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信息系统的视角给出了一个复杂的定义.并据此提出了壳-核结构模型,统一系统结构及其业务功能上的协同关系,以给予系统独立运作与发展的能力,并保持系统间的良好协作.最后用一个简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实例予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2.
原子核的壳层模型自1949年提出以来,对于总结与联系大量有关原子核基态及激发态性质的实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壳层模型在它的广泛的意义上,提出原子核内存在着一个好的自洽(?),以及核子间的剩余相互作用是较弱的,也就是说核子在核内的单粒子运动是核内部主要运动机构之一。近年来在壳层模型的基础上已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与实验比较,得到不同程度的符合。这些计算的可靠性受到了—些不可避免的限制。这是因为我们对核力的知识还很不充分,更不用说在它的基础上求出好的自洽(?)与相应的剩余相互作用。这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绕过核力及自洽(?)的困难,直接利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具有点群对称性的混合组态出发,应用连续群的方法,统一了配位势场的弱场、强场和分子轨道三种方案,并提出了新方案。为了充分的利用原子结构理论的成果,简化配位势场的计算,本文定义了三维旋转群—点群的约化耦合系数,并造出数值表。当中央原子或离子与配位体形成化学键时,影响了电子排斥能矩阵元的参量数,和总结实验数据密切相关,本文的结果是d轨道有五个参量;f轨道有七个参量。  相似文献   

5.
核壳胶粒增韧改性聚丙烯研究Ⅰ.反应共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聚丙烯(PPgGMA)作为界面改性剂,采用粒径可控的反应性核壳胶粒与PP进行反应共混,研究了反应共混物的结构与性质.用化学分离结合光谱表征的方法,对熔融共混时发生的原位反应进行了表征;以共混物平衡扭矩为参数考察了界面改性剂对共混物熔体扭矩的影响;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共混物中PP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上1 493 cm - 1及2 700~3 000 cm - 1处的吸收峰可用于共混反应的鉴定;与非反应共混相比,反应共混使熔体的平衡扭矩升高;PPgGMA对PP结晶有促进作用,反应共混物中PP结晶温度的升高可归结为PPgGMA与核壳胶粒在促进PP结晶方面所表现出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米尔斯场是目前讨论得较多的一类非交换规范场。本文继文[1]后,在有源情况下,给出由场强和源决定规范势的条件。又在非唯一决定情况下,给出规范势的结构;在某些情况下,给出相应于场强和源的势存在的充要条件。还给出无源方程另一些新特解。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较彻底地解决了由场强和源决定势的问题。本文进一步指出:对任一非交换李群,必存在这样的场强,它具有无限个互不规范等价的无源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配位场理论的改进的弱场方案。在此方案中,直接以三维旋转群点群不可约表示的基函数为单电子轨函;利用群分解的方法使能谱和波函数的分类完整而清楚;定义了新的耦合系数,即旋转群点群的 Clebsch-Gordan 系数(l_1 l_2)及其相应的 V 系数 V(l_1 l_2 l),以便应用 Wigner-Eckart 定理或亲态比系数使计算作用能矩阵元的方法标准化。本文给出了在正八面体场中 d~n 组态的能谱及波函数分类,同时计算了220多个 V 系数和全部 d~3-d~5组态的亲态比系数(d~(n-1)S′ξ′L′(?))。结果列为表格。基于本文建议的方案,能够找出配位场理论的强场与弱场两种方案中波函数之间的变换关系,使现有的计算方法得以改进。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验室大型非线性三维计算机数值模拟对煤层底板应力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采场底板存在由集中应力形成的跨层应力壳,应力壳是承载上覆岩体压力的临时结构,壳基是椭球应力壳应力较集中的区域,椭球应力壳的形态及应力集中情况与采场结构有关.根据数值模拟试验得出了应力壳的形态方程,分析了跨层应力壳壳基、壳肩及壳顶的失稳模式,指出壳肩处经历联合破断,底板的最大破断深度则处于壳肩的位置,当壳肩达到最大破坏深度,采动裂隙和原始导升裂隙贯通,此时则容易形成突水;壳顶则随着高度的不断发展,跨层应力壳形成一个处于半封闭状态的半壳结构,此时采动裂隙导通煤层底板含水层,从而形成突水.  相似文献   

9.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K12-N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中,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OP-10)复配使用时,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10质量分数的增加,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扩展以简谐振子为基的常规壳模型计算到晕核,本文提出了自相似结构壳模型,通过对谐振子动能项和势能项的再标度方法以及单粒子平均场模拟的方法,可以得到SSM中的单粒子轨道有态相关的圆频率。在SSM中,晕核的大的均方根半径、厚的中子皮以及Borromean核,如^6He,^11Lf,^14Be的束缚态性质能够被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从前几节的讨论看出,对于e~xt_2~(?)组态需要造三种群链的波函数;对于a_2~nt_1~(?)t_2~p组态需要造七种群链波函数,本文不准备全面的讨论这方面内容,这不课题将另文报导,为了利用原子结构的成果,本节集中介绍群链(14)和(18)的波函数。 从群链(14)和(18)的推导说明正八面体群不可约表示基底属于O_3~ 群的某一个  相似文献   

12.
从原子核的幻数和壳层的理论出发,探求各主量子数最低能级的数学表示,得出了核结构的幻数公式.经比较,由幻数公式得出的各个幻数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波函数、原子能量、辐射跃迁等方面的讨论,分析了原子结构壳层模型的近似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稳定原子核的质子壳层模型,模型假设原子核中质子位于核的外表一层,建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数学表达式,给出模型的计算结果,最后列出由模型推演出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核质量公式中的壳层修正项进行比较。我们选择了目前常用的四种核质量公式和三种壳层修正项互相配合,计算了1270个核素的质量,并讨论了计算结果,指出了与实验符合最好的核质量公式和壳修正项的形式。这些计算可作为进一步改进壳修正项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用于构造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位势场的一个偏微分方程模型。一个抛物方程被引入并用于确定这个位势场;有限差分法则被用于数值求解。求解得到的位势场保留了大部分对实际应用有利的节点特征。归功于偏微分方程所具有的良好性质,多个信息位势场能够很自然地被聚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含氟单体和前二者进行复配预乳化滴加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氟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配比、交联单体(HEMA)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对核壳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以及耐溶剂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杨—米尔斯场是目前讨论得较多的一类非交换规范场。本文较详细地研究未量子化的杨—米尔斯场的场强和外源能决定规范势到什么程度。给出了一些由场强唯一地决定规范势的条件;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解偏微分方程就可由场强通过解线代数方程组而获得规范势。在非唯一决定情况下,给出规范势的结构,又给出了无源场方程一些类型的新的特解。指出即使在无源的情况下,相应于同一场强有不同的规范势不能通过任何规范变换把一个变到另一个。  相似文献   

20.
借鉴证明论中的一些思想 ,提出了并发计算的一个图模型 .在此模型中 ,计算对象表示为图 ,计算过程表示为图重写 ,重写规则将通信过程视为证明的等价变换过程 .为便于形式化研究图模型 ,提出了模型的形式对应物——图演算 ,该演算类似于进程代数演算 ,与其他进程代数演算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演算是对称的 .本文用证明论方法研究并行理论 ,为进程代数演算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