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久仁 《科学之友》2005,(1):40-40
一些有名望的科学家和作家相信,在地球内部,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地下城镇。在这些城镇中,住着一些来自外星球的生命体。  相似文献   

2.
地球深部科学中的静态超高压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鸿森  侯渭 《科学通报》1997,42(8):785-791
目前超深钻探的最大深度只有13km,幔源岩石所提供的上地幔物质成分资料一般涉及的深度也仅在200km以内,全球性地球物理测量虽然能提供地球深部从地幔直至地球核心的物理参数,但无法了解地表以下各层圈的物质组成,因而开展超高压下的模拟实验研究对于了解地球深部物质的成分、性质和状态非常重要.超高压实验技术分为两大类型:动态超高压实验技术和静态超高压实验技术.动态超高压实验技术是利用各种爆轰装置产生冲击压力,同时在瞬间产生高温.在地球内部,物质一般处于静高压状态,因而动态超高压实验一般仅用来进行核幔边界区和地核物质状态方程的测定,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可为静高压实验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而其他关于地球深部的模拟实验研究主要是在静态超高压实验装置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3.
刘广志 《自然杂志》2005,27(2):67-72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大陆海洋科学钻探的基本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大陆深海钻探计划取得的主要成果,着重介绍了我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技术特点,面临的难题和先进钻探技术.  相似文献   

4.
偏心的地球     
科学研究发现,地球的心脏——地核并不在地球的正中央,而是偏向于西半球。  相似文献   

5.
那一天,"西亚纳"号首次下潜,并且慢慢接近大西洋中脊顶部,再慢慢地向深处潜入。一位地质学家兴奋地喊道:"快看,地球的伤痕!"但见炽热的液体岩浆从裂缝中涌出……大洋是怎样形成的?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着科学界的一个难题。但是,经过各国科学家几代人的不断探索,终于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从而使板块学说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6.
如果电场看得见的话,那么即使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地方也会呈现出一幅令人畏惧的景象。站在山顶上,你将会看见一大片密密麻麻的电场线从四面八方的地下冒出来,一直延伸到电离层你可以观看电力线越过地平线在暴风雨下聚集起来的情景事实上,比起地球的磁场来、地球的电场更加易变得多,对于我来说也更加有趣得多。  相似文献   

7.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两个超级大国在那个时候就开始了火星竞赛,而且竞争的残酷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火星热。  相似文献   

8.
9.
对人类开发太空的未来前景、目前正在进行中的火星探测、布什总统的太空新计划,以及月球对人类的诱惑等读者提出的问题,《纽约时报》“科技时代”专栏记者肯尼斯·常(Kemeth Chong)在今年1月22日出版的专栏中就上述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汶川大地震惊骇过后,世人自然将目光投向地球内部,这曾经狂暴颠颤的地层深处究竟遵循着怎样的运行规律,又包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特别是地球的核心,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地球上的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人类,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知道人类都生活在地球的表面,矿工在矿井下劳动,一般也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  相似文献   

12.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意在向读者提供有关地球科学史上的新旧思想之间的一场激烈争论的概况。板块构造理论的先驱者,德国地质学家A.魏格纳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大陆漂移理论,不过当时遭到了激烈的反对。直到六十年代才得到证实,这应归功于加拿大地球物理学家J.T.威尔逊。然而,当板块理论风靡全球时,苏联的地质学家别洛乌索夫则认为“这个假说不能接受”。他还武断地说“太西洋周缘不存在任何漂离的”现象。那么,板块构造理论到底怎样?请读者把这两篇文章看完,就会明白谁对谁错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球上的海啸、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危害人类,这些灾害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们知道人类都生活在地球的表面,矿工在矿井中劳动,一般也不过深入地下几百米。顽强的微生物可以在几千米深的地下水中生存,看来这就是很深的地方了。其实,这也不过是地球的表皮。如果拿地球比作一个苹果,那么,这点厚度还比不上一层薄薄的苹果皮。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池野山内部深处安装的一台巨大探测器已经证明了中微子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衰变。从而有力地提示这种难以捉摸的幽灵般粒子是有质量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讲都很深远.空间研究的距离可以延伸到几十亿光年.但对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的地球来说,通过钻探直接研究的深度还不超过10公里,而且只是研究了为数很少的一些钻孔而已.通过间接手段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借助穿过地球内部的地震波了.根据地震波速的研究,传统的理论认为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相似文献   

16.
秀英 《科学之友》2013,(6):10-11
随着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和深海潜水器蛟龙号7000m海试成功,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一一实现,但是谁来扣开了入地之门呢?中国地质学界给出了答案。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2012年度成果汇报交流会于2013年5月在北京举行。这个由来自118个科研机构的1500多名专家参与、历经5年的项目,是目前实施的规模最  相似文献   

17.
Ge(Li)探测器γ射线探测效率的新精确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锡璋 《科学通报》1993,38(1):30-30
在Υ谱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常需知道Υ探测器对不同能量(E_Υ)的Υ射线的探测效率(ε_Υ~0)或相对探测效率(ε_Υ,例如以~(152)Eu的1408.08keVΥ的ε_Υ=1.00%为相对标准)。通常以logE_Υ的函数,如多项式,表示logε_Υ~0,但这种方式因不能表达测量的全部物理过程而不够精确。因此,我们已提出了两个能较好地表达测量的全部物  相似文献   

18.
杨骏 《科学之友》2009,(10):3-3
许多人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月球探测竞赛记忆犹新,当时双方都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美国甚至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此后,月球沉寂了多年,并逐渐淡出了人们太空探索的视线。然而,月球在时隔数十年后,又迎来了人类的探测热潮。如果说人类首次探月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是目前理论背景最完善、构建方法最全面、实现精度最高的全球参考框架,并为其 他全球和区域参考框架提供基准。本文在介绍ITRF 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着重从ITRF 的多技术组合模型、框架基准 的定义与确定方法,以及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站坐标时间序列的质量三个方面回顾了ITRF 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谢懿 《世界科学》2005,(8):11-12
在未来的几个月中,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Mars Express)上的火星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高新雷达(MARSIS)将会为我们提供期待已久的答案。如果它能如期工作,那么它就会成为一根插入火星的探针,并且还会为将来的雷达计划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