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谈原真性(Authenticit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thenticity是当前国际文化遗产领域中一个特别重要的术语,它出现在众多国际文化遗产文献当中,在文化遗产价值认证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际遗产界的重要文件《奈良文献》即指出:“原真性……看来是评审遗产价值的本质因素。对原真性的认识,在所有的文化遗产研究中,在保护与修复规划中,在《世界遗产公约》和其他文化遗产目录所采用的申报程序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准确理解和翻译这个术语,对于中国遗产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对于authenticity的翻译仍然处于混乱状态,多种译法并存。在各种译法中,尤以将其译为“真实性”最为常见。该译法散见于各类学术研究中,并见诸官方文件,如2004年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九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这个文件中使用的就是“真实性”提法。那么将authenticity一词译为“真实性”是否合适呢?下面从该词本身的意义着手,进行细致分析。authenticity一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希腊语和拉丁语中有“权威的”(authoritative)和“原初的”(original)含义。它并非是文化遗产领域的专用术语,早在现代文化遗产理论出现之前,就已应用于伦理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在宗教占统治力量的中世纪,authenticity用来指宗教经本及宗教遗物的真实性[1]。在英文词典Websters 9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的释义中,authenticity有original(原初的)、real(真实的)、trustworthy(可信的)三层含义。英国文化遗产专家David Lowenthal认为,authenticity表示与“虚假”(false)相对应的“真正”(true),与“伪造”(fake)相对应的“真实”(real),与“复制”(copy)相对应的“原作”(original),与“欺骗”(corrupt)相对应的“诚实”(honest),与“世俗”(profane)相对应的“神圣”(sacred)。[1]当“authenticity”一词应用于文化遗产领域时,是指文化遗产本身和所有相关信息的“原初”“真实”和“可信”。如果将authenticity译为“真实性”,此种翻译只表达了其中的real(真实的)、trustworthy(可信的)两层含义,而original(原初的)这层含义,却没有体现出来。但这层含义对于遗产理论和实践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original(原初的),包含着时间维度上的“真”,其中original可理解为第一手的,非复制的。这层意思表明,authenticity中的“真”,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概念,即时间起点和整个时间序列上各个点对于起始状态的“真”的反映。举个简单的例子,当面对一只在今天制造的金手镯时,人们讨论其是否是“真”,一般是指其是否用纯金制成;而面对一只古代的金手镯,当讨论其是否是“真”,不仅指其材料,更是指向时间维度,即这只金手镯是否是制造于古代而不是现代;如果这是一只古代著名人物用过的金手镯,那这个“真”还指代特定历史年代和特定历史人物,而这些信息都是不能复制的,都是“原”的。所以,“原”和“真”在指向的内容上有一定的交集,但并不是完全重合。在文化遗产领域翻译authenticity时,“原”的含义是不可以省略的。不恰当的翻译容易导致意思的缺损,会造成对术语的片面理解,影响人们对文化遗产领域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判断,给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学者提出了更为恰当的译法,其中“原真性”就是其中之一。张松提出:“原真性(authenticity),又译原生性、真实性、确实性、可靠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第一手的、非复制、非仿造等意思。”[2]张成渝[3],阮仪三[4-5]等人都在文章中直接使用“原真性”作为“authenticity”一词的翻译。与其他译法相比,“原真性”一词中的“原”与“original”这层含义对应,“真”与“real”和“trustworthy”对应,完整得表达出了“authenticity”中所包含的三重含义,弥补了原译法的不足。这种译法能够与多样的文化遗产相适应,是对“authenticity”较为确切的中文翻译。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科学的概念性术语翻译与阐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研讨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它们是:属于遗产类型的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文化和自然遗产),mixed heritage(复合遗产),static heritage(静态遗产),living heritage(活态遗产),serial heritage(系列遗产),heritage route(遗产线路),linear heritage(线形遗产),cultural landscape(文化景观)及其派生术语,heritage site与heritage place(遗产地);属于遗产价值标准的outstanding and universal value(突出的普世价值);属于遗产保护原则的authenticity(原真性),integrity(原整性),setting(环景),environment(环境);属于遗产保护方法的reconstruction(重建)及其相关术语,preservation(保存),conservation(保护)及其属下的伞型术语.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讨了文化和自然遗产科学中一些概念性术语的译解。它们是:属于遗产类型的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文化和自然遗产),mixed heritage(复合遗产),static heritage(静态遗产),living heritage(活态遗产),serial heritage(系列遗产),heritage route(遗产线路),linear heritage(线形遗产),culturall and scape(文化景观)及其派生术语,heritage site与heritage place(遗产地);属于遗产价值标准的outstanding and universalvalue(突出的普世价值);属于遗产保护原则的authen—ticity(原真性),integrity(原整性),setting(环景),environment(环境);属于遗产保护方法的recon-struction(重建)及其相关术语,preservation(保存),conservation(保护)及其属下的伞型术语。  相似文献   

4.
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造就了辉煌一时的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理论基础。作者在阅读《句法结构》译本时,发现其中有些术语的翻译欠妥或陈旧过时,影响到对其内容和思想的理解。考虑到术语对于科技文献的重要性,作者对书后所附术语表进行系统梳理,对其中一些欠妥的术语翻译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术语翻译是民航翻译研究中最受关注的内容。梳理民航术语翻译研究的现状,总结相关研究的得与失,对于民航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梳理学界和业界对民航术语这一概念的使用情况,并尝试明确其定义;然后,通过可视化分析与文献综述,分析国内民航术语翻译研究领域的现状与不足;最后,借鉴国际相关研究成果,从界定研究对象、拓展研究内容与规范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展望了本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术语》2014,16(1):26-29
科技术语翻译在科技发展、传播和交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专业知识和术语构成的复杂性,科技术语翻译成为科技翻译中的瓶颈。文章针对目前科学报告术语翻译混乱和翻译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2010》中选取典型术语翻译实例,在当前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的基础上,试从三个方面提出科学报告术语标准化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的"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简称GIAHS)项目的核心是"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农业遗产系统)。中国政府主管部门与主要学术支持机构却将它译为"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错译的错误有三:(1)"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从字面上不可能译为"农业文化遗产";(2)由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文化遗产顾问机构"国际古迹遗产保护理事会"等制定的文化遗产类型中,只有"农业遗产"而无"农业文化遗产";(3)最重要的是,将"农业遗产系统"改为"农业文化遗产"完全抹杀了GIAHS的特点与特殊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国内公开发表的三篇典型术语误译纠错论文为例,对术语误译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术语正译使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三篇术语误译纠错论文中术语误译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均为“现有译法”,而术语正译所使用的翻译方法均为“找译译法”。文中的“找译译法”指的是依据原语术语的含义,通过适当的方法,直接从译语专业文献中找出与原语术语相对应的译语术语的翻译方法。“现有译法”指的是在目前翻译专著、论文中经常提及的直译、意译、音译等术语翻译方法。原语术语,按其在译语中有无对应的译语术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另一类是无译语对应词的原语术语。在我国术语翻译文献中,虽未见到“找译译法”的字样和系统的理论论述,但不时会见到诸多译者以不同方式表达出的“找译译法”思想。“找译译法”是我国术语翻译宝库中的瑰宝,继承“找译译法”并将其付诸翻译实践对于降低术语误译率、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保护"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的一个术语。在外宣翻译实践中,"保护"的英译较为随意,术语概念的系统性要求并未得到严格的遵守。术语引入(汉译)的不当,将会导致相关术语输出(英译)的困难,"保护"的英译即是一例。"safeguarding"与"protection"在术语概念系统中是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的关系,厘清二者的汉译,将有助于"保护"的准确英译。  相似文献   

10.
中医术语的西班牙语翻译研究,是基于中医药"走出去"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探索,旨在提高中医术语西班牙语翻译水平,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而术语工具书的选择对相关翻译工作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西对照国际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权威的中医术语西译工具书,研究通过对该书的综合分析,结合术语学理论,深入讨论了中医术语...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术语的英译原则,比较《黄帝内经·素问》所载“心痛”一词的英译。通过文献考证, 比较分析国内外常用中医术语词典和四部《素问》译本中关于“心痛”的翻译。目前中医术语标准化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对中医古籍的翻译仍需完善,希冀为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严复译名是其翻译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尤其表现在术语翻译上。基于严复译著《天演论》中的中西术语译名,剖析严复在术语译名生成和创制方面的取舍,反思严复术语译名的去留,为今日术语译名研究、术语规范化使用等提供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3.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基于它们自身的突出、普遍的价值,其明确划定的地理—文化区域的代表性及其体现此类区域的基本而具有独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体现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及保持或…  相似文献   

14.
术语是凝结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正确翻译术语对于准确理解科技文献和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领域,通过一些电子技术术语示例,介绍了翻译电子技术术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5.
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过程中涉及多个专业的术语翻译,如法律术语、国际贸易术语、保险术语和金融术语等。作者认为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中除了讲授国际商务合同的基础知识、语言特点、句法结构和合同的整体构成以及普通翻译技巧等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对术语基础知识和术语翻译原则等方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术语意识,提升学生的国际商务合同翻译质量和水平,并给出了培养学生术语意识的相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术语是凝结一个学科系统知识的关键词.[1]正确翻译术语对于准确理解科技文献和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电子技术领域,通过一些电子技术术语示例,介绍了翻译电子技术术语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7.
“外向型词典”与“内向型词典”是词典类型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术语。二者的分野关涉到词典的使用对象、编纂理念以及结构编排特点。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目前词典学界对该对术语的认识还存在不少分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其英译上。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18年之前有关“外向型词典”和“内向型词典”术语英译的所有文献,对这两个术语的英译现状进行了描述,然后讨论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词典学术语英译的规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科技术语翻译在全球贸易、科技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还存在不准确、不规范和不一致等现象,例如在线词典、机器翻译引擎、在线百科等提供的新冠肺炎和新冠病毒的译法。梳理了科技术语翻译标准和多模态大数据语境理论框架。基于科技术语与翻译方面权威的规范文献的国际国内标准和术语翻译标准的相关研究等可归纳为准确、简明、一致、规范的术语翻译标准;多模态大数据语境则指术语可通过文本、图片、网页等多模态语境传播,整个网络具有多模态语境互文性。文章以新冠肺炎和新冠病毒术语翻译标准化为例,基于网络、数据库检索、图文等互文性语境,以及现有相关研究,分析在科普和学术论文场合的翻译惯例,根据术语翻译标准,更全面归纳了标准化汉英翻译,包括优选术语、全称、曾称和简称等,示范了英语科技论文中全称和简称的写作方式等,可为在线词典、机器翻译中术语优化和科技名词规范等术语翻译标准化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术语能力作为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翻译硕士专业学生是未来国家翻译人才队伍的生力军,对其术语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我国翻译人才队伍质量。文章基于“术语翻译”课程,分析了术语能力的构成要素即术语意识、术语处理能力、术语管理能力,并探讨了翻译硕士术语能力的培养路径,旨在为翻译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7月16-20日,由国际术语网络(TermNet)和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07国际术语工作培训”在科隆应用科学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国际术语网络为推进术语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所进行的一项重大学术活动,全国科技名词委派人员参加了本届培训。为本届培训进行讲座的教授和讲师均为在术语学领域成就卓著的知名专家和长期从事术语学研究的资深学者,包括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杰哈德·布丁(Gerhard Budin)教授、丹麦哥本哈根商业学院的赫瑞伯特·皮切特(Heribert Picht)教授、德国科隆应用科学大学的克劳斯—迪尔克·斯克米茨(Klaus-Dirk Schmitz)教授等。来自世界各国术语学研究组织和管理机构的50多名学员接受了培训。本届培训的课程除了往届开设过的《术语学理论导言:模型、对象、概念、术语》《术语工作介绍》《翻译工作者和术语工作者的项目管理》和《数据模型:模型原则》以外,还增加了《术语工作应用理论》《有关术语的在线检索和确认》《术语管理的数据分类》《概念的关联和本质》,以及《术语管理中的著作权发布》等,并进行了多种领域术语的案例分析。本届培训活动不仅使各国术语学工作者了解了术语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而且对改进术语管理的工作方式、方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各国术语学工作者互相学习、交流搭建了又一个新的桥梁。(余前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