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定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实践经验,探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提出“模块 双重目标 双纲双线”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定位要迎合学校发展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为此,首先在探讨高等学校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接着提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着眼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最后论述了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我们多年来的一些做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十几年里新升本科工科类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讨论过程,分析了曾经出现的办学定位的模糊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困惑等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各高校取得的初步经验,认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地位实际上介于传统本科与职业技术学院之间,并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首要的是能否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是人才的一种类型,有技术有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大有可为.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要着眼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着眼于办学实际和生源实际,坚持发展性、全面性的基本定位原则.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应与学校自身定位相适应.对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师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介绍了在该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实现思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定位与思路出发,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努力探索"双导师"、"双引擎"的"双引擎-双轮驱动"机制,践行"双证"人才,"多核能力"的培养要求,提出双轮驱动、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为其他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校化学化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一个重要目标.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教学目标定位方面,要面向基层,注重实践,培养基础牢固、专业突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准备方面,教学内容和教材要紧扣实际;课堂教学方面,要注重兴趣教学、改进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方面,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内涵、定位、意义及其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行论述,指出在本科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平台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并结合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状况,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本科创新人才为目标.探索科技创新平台促进本科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定位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基本策略和发展格局.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从两个层面进行定位:一是这类学校在社会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具体是区域、学科专业服务面向、办学类型、层次等方面的定位;二是该类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具体是办学目标和办学规模、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会计本科教育应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界限不清,因此有必要进行调整,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目标取决于高校的定位,本科教育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更加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基本素养的培养,同时应当具备基本的科研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是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纲举目张。本文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分析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尽管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与法治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和要求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矛盾的根源在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趋同化.师范院校法学专业年轻化之现象,决定了其法学本科教育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生源、创新能力等方面寻求突破,构建自身独具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把握高校办学定位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新建本科院校准确定位的现实意义、有效途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办学规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  相似文献   

14.
从就业视角看应用型本科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诸多矛盾和悖论。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课程设置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人才培养过程实施不力,人才培养考核评价宽松;其产生原因在于教师发展的历史性脉络、学校应用性转型发展、科举制度文化和高考扩招等诸多因素。应用型本科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有三:专业打通与校媒合作培养是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做实"地方性"和"应用型"办学特色是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略,构建学生中心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实效追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全国高校30余份体育教育本科培养方案,有关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发现存在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改革对策和建议.研究结果:体育院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应朝着"高级专门人才"趋势发展,这与体育院校办学高层次是吻合的.建设性的提出了"专门化复合体育人才"是一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方向.一般本科院校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专门化复合体育人才"这个方向并对专门化复合体育人才培养进行了阐述.提出培养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办学定位问题是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与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历史相吻合.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在本科教育初级阶段基本定位应该是:服务行业发展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开放的、有特色的"教学型"高校.  相似文献   

17.
立足本科高校车辆相关专业的定位及办学条件,依托校办机动车性能综合检测线实训基地,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在机动车检测专业教育中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寻培养模式中普遍存在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成因,完成机动车检测技术人才职业目标分析与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探索高水平汽车检测人才教学培养新模式,总结探索初步效果;提出了"多学科融合、现场教学、学训交替"相结合的高校复合型机动车检测技术人才培养新理念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郭攀成 《科技信息》2013,(12):198-199
新建本科院校主要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产、学、研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突出实践教学。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着重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新建本科院校,专业建设任务重,学科基础薄弱,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应该另辟蹊径,以专业建设拉动学科发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最终实现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建梅  袁路 《科技咨询导报》2009,(21):192-192,194
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文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工作的核心、重要举措以及重要途径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如何更好地推进和完善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笔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当前的热点词汇,作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该如何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已经到了影响高校发展的关键时刻。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对比发现,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普及面广,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培养和潜在素质的开发,核心课程完善;国内更多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的研究,导致普及率不高。由此可见,国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形成了稳定成熟、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升达企业决策专题课程为例,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证分析,结合升达学情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从企业决策课程定位、内容设计、教学创新进行实证分析,从协同育人、教师团队、课程体系和实验平台4个方面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