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文[1]中,刘春生先生断言"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但在其论证中却存在着约定前提含义不明和一些逻辑错误.另一方面,由于"投票"悖论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现象的一种反映,所以它不构成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2.
康德哲学的二律背反是将知性范畴引入理性所引起的矛盾,而理性具有无限的内涵;数学中悖论的重要根源是由于将无限引入数学而引起的。二律背反和悖论有着相同的根源——无限。排除二律背反和悖论,会增强人们对“无限”的认识;把握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还必须通过实践去实现。  相似文献   

3.
知识悖论及其解决涉及到知识论的核心问题。克里普克在一篇新作中对意外考试悖论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指出这一悖论的产生是由于错误地使用了"知识的持久性"这一前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知识悖论,即独断论悖论。通过分析可见,克里普克对"知识的持久性"的反驳以经典的知识论为框架,面对经典知识论所遭受的强有力的挑战,克里普克对意外考试悖论的解决缺乏可靠的理论支撑。知识悖论触及的是知识论的核心问题,任何尝试性的解决方案都要重新思考知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确证悖论、绿蓝悖论和彩票悖论的演进过程,揭示它们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历史关联的悖论家族,是信念合理接受难题家族在不同层面的具体展现;在对三大悖论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认归纳悖论语用的知识论悖论本体地位,并明确界说归纳悖论;指出了当前归纳悖论研究的整体趋向。  相似文献   

5.
酒-水悖论在诸多无差别悖论中具有典型性,不少学者曾为消除这些悖论付出巨大的努力。本文对酒-水悖论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对古典无差别原则加以试验机制的限制和提出从参数θ到f(θ)的线性无差别条件。此外,本文还对酒-水悖论给出一种语言分析,从另一角度表明对无差别原则加以试验机制的限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凯伯格悖论被称为休谟问题之后又一次"哲学的耻辱",由此引发热议。凯伯格试图通过弱化的演绎条件和一致性原则解决悖论,瑞恩的"避免错误"方案和尼尔金的P推理则试图从信念层面突破,数学家莫绍揆从概率角度力求说明凯伯格悖论的荒谬。在批判吸收这些解悖方案后,作者提出在实践层面审视悖论,联系概率的逻辑内涵,有助于悖论的消解。在悖论描述语句的推敲中,发现"公平"为悖论的发展埋下了伏笔。综合考察凯伯格悖论和休谟问题,发现了归纳悖论在合理信念接受问题方面的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7.
芝诺悖论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兴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27-30,44
本文作者认为,芝诺悖论以其深藏不露的严密结构,论证了如果承认时空是"多"而不是"一",就会造成不可克服的矛盾.在现代数学和物理学中,极限理论和集合论,量子论和相对论都在自己最根本的问题上受到这个著名悖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纵观整个思想史,悖论一直是哲学家头痛的问题。哥德尔提出不完全性定理之后,众多解决悖论的方案开始深入语言的领域。20世纪中叶,源自分析哲学的语用学与现象学一解释学一起在语言领域中获得基本的共识,即:人一世界关系的情境性,而在解释学中,人一世界关系的情境性同时也是人一世界关系的时间性。20世纪后半叶以来,悖论的研究就是在语用学和解释学中赢得了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要理解和谐社会理念,必须正确地认识悖论.悖论的历史同逻辑一样久远.悖论同矛盾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关系反映.辩证逻辑是认识矛盾性关系的工具,数理逻辑则是处理悖论性关系的工具.在全球化时代,和谐社会必然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悖论的逻辑地位的确立,为逻辑结构从完全性结构向不完全性结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0.
古德曼的绿蓝悖论一经提出,便激起了来自逻辑学领域的回应,并给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案却在逻辑层面上不约而同地走入了困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绿蓝悖论有解吗”这个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绿蓝悖论的代表性解决方案的考察,以文本解读为基探寻逻辑解决困境的根源,并借助于对绿蓝悖论的哲学重置,揭示其深层哲学蕴含从而给出一种哲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1.
12.
"媒介是人的延伸"与"人是媒介的延伸"两个逆转性的命题,是西方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技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也是对该学派人本的进化的媒介技术本体论进行梳理评判的最佳切入点,其媒介与人互动延伸的隐喻性本体论蕴含着必然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时间悖论二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时间本身就是谜,关于时间的悖论自然是谜中之谜。对时间线形的僵化理解,是造成时间悖论的根源。通过对时间本质的新的理解,利用时间的多重维度重新分析康德悖论的时候,悖论自身的不对称性将显露无遗,悖论中的问题似乎变成虚假的对立,乃至变成假问题,因而悖论得到终结。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和网络所搭建起一个能诸诉个人情感的虚拟平台和空间中,"后真理"通过情感影响力来贬低客观事实,让科学的话语权与公信力逐渐被弱化,让科学共同体与大众之间出现了裂缝,取而代之的是伪科学之类的"劣币"开始流行。如果疫苗有害论之类的伪科学言论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出于情感原因而对下一代做出不可挽回错误。这不仅是个人选择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义悖论切入“存在”性质的哲学考察,消解了逻辑哲学中的诸多歧义性,然后,在无歧义的语义学基础上,讨论并明确了逻辑形式语言和基因信息语言的性质同一关系,并将量化了的真值函项和逻辑编码的各种信息特征与生物信息分子和基因编码的种种物理生化性质相对应,从而使得二者的性质同一关系能够在可测量或实验的条件下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界对逻辑悖论的成因有主观虚构论、认知错误论、语言缺陷论、客观存在论等诸多指认。逻辑悖论是思维的产物,是从特定认知共同体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如果我们承认经典逻辑规律具有普适性,就应该从蕴涵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中探求其生成的因由。  相似文献   

17.
投票悖论是严格的逻辑悖论吗?--投票悖论逻辑结构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有三大构成要素: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能够推出矛盾等价式.投票悖论是指在群体选择的投票决策过程中,根据潜在的公共背景知识:理性人假设、传递性规则和多数规则,投票群体最后得到自相矛盾的投票结果,而这一矛盾结果是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证得出的,因此投票悖论是一种典型的逻辑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