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旭是随着诗界革命而成长起来的诗人,后来又是南社著名的诗人。但是因为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没有提到过他,所以人们对他的诗名知之甚少。并且,因为对诗界革命的研究中存在偏颇现象,所以得出了“诗界革命失败了”这种论调。研究高旭的诗,会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秦州诗,是诗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财富,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对他之前“沉郁顿挫”的风格进行了深化和突破,并用沉着蕴藉的手法表现出诗人浓烈凝重的思想感情。所以诗人在秦州期间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也应引起文学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秦州诗,是诗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精神财富,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都对他之前"沉郁顿挫"的风格进行了深化和突破,并用沉着蕴藉的手法表现出诗人浓烈凝重的思想感情.所以诗人在秦州期间的人生经历和诗歌创作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也应引起文学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午夜"是加拿大诗人阿奇伯尔德?兰普曼(1861~1899)的一首早期作品。他是四位"联邦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大多数是描写景物的。虽然他酷爱大自然,但他的健康状况不允许他过多地参与户外活动。所以在诗中,他经常以安静沉思的观察者身份出现,只是纯粹地描写事物而不加任何评价。本文主要是从诗人选词、用韵、结构安排、气氛渲染等方面对"午夜"这首诗做了尝试性的分析。从这首诗中,我们认识到了大自然令人敬畏的一面:粗野、桀骜不驯和未知。正因为如此,那神秘之音对我们来说仍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和自身经历有关的原因,是最擅长写朦胧诗的人,他写了大量的朦胧诗,这些诗意蕴幽邃,意象朦胧,在诗中他喜欢运用比兴、典故和象征手法来遮蔽感情、埋没意绪,充分显示了他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6.
对于高旭这样一位有过辉煌革命历史的政治活动家被卷入贿选事件,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都令人大惑不解。80年后,当年高旭在贿选前给其家乡金山县教育公会的一封复信浮出尘埃,才给了人们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投票之权,实操诸我,旭之铁腕尚在也”等心迹的表白,应该是他坚持正义立场的明证。  相似文献   

7.
殷夫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是一首包含着多种情感,而尤以阶级情感为明显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诗中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心灵的话语,创造了一位真实动人的17岁革命青年艺术形象。诗人的理想、信念在诗中得到形象表现。《在死神未到之前》使诗人的红色鼓动诗长于政治抒情的特点初见端倪,为后期的革命诗歌创作奏响了序曲。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是南宋前期的大诗人,他一生写诗两万多首,现留存下来的有四千二百余首,是中国文学史上仅次于陆游的高产优质诗人。他的诗浅近通俗,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生动有趣,且风格多样,被人称为“诚斋体”,因而在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的人们称赞他“雄吞诗界前无古,新创文机独有今;  相似文献   

9.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质由他生命的高蹈意志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 ,正是这两者共同演绎了诗人丰富而痛苦的一生 ,以及形成了他那独具个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10.
在甲午战争后的海峡两岸诗坛上,丘逢甲是一位成就丰硕、风格鲜明和影响深广的重要诗人。他以台湾为母题的大量诗作,回荡着爱国主义主旋律,形成了痛哭台湾沦亡、思念故土亲人和切盼收复失地三大主题的交织与重奏。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有着首开日据时期台湾文学先河,显示诗界革命实绩,推进主流诗歌创作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评价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界革命,可以联系他们对小说界革命的看法,他们面对两种文类革新时发言的姿态是很不一样的。在以激进的言论探讨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对诗界革命的态度却是审慎的,甚至趋向保守的。这说明不同的文类成规对美学变革有不同的制约作用。梳理和比较梁启超、黄遵宪等人面对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不同反应,可以借此更深入地反思古典成规对诗歌革新的强大牵引力。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是五四运动以后影响较大的小说、散文家和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几次革命的高潮和低潮,然而他始终坚守着反帝反封建的阵地。炽烈的爱国主义激情象一条红线贯穿在他的创作中。他的一生都在积极地寻觅着使自己的祖国摆脱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在日本帝国主义残酷迫害下,他仍坚贞不屈,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民族的尊严,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之歌。郁达夫的一生“是一篇富阳悲壮的诗史”,“他的伟大就是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摘要: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讽请诗大多作于元和初他被授予翰林学士和被任为左拾遗的时期,主要作品为《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讽请诗不仅是诗的奏章,也是诗的呐喊、诗的鞭笞,是诗人冒死以诗的形式为民请命。白居易的讽谕诗对后世诗人关心政治和民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理过其辞 淡乎寡味--论李季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季是一个辛勤的诗人,他的早期的诗,特别是《王贵与李香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后期的诗,由于面对新的生活而找不到恰当的形式,更由于对形式的误解,终于使他的后期诗歌无法取得比前更大的成果,推及当代其他诗人,无不在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和对诗的本质的困惑中,终无所获地走过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的诗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部分,他对“诗”的认识与其对“道”的体认具有基本一致的向度。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冯友兰诗学进行梳理。首先冯友兰认为诗是与情感相关的,诗所写的是具体的情感和事物,但以此所表显的却是情感之“理”,也就是情感之所以为情感,或者说情感的共相和类的特征。传统的比兴手法正可以表显情感之理。最高明的诗能表显哲学的最高本体“大全和道体”,而要作到这一点,诗人必须具有风流的人格,风流的人格也就是人生最高境界——天地境界的审美化。正因为诗能表显理和道,所以诗可以作为一种哲学的言说方式即诗性的言说方式。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言说方式应该和逻辑推理方法一样,成为未来哲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不仅诗歌写得漂亮,诗歌理论也见解独到。他认为:诗是诗人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歌唱,是诗人精、气、神的倾吐与结晶。诗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写诗单靠灵感是不行的,还要有艺术的自觉心。天赋予我们眼、耳、心,我们就要运用它们去观察、谛听、思想,此外还要依赖一种潜识——想象化,把深刻的感动让他在潜识内融化,等他自己结晶,一首诗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印度新诗人     
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印度现代文学。除了泰戈尔以外。泰戈尔是般迦利语的诗人,却受英国教育,得过牛津大学学位的。他是把他的诗译成英文,所以在印度以外知道  相似文献   

19.
阮籍《咏怀诗》寓意遥深。诗人对人界、自然界和仙界都努力采取界外审视的态度,极少将自己的主体形象置身其中。他以怀疑和批判的理性精神将三界全部否定后彻底将自己孤悬起来,但诗人强大的悲情又披露出主人公不入场的在场。由于性格怪僻、避祸需要和老庄影响等因素,阮氏自觉采取局外人的表现方法,这使他的作品凸现了哲学的理性精神并形成了遥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是盛唐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灸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