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不同的是,高职学生侧重于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自发地写作,同时有话可写,把话写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遣新经验等。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激活学生日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从而提高作文能力,让作文轻松地携日记的脚步前行,把日记写作视为“道德长跑”,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不失为是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瑞  吴桂军 《科技信息》2007,(29):208-208,231
学生不喜欢写作课,怕写作文,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写作教学目的达不到,重要原因是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甚少。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应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以学生的生活积累为根本,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二是改革评改方法,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三是以说话、朗读促进学生写作,减轻写作难度;四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谭玉萍 《科技信息》2010,(11):275-275
英语写作是学生学习英语后进行知识输出的方式,能反映学生对英语掌握的程度,一提到英语写作,很多学生的感觉是有话可说,却无词可写。改写材料使学生既熟练掌握生词、语法和习惯用法,又提高写的能力,达到有话可说、有词可写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作文教学是长期困扰小语教学改革的难题。学生怕写作文,每逢提笔总觉得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只好硬着头皮说大话、空话、套话,穷于应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自编作文集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一、开放写作题材作品源于生活。《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努力拓宽习作的内容和渠道。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使作文环境生活化。如组织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另一方面,要积极创设各种写作情境,使作文情境虚拟化,如开展各种竞赛、游戏、实验等活动,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取素材的能力。这样,学生觉得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自然也就能有情可抒,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组合,具有声、色、光、像等多种功能。它能把静态的转化为动态的,把无声的变为有声的,把单调的变为丰富的。在写景状物的作文教学中正确地、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地展开联想,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有话可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小学生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下面我就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作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近几年来一直是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此,笔者想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1、作文命题要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要把题目出在学生心坎上,使之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写“我”熟悉的人或事物,反映“我”所经历过的生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描绘“我”喜欢的景致,抒发“我”乐于抒发的情感;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说“我”感兴趣的话,谈论自己喜欢谈论而又能谈论出“道理”来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对作文普遍地不感兴趣,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情感的缺失,或者说是对情感的不敏感。真情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进射出耀眼的光芒,文字就会随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现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写作充满真情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0.
看图写话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检测。写话教学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是极为重要的。它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指导,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途径,帮他们入门,提高他们看图写话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真正消化吸收。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创造写作源泉,加强阅读训练,培养优美语感,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只有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提升到关注个体生命的层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才能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生活境界,写出个性化的习作.活动化作文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思想,主要通过活动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自由表达的宽松环境,从而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不喜欢写作课,怕写作文,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写作教学目的达不到,重要原因是写作教学模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上下功夫甚少,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应创造出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一是以学生的生活积累为根本,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定;二是改革评改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培养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下的高考,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要让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还要“说得精彩”。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而且“说得好”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拙见。一、用心感受生活才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是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最大的苦恼,怎么才能解除这一苦恼呢?关键就要在写作的初始环节上下功夫,多多采集材料。“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平常的生活是写作的重要素材,我们要学会从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广泛地收集素材。无论高考作文怎样命题,但就写作的内容而言,贴近生活是第一要素。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相似文献   

15.
新编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本)·语文》第一册,写作、第一单元的课题是:用心感受生活。在执教本课时,我感到特别的得心应手,学生感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文可作,这与过去的作文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探究其原因,是因情感教育走进了写作课堂。  相似文献   

16.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提高写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失去生活,就失去了文学的根本,更谈不上作文了。那么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呢?就应培养观察力,炼就写作慧眼、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出创新灵魂、展现个性,消除模式化。  相似文献   

17.
评改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从两个大的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作文评改的质量,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他们的写作思维;二是教师要多就少改,少批少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要尽量做到常批多改,进行分阶段的写话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常见事,从小学会捕捉生活小事中对自己有启发有感悟的小浪花。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认识它,研究它。小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为一种乐趣。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兴趣受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只有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他们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中来,写出精彩文章。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写作文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可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总觉得无话可写。有的学生勉强能完成作文也如流水一般。那么,怎样能让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呢?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停息。”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