,随着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写作在科技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是被替代与取消,而是有了新的发展与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我国古代在诗、词、文、书、画各方面都取得杰出成就的全能作家。他的文艺理论是从他丰富的创作和鉴赏活动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本身是一个整体。文艺的各门类之间,有相通的共同规律,又有相对的特殊规律。苏轼的诗论,与其文论、画论、书论相通而相互发明,但又有它相异的特殊性。东坡于诗论,没有专门的论著,他关于论诗的真知灼见散述于他的许多序文、题跋、书简、随笔、札记之中,如将其这方面的见解连缀起来,也可看出他关于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的理论系统。现以苏轼关于论诗的杂文为主,兼及其有关的画论、文论,并结合他的诗歌创作、鉴赏及批评实践,来谈谈他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高职学生应用写作能力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章结合实际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在高职院校开设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确立应用写作教育学科地位的迫切性,以期促进应用写作教育学科地位的建立和应用写作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天门山位于安微省境内。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曾路过此处,留下著名的《望天门山》。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时间,学术界虽早有定论,但仍有一些异议,由此影响到对这首诗写作风格上看法的不尽一致。从李白生平的探讨和其诗作艺术风格的理解出发,我们认为《望》诗为李白早期所作。  相似文献   

17.
陈玲 《咸宁学院学报》2008,28(5):99-101
本文论述苏轼诗歌理趣化的创作内涵,在写景咏物、叙事、抒情、议论的创作中对理趣化的实践,以及苏诗理趣化的成因,包括时代背景、个人思想、文学自身发展三方面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作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大纲的推出和新教材的使用,提倡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写作是帮助学生观察身边细节,留心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具有良好的塑造性,因此,教师应该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发散思维的能力,引导理解生活本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写作与应用文写作课传播价值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文写作从它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追踪应用文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应用写作不仅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和枢纽,更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传播工具。是组织传播与个体生存及其发展的能力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是一首赞颂英雄的优秀歌曲。民歌中的主人公是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嘎达梅林。他为了帮助百姓争取土地利益,揭竿起义抵抗封建势力,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百姓们为了纪念他便编写了这首民歌。作为中国民歌海洋中的珍贵瑰宝,它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因此,也成为被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改编次数最多的民歌之一。其精髓内涵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继续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