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报道了不同保存材料的基因组DNA提取的材料学研究以及对四种螽斯种内雌雄及体色表现型不同个体间RAPD带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材料、冰冻保存材料、80%-100%酒精浸泡保存标本及烘干标本均可提取出较好的基因组DNA,同种内雌雄及体色表现型不同个体采用RAPD技术均能准确检出。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螽斯总科蛩螽科一新种,缙云隐翅螽Acyrtaspisjinyunensissp.nov;螽斯科一新种,黄山寰螽Atlanticushuangshanensis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对陕西关中农田螽斯群落结构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陕西关中农田有 1 0种螽斯 ,其中 5种属于螽斯科 .根据螽斯种类分布 ,可以把关中农田螽斯群落分为 2群 5类 ,螽斯群落种类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在 6— 8月最高 ,晚期优势种不明显 ,中华寰螽和暗褐蝈螽是早期优势种类 ,它们也占整个螽斯种类数量的 81 .35 % ,占总生物量的 86 .9% .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不同保存材料的基因组DNA提取的材料学研究以及对四种螽斯种内雌雄及体色表现型不同个体间RAPD带型变异研究 .结果表明 ,新鲜材料、冰冻保存材料、80 %~ 1 0 0 %酒精浸泡保存标本及烘干标本均可提取出较好的基因组DNA ,同种内雌雄及体色表现型不同个体采用RAPD技术均能准确检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陕西螽斯总科昆虫作了初步研究.其记录43种,分属7科22属.其中陕西新记录13种.  相似文献   

6.
婆娘家族应是以"婆"或"娘"命名的螽斯总科、纺织娘科、草螽科和露螽科的一些鸣虫。在它们的学名或俗名中,多带有"婆"字或"娘"字,如其中体形较大、鸣叫时间较长的家族,就是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又名络纱婆、络丝娘、筒管娘,古称莎鸡、络纬等。对于鸣虫,我国早在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中就有记载,在公元前5~公元前2世纪的《尔雅》中也有民间饲养鸣虫用  相似文献   

7.
"哥儿"和"姐儿"是隶属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蝈螽属和鸣螽属的传统鸣虫,也是中国从古至今"虫文化"的最重要的成员。如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暗褐蝈螽(Gampsocleis sadakovii obscura)、鼓翅鸣螽(Uvarovites infla-tus)等。在它们的俗名中,常带有"哥"字或"姐"字,"哥姐"家族从古至今的声誉,远远超过"婆  相似文献   

8.
螽斯与蟋蟀     
陈旭 《大自然》2013,(6):40-41
在本刊2013年第4期《城市公园中观赏性昆虫的生境营造》一文中,螽斯的图片被误认为是蟋蟀。心编辑之约,本文特介绍一下螽斯和蟋蟀徉自的生物学特征及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比氏康螽(CononaluspielicTinkham)是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主要生活在海拔1000m左右的浅山地带,以捕食竹林中其它昆虫及小型动物为生.经过1986—1987年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木江坪保护站对比氏康螽进行的生活史系统观察,发现此种昆虫在这个区以卵越冬,一年仅发生一代,若虫有五龄.雌性成虫喜将印产在杂草的根基部.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能改变自己原来的体色,以便能更好地觅食、避敌和求偶,其变幻莫测的色彩,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有些动物,能随着情绪的变化,迅速改变体色.如俗称"变色龙"的避役,平时处在绿色丛中,体色大都有绿色的基调;来到树  相似文献   

11.
晏安厚 《大自然》2013,(1):55-57
多伊棺头蟋多伊棺头蟋(Loxbolemmus doentzi)隶属于直翅目蟋蟀科棺头蟋属,俗名头(虫恭)、棺材头、斧头蝾、七音蟋、棺材头蟋蟀、大扁头蟋、猴头、棺材板、大棺头蟋、棺头蟋、大棺头蟋蟀和大头(虫恭)等。其体型和体色均属普通,唯有头部堪称蟋蟀家族中最特别的。它体长14.5~21.5毫米,体色黑或黑褐色;头额短、呈圆弧状,向前下方明显突出,额顶有一黄色弧形斑纹,额后亦多一黄色斑块;头额下前方两侧生有一对复眼,两复眼内侧有一对24.5~25毫米长的丝状触角:单眼较为明显;复眼两侧近下方各有一个三角形尖锐突起,亦有少数个  相似文献   

12.
伊蚊是蚊科(Culicidae)昆虫中一大吸血类群,我国昆虫学家依照此蚊属的拉丁文学名"Aedes"的第一音节译为伊蚊。此类蚊虫体色黑如漆并有银白色的斑纹,所以又称作"黑蚊子"或"花腿蚊"。伊蚊通常在丛林竹园地带多见,属于白天刺叮吸血的蚊类。伊蚊卵黑色梭形,约1,5芝麻粒大小,受精雌性伊蚊吸饱血后2~3天即可产卵,伊蚊产卵于小体积静止水体,  相似文献   

13.
晏安厚 《大自然》2010,(2):60-62
宠物鸣虫的种类较多,习惯上以体型、体色、鸣声及斗性归纳为四大类型。大型鸣虫如“婆娘家族”和“哥姐家族”,中小型鸣虫如“铃虫家族”和“金虫家族”。金虫家族多为中型呜虫,但也有个别的是小型鸣虫。在这些鸣虫的鸣音中,多数带有金属器皿或乐器之声响,故将这类鸣虫统称为“金虫”。其中以竹、马、宝、金、天、磬(音:qing)各占一绝,故笔者称它们为金虫“六绝”。  相似文献   

14.
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原称中华胭脂鱼,俗称火烧鳊、黄排。隶属硬骨鱼纲、鲤形目、胭脂鱼科(也称亚口鱼科)。胭脂鱼幼鱼体高而侧扁,头小,口下位而发达;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背鳍发达,腹部平直;体色桃红或墨绿;身体两侧各具三条黑褐色横斑纹。成鱼体型变长,体色呈胭脂红,幼鱼时的三条横斑逐渐隐没,随之是在身体两侧沿体纵轴出现一条从吻端直达尾鳍基的猩红色纵斑,好似化妆用胭脂的红色,故名胭脂鱼。胭脂鱼为江河温水性底层鱼  相似文献   

15.
论述在安徽、江西、浙江及福建采到的螽斯二新种:宽肛掩耳螽(Blimaeamegalopygmaea.sp.nov),叶肛掩耳螽(Blimaeafoliata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山东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16.
曹虎 《大自然》2010,(6):64-67
桑蚕亦称"家蚕",属于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在中国人人熟知。其幼虫俗称"蚕儿",身体有13个环节,胸腹部有8对足;体色青白或微红,有斑或无斑,以桑叶为主要食料。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就有利用蚕丝的记载。桑蚕,这个古老的物种,传承着人类美好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沼虾体色调节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通过单色光、明暗环境变化、虾的眼柄提取液、虾的肌肉提取液、蟹的眼柄提取液、海水、肾上腺素以及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对沼虾体色变化的影响,发现了沼虾体色调节的部分机制,眼柄提取液的无种间特异性,以及乙醇对虾的体色的抑制作用.本实验还通过认真观察对比发现了沼虾色素细胞分布的规律和一些特殊的色素细胞.  相似文献   

18.
四川螽斯二新种(直翅目:螽斯总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四川螽斯二新种,二卤草螽Conocephalus bidentatus sp.nov.宽板吟螽Phlugialopsis platycata 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12,(4):11-11
恐龙是古生物中的明星,在各种各样的玩具、插图、模型及影视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它们或卡通可爱或恐怖狰狞的缤纷形象。然而,恐龙究竟有着怎样的体色?这实在是一个既令人充满遐想,又让人陷入困惑的难题。人们只能通过保:存在地层中的化石来认识恐龙等已经绝灭的古生物.而毛发、表皮等通常不易保存为化石,即使侥幸保存下来,在漫长的地质时间里经受多种构造运动或成岩作用的影响,其原来的颜色、结构等也早已面目全非。因此,长期以来恐龙的体色或羽色往往取决于人们的联想或推测。  相似文献   

20.
鱼类的经济价值有食用和观赏两个方面。供作观赏的鱼类叫做:观赏鱼。观赏鱼一般体形比较奇特,体色较为艳丽多彩,并且容易在微小的水体里如水族箱饲养。据资料,世界的鱼类有5万种左右,其中有观赏价值的约为2~2千种,利用普遍的则在500种左右。观赏鱼的绝大部分是淡水鱼类,海水观赏鱼只占观赏鱼总数的10%~20%,加上饲养海水观赏鱼难度较大,所以,市场上常见的观赏鱼,几乎多是淡水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