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了5个子系统40个指标,用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了河南省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对河南省及部分省份的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旅游综合竞争力比广东省弱,主要是由于前者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后者,但河南省旅游综合竞争力比湖南、湖北等地要强,主要得益于河南省旅游资源的丰富.最后,提出了河南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业绩指标的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6个业绩指标,构建了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加权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两个时段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评,并分析了近期的变化.以提升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为目标,将其与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广西和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区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表明,陕西省在国际旅游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国内旅游发展上存在一定劣势,旅游业竞争力排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旅游竞争力评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竞争力是资源优势、市场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支持能力的综合反映,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旅游竞争力的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出河南省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河南省旅游竞争力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为0.43,旅游竞争力较弱;4个子系统中,旅游资源条件、市场开拓能力、产业发展能力较弱,产业支持能力则很弱。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经济地理学与旅游地理学中的相关理论,研究了2004年~2013年间中部六省各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规律.研究发现:中部六省旅游业发展相对稳定,而2008年前后不平衡状态稍有变化;入境旅游规模绝对差异较大,但相对差异较小;从首位分布规律来看,特征并不明显;湖北省和湖南省一直都是中部地区的旅游强省,而安徽省则成为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发展超过湖北省与湖南省,同时山西省与江西省的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正在慢慢崛起.最后得出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因素,并提出中部地区各省市今后旅游发展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及其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探寻省域旅游产业部门的结构是否合理,并综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部门收入与总收入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认为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基本合理,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业各部门对旅游外汇收入影响的大小依次为长途交通>商品销售>餐饮>住宿>其他>娱乐>游览>市内交通>邮电通信.同时认为,应大力发展旅游交通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住宿、餐饮部门结构,提高经营效率;优化娱乐部门结构,提高竞争力;开发景观旅游产品,促进游览部门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部旅游合作的六省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β指数、γ指数、α指数、通达度等指标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网络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中部六省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网络整体状况较好,能够促进中部六省间的旅游合作. 但各省会城市自身的对外通达度却有较大差别,其中武汉的通达度最好,是中部六省旅游交通网络的中心,郑州其次;太原则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通达度较差. 本文针对各省会城市旅游交通状况的这种差异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结构优化程度、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及人民福利、人才及科技实力和环境质量六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综合得分最高,太原最低.文章最后对提升中部省会城市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7):1184-1192
基于DEA模型,选取河南省18地市2007—2014年旅游业发展数据,以景区、星级酒店数量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量为旅游投入指标,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为产出指标,经过测算分析,得出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如下:1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效率平均水平较低,且在考察期内呈稳定态势,效率发展缓慢;2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总效率在地域分异上呈现高中低阶梯状特征,地区差异明显;3旅游业发展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空间差别明显,原因为技术制约、规模制约与双向制约.基于此,提出优化河南省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和东部发达省份进行比较,得出了中部六省人力资本竞争力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分析了影响中部六省人力资本水平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因此推进旅游业的碳减排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战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自下而上的测算方法,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和旅游活动三个方面测算中部六省2000-2019年的旅游碳排放,并分析旅游碳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19年,旅游碳排放...  相似文献   

11.
宁夏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与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评价了宁夏旅游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从行业实力、市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基础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要素着手,分析了宁夏旅游业的优劣势所在.与邻近省区的差距研究表明,宁夏旅游业在全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同行业中都缺乏较强竞争力,同时,在自治区第三产业中却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宁夏旅游业对区内社会经济的贡献率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要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开拓市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规划和旅游产品开发、改善旅游业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提高宁夏旅游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对宁夏经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了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得到河南省旅游产业投入的产出效率为0.303,在全国排名第21位,情况不容乐观.为提高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并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规模收益,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分形理论,测算河南省2000-2008年入境旅游流等级规模的zipf维数和huasdorff维数.结果表明,入境旅游流规模的等级分布具有极核群式结构特征;游客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设施优越的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入境旅游流规模的分形出现中间层次的弱缺,存在旅游流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入境旅游流差异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最后分析认为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旅游市场营销、城市职能定位等是影响河南省入境旅游流规模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优化旅游中心地促进河南旅游业快速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青晓  李永文 《河南科学》2005,23(1):153-156
旅游中心地是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确保旅游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中心地系统的强力支撑,构建合理的旅游中心地体系,将会极大地推动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智慧旅游评价指标数据,利用集值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因子分析建立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中原地区游客喜欢的排名靠前的河南城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其城市智慧旅游综合因子得分。结果表明:在智慧景区服务及游客体验智慧化建设方面旅游城市洛阳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多个省市的主导产业,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国内对旅游目的地整体满意度的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框架,导致研究结论差异性、波动性较大.文章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旅游满意度的研究进展,构建了一个基于旅游相关行业——景点、酒店、餐厅、旅行社、零售、交通6个行业的旅游目的地满意度整合模型,并以广州为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游客对广州市的酒店业与餐饮业满意度较高,同时验证了上述游客满意度指数动态测评体系在国内评价旅游目的地的普遍适用性,并通过进一步与香港比较发现不足和未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林州市旅游形象策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林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入手 ,分析了林州旅游资源的特征以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对林州旅游形象策划的深远意义 .结合实际对林州市旅游形象进行策划 ,提出发展林州旅游业应注意纠正不良形象 ,以促进林州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如何科学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迈进,提高河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河南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对提升河南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