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高华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1):92-94,98
利用52a耕地长序列统计资料,研究揭示了临沂市土地开发的特征和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剖析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耕地数量变化与人口及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平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109-112
根据山西省1996年~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山西省近年来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耕地资源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建立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由1996年的4 556.29×10^3hm^2减少到了2006年的4 054.0×10^3hm^2;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耕地数量的减少都有明显影响,但人口增长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更大;近年来山西省经济发展仍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但经济发展的态势趋向资金密集型和节地型,耕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耕地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春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60-364
利用1978~1999年武汉市的统计数据,分析探讨了武汉市近22年来耕地的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影响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22年来,武汉市耕地总体趋势逐年下降,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显;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是引起耕地数量变化的内在驱动力,而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有关土地的政策是引起耕地变化的外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江苏锡山市耕地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建立了耕地预警系统指标体系和预警模型;据此模型进行了锡山市2010年耕地系统的预警分析。结果表明,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加大投入以保持耕地质量的稳定,提高耕地产出水平是该区警情排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耕地数量时序变化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1949~1997年福建省耕地变化归纳为四个时期,并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在分析福建省耕地变化特点及耕地减少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式:即立足各市、县,使全省耕地年变化量S≥0,为此,结合实际情况,对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措施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隐性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耕地数量的流失不仅包括耕地绝对数量减少导致的显性流失,还包括耕地整体质量下降导致的隐性流失。用耕地标准系数法系统地研究了1996年以来我国耕地数量的隐性流失情况,并分析了引起耕地数量隐性流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与掌握湖北省耕地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与缓和人地矛盾,以湖北省的耕地为研究对象,以2011—2018年的耕地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选取耕地相对变化率指标,探究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省耕地数量总体减少,人均耕地占...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3-2012年的统计数据资料,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潍坊市的耕地数量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法中的GM(1,1)模型对潍坊市未来20年的耕地面积变化状况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潍坊市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且区域性差异较大,各县市区的变化幅度不同;人口增加、社会经济进步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潍坊市耕地数量变化的3个主要驱动因子;潍坊市在未来20年中耕地数量不断下降,且年递减率增大,人地矛盾突出. 相似文献
9.
徐州市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庆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2):66-69
通过对徐州市耕地在1990~2000年11年间动态变化的分析,找出了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的机制和原因,并结合徐州市的现实情况提出了有效保护耕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人口,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6):121-128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粮食、人口、耕地三者的协调发展,阐述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2.
耕地变化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其变化和流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基本态势.利用鄂南贫困丘陵山区的统计资料,对本区近50年来的耕地数量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应用相关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对近10年来鄂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驱动因子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鄂南丘陵山区耕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北部平原丘陵地区下降快,南部丘陵山区下降慢;近10年来,鄂南贫困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人口因子强烈影响耕地面积的变化,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这为合理地利用和保护耕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耕地变化及人文驱动因子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连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占用量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这是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存在的普遍问题.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大连市近20年的耕地数量变化规律与人驱动要素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耕地数量总体呈不断减少趋势,经济和社会因素、农业投入因素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耕地变化与人驱动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68-72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福建省耕地压力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成因,研究结果显示:(1)由于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人口不断增多,在粮食自给率下降的情况下,1996~2009年福建省耕地压力指数呈略微上升趋势;(2)全省耕地压力地区差异显著,闽东南沿海普遍高于闽西北山区,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将全省分为4类区,包括耕地压力严重区、耕地压力明显区、耕地压力预警区、耕地压力不明显区;(3)总体上,闽东南沿海耕地压力增长速度较快,闽西北山区则较慢。根据K值增幅大小,将全省划分为4类区,包括急速增长区、快速增长区、相对缓慢增长区、基本稳定区.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建设用地核定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原建设用地指标中存在的不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和江苏省已出台的规定、标准,采用基准用地指标和因素修正二级指标,建立了江苏省建设用地核定指标,使其既具规范性,又符合项目用地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动态分析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设对耕地的占用现象十分严重,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笔者分析了河北省近50a来人口、耕地、粮食的动态变化,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分别预测了人口、耕地、粮食在未来20a的变化趋势,阐述了未来河北省耕地资源和粮食供给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变化的耦合性空间分异——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研究了其空间分异性,根据经济社会变化综合程度指数,将全省划分为快速发展类型区、中速发展类型区和低速发展类型区,表现出从南到北发展速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看,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地质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资源.耕地质量涉及到土壤、动植物生产力、大气、水的质量和人类的健康,关系到粮食安全,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是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总结了主要的评价类型、耕地质量指标、耕地质量的量化方法及耕地质量保护研究.提出目前耕地质量在评价因素、评价方法、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未来国内耕地质量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