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玄武岩粉掺合料碾压混凝土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与石灰岩粉掺合料碾压混凝土进行比较.首先,研究玄武岩粉掺量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并与石灰岩粉作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全掺玄武岩粉碾压混凝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掺玄武岩粉水泥胶砂抗压强度与掺石灰岩粉水泥胶砂基本相同,强度随着玄武岩粉掺量增加而降低,当掺量为50%、60%时,强度趋于稳定;(2)水泥凝结时间随着玄武岩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与石灰岩粉比,初凝时间增长,终凝时间缩短;(3)当全掺量为50%和60%时,玄武岩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略高于石灰岩粉混凝土,为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的57.0%~73.5%;(4)掺玄武岩粉碾压混凝土抗渗等级、抗冻等级与石灰岩粉碾压混凝土相同,但仅为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一半,干缩值略低于石灰岩粉碾压混凝土,远大于粉煤灰碾压混凝土.  相似文献   

2.
考虑再生骨料替代率、纤维掺量、外加剂掺量,制作再生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和易性、抗压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劈裂强度试验,研究这些因素对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可知,相对于普通混凝土来说,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较差.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对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通过添加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地改善其基本力学性能.另外,掺加引气减水剂,可有效地改善其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  相似文献   

3.
稻壳灰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掺量、高低温稻壳灰等量替代硅灰后对RPC试件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折压比的影响,并通过不同的养护制度(即热水养护及蒸汽养护)测试绿色环保型RPC力学性能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稻壳灰与硅灰在复掺作用下比单掺硅灰更有利于RPC强度的增长,且能更好地改善RPC的脆性;采用100℃热水养护比蒸汽养护对RPC抗压强度更有利,然而养护制度对其抗折强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将稻壳灰作为绿色资源应用于RPC中,在获得超高性能的同时对降低成本与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均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掺外加剂的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掺有防冻剂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即负温养护对掺有YJ-4型防冻剂的再生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质量用抗压强度表示.同时研究了掺有YJ-4型防冻剂的再生混凝土在标准条件养护下的强度,以及抗冻融循环能力,并与未掺任何外加剂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不同活性粉末混掺取代部分水泥,在普通成型及标准养护条件与蒸养条件下,比较了矿渣与粉煤灰双掺情况、矿渣与粉煤灰和硅灰三掺情况下对水泥基抗折性能的改善效果.通过流动度、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试验,分析了双掺和三掺活性粉末水泥基的基本力学性能和物化规律.通过比较不同活性粉末的不同混掺比例的正交试验对水泥基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活性粉末的复合效应.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通过粉煤灰、矿渣和硅灰的复配,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配制出C100,折压比0.3,抗折强度达到32.8 MPa的高抗折水泥基体.  相似文献   

6.
在控制水胶比0.34不变的前提下,取不同掺量的粉煤灰和沙漠砂配制出沙漠砂混凝土进行了28 d抗压强度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了粉煤灰掺量和沙漠砂替代率分别对沙漠砂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抗冻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粉煤灰掺量恒定时,沙漠砂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动弹模量均随着沙漠砂替代率不断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  相似文献   

7.
邹海发 《河南科技》2023,(17):74-77
【目的】为研究在甘肃省部分地区恶劣自然环境下与工程同条件养护下的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孔结构分布情况。【方法】依托于实际工程项目,设计了多组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混凝土,并且进行同条件养护。达到设计龄期后,通过抗折强度试验、气孔结构分析及核磁共振试验(NMR),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孔隙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小于8%时,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大,混凝土抗折强度增大,内部孔隙率与孔隙尺寸降低;石粉含量大于8%时,混凝土抗折强度降低,内部孔隙率与孔隙尺寸增大;石粉含量为8%时,混凝土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且内部孔隙率与孔隙尺寸较小。【结论】在甘肃省部分地区应用花岗岩机制砂时,其石粉含量宜控制在8%左右。  相似文献   

8.
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可从微细观层面复合化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推广其工程应用进行了27个钢筋与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的粘结拉拔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纳米SiO2掺量和再生骨料替代率对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主要发生劈裂拔出破坏;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增加,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明显提高;纳米SiO2掺量对粘结强度影响不显著;随着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增加,钢纤维纳米再生混凝土粘结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平均2 mm和4 mm两种粒径的橡胶颗粒,经改性剂处理后,等体积取代C30强度等级普通混凝土中的部分砂集料,称之为橡胶集料混凝土。通过橡胶集料混凝土(新浇筑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长龄期混凝土)黏结抗拉强度试验,研究橡胶颗粒粒径、掺量和改性方法对黏结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橡胶颗粒掺量的增大,橡胶集料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黏结抗拉强度呈先增后降变化,且掺加平均4 mm粒径橡胶颗粒的黏结抗拉强度大于掺加平均2 mm粒径橡胶颗粒的黏结抗拉强度。橡胶颗粒经改性剂处理,或在黏结面上涂刷水泥浆、界面剂均可提高黏结抗拉强度。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橡胶掺量和界面剂类型对黏结抗拉强度影响显著,橡胶颗粒粒径和改性剂对黏结抗拉强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依据100mm×100mm×100mm的立方体试块、150mm×150mm×150mm标准试块和直径100mm、高200mm圆柱体试块硅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试验,分析了硅粉掺量对各种标准试验抗压强度的的影响,提出了不同硅粉掺量条件下抗压强度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氯氧镁水泥煤矸石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与摩尔比为n_(MgO)∶n_(MgCl_2)呈上凸曲线关系,在n_(MgO)∶n_(MgCl_2)=6∶1时试样的强度达到峰值;随煤矸石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强度不断降低,且前7天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下降,7天后不同煤矸石掺量的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相差不大;氯氧镁水泥混凝土的最优摩尔比为n_(MgO)∶n_(MgCl_2)=6∶1;煤矸石替代碎石作骨料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煤矸石掺量对氯氧镁水泥煤矸石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振动击实试验研究,测定其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干缩试验,确定最佳水泥掺量并对比分析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确定最优混合料掺量,研究其抗压强度、温缩等长期性能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30%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量和5%水泥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不仅可以保证基层的强度,有利于基层早期强度形成,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温缩性能,可以作为基层铺设材料。  相似文献   

13.
纳米二氧化硅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材料,能够有效改善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为了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固井水泥浆性能的影响,通过加入不同比例的纳米二氧化硅,评价水泥浆的流变性、稳定性、稠化时间、失水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抗冲击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纳米二氧化硅会使水泥浆体系增稠,沉降稳定性更好,失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稠化时间缩短。纳米二氧化硅可以有效改善水泥浆体系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及抗冲击强度,尤其提高了水泥浆体系的早期强度。研究结果为纳米二氧化硅在固井水泥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6组共54个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试块试验,研究了水灰比对不同取代率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为0.3的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再生粗骨料取代率50%)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铁尾矿砂和钢纤维的共同作用下,抗压强度提升16.4%,劈裂抗拉强度提高69.5%;级配良好的铁尾矿砂(中砂)可以在强度等级C45的混...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单掺纤维和混掺纤维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和轴向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多因素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了4组配合比,并将混凝土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14d和28d后,进行抗压强度和轴向抗拉强度试验,用来评定掺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单掺聚丙乙烯纤维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而单掺钢纤维可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强度;混掺2种纤维与单掺钢纤维对试块强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受矿料资源短缺和建筑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困扰,废旧道路材料再生利用成为道路建设行业的一个新方向。为研究再生骨料和沥青路面铣刨料混合再生应用于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中的力学性能,共设计了6组不同材料掺量组合方案,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和弯拉强度试验,分别测试混合再生水稳碎石材料7 d、14 d、28 d和90 d龄期下性能的变化差异。研究表明:再生骨料的掺入会削减水稳碎石基层材料的力学性能,而沥青路面铣刨料的掺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削弱幅度。合理设计旧料的掺配组合方案可实现其与普通基层材料在力学性能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建筑业也同时加速速发展,随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与运用已经引起了建筑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平常生活中的建筑垃圾为骨料,通过对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质等一系列实验,主要研究建筑垃圾粗骨料掺量、水灰比、外加剂等因素对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建筑垃圾代替混凝土粗骨料配置中等强度混凝土的可行性,为绿色建筑材料研发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应用"硅酸盐水泥+活性矿物掺合料+高效减水剂"的技术路线、磁化水混凝土技术和常规的制备工艺,利用本地来源广泛的石子、石渣等原材料进行了低碳超高强石渣混凝土(GSHSCUS)试验,系统研究掺合料、养护制度、养护龄期等对超高强石渣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探讨其规律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普通工艺、廉价的本地材料及低至350 kg·m~(-3)的水泥消耗量完全可以制备抗压强度达到128.8 MPa的低碳超高强混凝土.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绝湿养护、冷水养护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影响超高强石渣混凝土强度的因素依次为水胶比、硅粉掺量、水泥用量、偏高岭土掺量和粉煤灰掺量;超高强石渣混凝土的单位质量水泥贡献的质强比约为普通混凝土的4.17倍,约为高强混凝土(HSC)的2.49倍,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2.02倍.因此,以低用量水泥配制的超高强石渣混凝土是低碳绿色混凝土,是低碳经济时代混凝土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纤维纳米改性橡胶混凝土(SFNS-CRC)是一种新型环保的高性能混凝土。本试验选用橡胶体积掺量为5%和10%的橡胶混凝土,考虑4种不同钢纤维体积率(0、0.5%、1.0%、1.5%),3种不同纳米二氧化硅掺量(0、1%、2%),通过不同的混合物配合比,分别进行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分析,以及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并探究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换算关系,得出钢纤维、纳米二氧化硅的最佳掺入量,钢纤维掺入量与混凝土峰值应力的关系,以及纤维纳米改性橡胶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比值集中在0.74到0.84。  相似文献   

20.
与天然骨料制备的传统混凝土相比,采用建筑垃圾制备的再生混凝土对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采用铁尾矿砂作细骨料,以处理后的废弃混凝土为粗骨料制备铁尾矿砂再生混凝土,测试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下的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指标,并制备普通混凝土与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选出最佳再生骨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