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毒素与食物中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菌毒素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基质的温度、湿度等可以使真菌产生不同类别的毒素,因此,了解和研究真菌毒素的产生条件、特点,真菌毒素的危害性以及真菌毒素在食品中的带染情况、真菌毒素去除方法,以便引起人们重视真菌毒素引起的慢性中毒,确保食品安分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2.
美国GenPharm Interna tional公司由科学顾问Anton Berns等领导的荷兰癌症研究所一研究组发现,导入癌基因Pim-1的转基因小鼠可用于高灵敏度的体内致癌试验。导入和人癌有关的基因的转基因小鼠,与一般的动物相比,对致癌物的灵敏度可提高25倍。  相似文献   

3.
戴乾圜所著<双区理论>一书(以下简称戴著)所涉及的领域是一个人人都十分关切的问 题,即癌萌发的根源和癌萌发的分子过程问题.某些化合物、某些病毒或紫外辐射引起癌的萌 发及生长,这种现象称为致癌作用,致癌作用的分子过程称为致癌机理.流行病学调查证明: 环境中的致癌化学物质,是引起人类癌症的主要诱发因素.因此,化学致癌机理的阐释是20 世纪众所瞩目的最为重大的挑战性科学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防癌15法     
饮茶防癌茶不但可阻止致癌物——亚硝胺在体内合成,同时也有抑制亚硝胺致癌的作用。茶中微量元素硒有抵抗肿瘤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专家发现,绿茶还具有抗细胞突变的效应。运动防癌美国专家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可预防直肠癌的发生,特别对于女性,获得的效果更好。戒烟防癌烟中许多化学成份和放射性元素都能致癌,尤易导致肺癌。欢笑防癌日本专家对观看喜剧和相声表演的79名癌症病人进行了血样测定,发现病人在笑过之后,体内天然杀伤癌细胞的活性物质大大提高。开窗防癌地面和其它建筑材料都能释放致癌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对产毒真菌的种类和毒素的化学类别 ,病原真菌的产毒培养条件、毒素的提取纯化以及结构鉴定方法 ,毒素的 3种检测途径与致病机理 ,以及毒素的分子遗传学和毒素的应用研究作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6.
 室外空气污染和污染空气中的颗粒物是一类致癌物,而近年中国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仍然维持在较高浓度水平。通过综述中国近年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和开展的颗粒物致癌机制研究,分析中国研究中颗粒物有关实验动物致癌性的证据和颗粒物致癌的人群流行病学线索,阐述大气颗粒物与癌症的关系,提出中国亟需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癌的认识,近一百年发展较快.其中主要的一点认识,就是食品是使人类致癌的第一因子.最早让人们引起注意的是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污染物作为环境致癌因子的作用,接着大约在70年代初开始,人们逐步发现食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和它的结构有关,有些人曾从分子轨道理论的观点研究致癌性和分子特性的关系,以期找出能反映致癌活性的结构指标。早期Pullman等曾提出了多环芳烃致癌的量子理论,他们根据定位能的计算进行了总结,发现致癌物有高电子密度的活性K区,可以和蛋白质或核酸受体发生亲电反应,同时还有电子密度较低的非活性L区,在L区则可发生代谢去活化的反应。当K区的邻位定位能(包括键及碳原子)小于3.31β,  相似文献   

9.
作者试图对我国自七十年代开始的食管癌地理环境病因研究中的有关强致癌物亚硝胺的物质来源问题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探讨。从国外同类研究工作开始,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各种环境致癌学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加速器质谱技术对体外培养细胞进行化学致癌物——苯并芘及杀灭菊酯的DNA加合物的C的标记示踪研究,建立了DNA加合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并初步探讨了化学致癌物与细胞作用时间与DNA加合物形成关系,建立的该细胞模型可为细胞水平的化学致癌的机理的探讨提供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韩葆华  王绿波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3):197-198,62
无论是职业致癌因素还是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致癌,人们身体接触的有毒化学品相对来讲都是微量的,有毒化学物质在身体里的沉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只是增加了致癌的可能性,并不一定会导致癌症。所以没有必要谈化学品色变,不需要过分担忧,只要生活中尽量少接触,远离伪劣产品,室内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在工作中建立并实施安全生产制度,定期监测环境中致癌物的浓度含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就能把危险降到最低,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真菌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及发展真菌毒素控制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真菌基因组学及其他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挖掘基因组信息、获取基因表达谱继而为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调控网络及其他真菌次级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基础。真菌次级代谢基因的表达需要不同类型的转录因子进行调控,包括通路特异性转录因子、全局性转录因子及应答各种环境信号的广泛转录因子等,对这些转录因子功能的研究加快了我们对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的认识。本文主要综述了利用基因组信息对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代谢调控机制中的各类转录调控因子研究现状,并对本实验室多年来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乐观防癌。精神紧张,情绪压抑,悲观忧愁。严重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癌细胞异军突起,与此相反,乐观、开朗却能显示出极大的制癌效应。 睡眠防癌。癌细胞是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不正常细胞,细胞分裂多在人睡眠时进行,合理睡眠,有利于机体控制细胞不发生异变。 开窗防癌。地面及许多建筑材料都能释放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氡衰变后的物质)。开窗可使室内空气中的这类致癌物降到最小密  相似文献   

14.
用EBV,DNP及PMA分别或协同对人胚鼻咽粘膜裸鼠移植物进行诱癌研究,探讨上述因素在人实验性鼻咽癌发生中的作用。免疫荧光法检查证实,经B95-8上清液体外及体内转染的人胚鼻咽粘膜上皮表达EBNA。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各组均可见各种增生性改变,对照组仅见一般增生性病变。各诱癌组均可见癌前病变,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共出现癌8例(1)EBV组:原位癌1例。 (2)EBV+PMA组:早期浸润癌1例。(3)EBV+DNP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4)EBV+DNP+PMA组:浸润癌1例。 (5)DNP组:原位癌1例。(6)DNP+PMA组:原位癌及浸润癌各1例。结果提示EBV可能在人鼻咽上皮实验性癌变过程中起病因作用。本研究成功诱发了三例浸润癌,均系DAP与其它因素(PMA、EBV)协同作用,提示人鼻咽癌的发生可能与多种致癌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毒性次级代谢产物,危害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和麦角类生物碱等。制定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是真菌毒素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通过对CAC、欧盟、美国和中国粮食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有关粮食真菌毒素污染控制指标存在的差异,对修订我国粮食中真菌毒素含量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温暖、潮温的贮藏环境有利于谷物霉菌生长繁殖,其中有些霉菌会产生有损猪的生长和繁殖性能的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瓜萎镰菌烯醇。饲料生产商可通过测试饲料原料并选用合适的贮藏技术来减少真菌毒素问题。至今,尚无破坏或去除饲料或原料中的真菌毒素的商用方法。 密西根州立大学K.A.Howard及其同事研究了水合铝硅酸钠钙(HSCAS)结合、钝化猪饲料中的真菌毒素的可能性(密西根州立大学养猪研究报告,1990年,P.18) 研究人员给32头4周龄仔猪饲喂4种试  相似文献   

17.
一、遗传因素从人类基因看,人类患癌症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还是一个重要因素。癌症的发生是长期形成的,一般要经过10年以上,或更长时间。在这期间,致癌和促癌因素与抑癌因素相对抗,如果致癌、促癌因素占上风,压倒抑癌因素,则会导致正常细胞突变,分裂增生,最后癌变,而成癌症。癌症分为遗传性癌和非遗传性癌。当生殖细胞受到癌细胞恶变的影响,使其遗传基因发生变化,将遗传基因密码传给子女,使后代发生癌症,这叫做“遗传型癌”或“遗传性癌”。不会遗传的,就叫做“非遗传型癌”或“非遗传性癌”。某些癌症的发生与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 我校理化分析研究中心傅承光副教授领导下的环境分析研究室(现已改为理化分析研究中心)。经过三年来的工作,顺利完成了《痕量致癌物分析方法研究》的科研课题。1984年9月26日至27日在保定市举行了这个项目的技术鉴定会。 鉴定会由河北省科委和河北省教育厅共同主持。以我国肿瘤学专家、河北医学院张振东教授为首组成了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会认为:《痕量致癌物分析方法研究》课题的设计思想明确,在技术上针对三类不同的致癌物,黄曲霉毒素,N—亚硝胺和多环芳烃,选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做为分析手段,测定了在食物中、水中,大气飘尘中的痕量致癌  相似文献   

19.
食物与抗癌     
胡三 《今日科技》1997,(11):27-27
人们都知道心脏疾病与饮食有关,但研究表明,10%~70%的癌也与饮食有关.饮食与癌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些食物会提高致癌率,因为这些食物通常会创造一个适宜癌细胞生长的环境.而另一方面,许多食物中含有抗氧化物,可以阻止各种化学物质致癌,或对氧化引起的破坏、类固醇荷尔蒙和其他有利于癌变的因素进行干扰,从而阻止癌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西缘农村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饮水安全中水质不安全的核心问题,对四川盆地西缘典型区一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水环境特征分析、水环境健康风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对41个饮水水源地的水质进行了检测,应用U.S.EPA(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本区农村水源地饮水水质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危害指数),并制作了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的单因子和组合因子的GIS风险专题图,应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非致癌风险的显著性和拟合效果,指出水源地中危害指数前4位的污染物分别是砷、氟化物、硝酸盐、铁,建议重点监控这4种污染物质.研究结论揭示了研究区农村饮水水质的风险水平、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探讨了成因机制,为研究区饮水水质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