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次研究了β,β-(1,5-亚丙二硫基)-α,β-不饱合芳酮2的碱分解反应,2类化合物在醇钠的作用下分解生成苯甲酰乙酸乙酯3a,2-(1,5-亚丙二硫基)亚甲基苯甲酰丙酮4在醇钠的作用下,加热回流可得到苯甲酰乙酸甲酯3b,如采用边加热回流边蒸溜的方法可得到2-(1,5-亚丙二硫基)-1-苯基-1,3,5-己三酮5。此分解反应为合成苯甲酰乙酸酯类化合物找到一条简便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道以丁二酸为原料,与NH3反应制得丁二酰亚胺后,再在混合溶液体系中经氯化合成N-氯代丁二酰亚胺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存在下,将4-乙酰基戊酸与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可获得N-(4-乙酰基戊酰).四氢噻唑-2-硫酮,产率53.8%。将产物I分别与环己胺、二乙胺、α-苯乙胺进行胺解,得到相应的4-乙酰基酰胺衍生物Ⅱ_(a-c),产率85%~94%。  相似文献   

4.
N-N-二溴代二甲乙内酰脲及N,N-二氯二甲基乙丙酰脲是一类新型高效消毒剂,经N,N-二甲基乙内酰脲与溴或氯气进行卤代反应合成目标物二溴二甲基乙现酰脲及二氯二甲基乙丙酰脲,并对其杀菌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实验表明100μg/L的二溴二甲在乙丙酰胺及二氯二甲基乙丙酰脲在10min内可完全杀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等4种病菌。  相似文献   

5.
于固液相转移条件下,以PEG-600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苯并三唑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1-H-苯并三唑-1-乙酸乙酯(Ⅱ).Ⅱ与85%的水合肼反应,制得相应的酰肼(Ⅲ).Ⅲ与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反应,则得1-(1-H-苯并三唑-1-乙酰基)-4-苯甲酰基氨基硫脲(Ⅳ).Ⅳ在酸或碱存在下环化,分别得到1,3,4-噻二唑(Ⅴ)和1,2,4-三唑啉-5-硫酮。  相似文献   

6.
在三聚氯氰存在下,(2-环己酮基)-β-丙酸与(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酯(甲酯、乙酯、正丁酯、正戊酯)反应,得到相应的N-(2-环己酮基)-β-丙酰-(R)-四氢噻唑-2-硫酮-4-羧酸酯1(a~d),[α]_D ̄(20)分别为-50.3°,-50.9°,-50.0°,-78.1°.1(a~c)与R,S-α-苯乙胺反应得到了光学活性的N-(2-环己酮基)-β-丙酰-α-苯乙胺及R过量的α-苯乙胺.  相似文献   

7.
两种二乙酰二茂铁酰腙缩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1,1′-二乙酰二茂铁和酰肼为原料,合成两种未见报道的二乙二酰二藏铁酰腙缩聚物,并用UV、IR、TGA及不同的Lewis酸、高剂量γ-^60Co辐照,研究了可溶与不可溶聚物的产率和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N,N-1,3-二溴-5,5-二甲基乙丙酰脲对羟基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N,N-1,3-二溴-5,5-二甲基乙丙酰脲对醇及仲醇生成相应的醛或酮;氧化α一羟基酸生成少一个碳醛或酮;而氧化α-羟基酯则生成相应的酮酯,当含有β-H时,氧化的同时发生溴代,一步生成溴代酮酯,该氧化剂性能优良,反应温和,产率明显同于NBS,如氧化溴化乳酸生成重要的医药、农药中间体α-溴代的丙酮酸酯,产率高达83%。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双-对甲苯磺酰丙氨酰-2,6-二羟甲基吡啶酯在NaH作用下,生成双-对甲苯亚磺酰-2,6-二羟甲基吡啶酯的反应条件和机理,并研究了产物的质谱碎裂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5-(3-甲基苯基)-2H四唑-2-乙酰肼与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在无水无腈中缩合制得了一系列新的1-[5-(3-甲基苯基)-2H-四唑-2-乙酰基)-4-芳酰氨基硫脲1_(a~k),1_(a~k),在浓硫酸作用下,得到了新的2-芳酰氨基-5-[5-(3-甲基苯基)-2H四唑-2-亚甲基]-1,3,4-噻二唑2_(a~k).1_(a~k)和2_(a~k)在1.5×10 ̄(-4)mol·L ̄(-1)浓度下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繁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鸡痘病毒感染鸡血清进行了研究。在鸡痘病毒感染细胞培养物抗原标本制备、免疫荧光染色条件以及反应特异性等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对来自于秦皇岛地区鸡痘高发区1560份鸡血清的免疫荧光法检测阳性反应率为16.54%,比常规的琼脂扩散法(阳性反应率6.99%)高出9.5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利用马来酸酐在均相条件下与壳聚糖发生N-酰化反应,制备了系列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可为这类衍生物在油田及其它方面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分别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反应介质醋酸浓度对产物的水溶性、残余氨基百分数(—NH2%)、特性粘数[η]的影响。由实验结果可知:在马来酸酐和壳聚糖氨基的摩尔比1∶2,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20℃,酸的浓度在要1.3%以上可得到完全水溶性的N-马来酰化壳聚糖。通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图的比较确定反应是在酰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正庚醛、硫代硫酸钠和溴代正丁烷为原料,用Bunte Salts法合成了正庚醛正丁硫醇缩醛。在较好的反应条件下,产物收率达69.3%,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证实其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以苯并三氮唑(BTA)为原料合成1-羟甲基苯并三氮唑,将其与乙二胺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挂片、电极化曲线以及交流阻抗等实验方法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测定.证明该缓蚀剂在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10mg/L的质量浓度下对黄铜的缓蚀率达到90%,比BTA有更好的缓蚀性能.电化学测量表明,新缓蚀剂的加入使铜的自腐蚀电位负移,增强了阴极极化的抑制作用,提高了铜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从而具有教好的缓蚀效果.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GAH)为原料、乙酸酐为酰化剂制备了N-乙酰-D-氨基葡萄糖(NAG)。着重考察了反应时间、酰化剂量、pH值以及溶剂极性对N-乙酰化反应的影响。同时通过一系列的纯化处理,得到了NAG精制品。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影响较小;当M(NH2):M(Ac2O)=1:4,在吡啶为溶剂的碱性环境下N-乙酰化反应得率较高,达70%。NAG精制品的结构通过红外图谱、熔点等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与铜离子的均相螯合及产物分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壳聚糖的1%醋酸溶液与水中铜离子的相螯合反应,测定了溶液PH值,初始配料以及铜离子初浓渡等对均相平衡螯合量的影响,与文献报导对比,均相平衡整合量为多相单层饱和吸着量的4-14倍,所需平衡时间仅为后者的1/300,反应和上均相螯合量为多相单层饱和吸着量的4-14倍,所需平衡时间仅为后者的1/300,反应条件下均相螯合产物仍溶于水中,研究了调节溶液PH值及添加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种方法,使螯合物沉淀析出,达到净化水中铜离子的目的,测定了壳聚糖在醋酸溶液中的有限解降并证明它对均相螯合平衡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添加剂对高铋电解铜体系中铜沉积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稳态法研究了添加剂Cl-、glue、(NH2)2CS对高铋电解铜体系阴极铜沉积反应的影响。用AA、SEM、XRD等仪器研究了添加剂对阴极铜沉积的组成和晶面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Cl-对铜沉积反应起去极化作用。glue对铜沉积反应起强极化作用。(NH2)2CS能改变铜沉积过程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使铜沉积反应出现由扩散控制的极限电流。当Cl-、glue、(NH2)2CS共存于电解液中时,既对铜沉积反应起强极化作用,又使铜沉积过程的极限电流降低。以低电流密度(200A·m-2)电解,添加剂存在时可使阴极铜沉积中铋含量从0.013%降至0.0021%,但添加剂不影响铜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220)。以高电流密度(1500A·m-2)电解时,添加剂的存在,会改变铜沉积的晶面择优取向。  相似文献   

19.
注入多少氧气是好氧微生物驱油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高压氧化管作为反应器,通过分析反应前后气体组分的变化,探讨了胜利油田某区块原油、注入水和产出水的耗氧情况。结果表明:对70℃的油藏,非生物因素耗氧主要是氧气对原油的低温氧化作用。6.3MPa、70℃,高压空气与原油充分反应12d,平均每克原油耗氧20.15mg,其中3.29%转化为CO2;5.8MPa、70℃,高压空气与注入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注入水耗氧11.12mg,其中95.00%转化为CO2;6.3MPa、70℃,高压空气与产出水体积比为1∶23,充分反应12d,每升产出水耗氧3.9 mg,几乎完全转化为CO2。该研究工作将为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TiSiW12O40/TiO2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首次报道了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多相催化剂,通过对羟基苯甲本和正丁醇反应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iSi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醇酸摩尔比为4: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2.0%,反应时间2.0h,反应84-92℃,酯化率可达91.1%,并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