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博览》2009,(3):16-16
2009年新年伴随着天然气危机向欧洲走来。从去年底就开始的俄乌天然气之争,拖带欧洲陷入更深的困境。俄罗斯提出2009年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价格从179.5美元提高到每千立方米450美元,而双方在输送费用上也有相当争议,谈判破裂。1月1日起,俄因双方并未签署2009年合同,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其后,指乌截留输往欧盟的过境天然气,  相似文献   

2.
论印度时局     
本文发表于本年八月十八日孟贸出版的人民世纪周报(People' s Age),对目前印度局势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应该是研究印度问题的读者最好的资料。它本来是以革命政党号召行动的文告形式发表的,本译文曾作某些必要的删节。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一家小酒肆中,主客三人在對酌谈天。主人是一向住在上海的,客人“甲”新近從重慶坐輪船來此,客人“乙”新由南京來。幾杯酒過後,談興漸濃,話题由物價、房子等等轉到世界大势上去。  相似文献   

4.
最近法国声称:由于与美国就分享盟军南欧司令部指挥权问题未能达成协议,法国不能进一步接近北约军事一体化。由此,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进程陷于停顿。  相似文献   

5.
《奇闻怪事》2013,(5):23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遇刺身亡后,被安葬于家乡斯普林菲尔德的橡树山陵墓园。就在他去世11年之后,一伙盗尸者企图偷走他的尸体……1876年,一伙人开始打起林肯坟墓的主意。林肯虽贵为美国总统,但他的墓中可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陪葬品,但对于一个制造假币的团伙来说,林肯的尸体本身就是他们向联邦政府讨价还价的最大筹码——他们不仅可以解救出狱中的制版高手本杰明,还准备索要20万美元的赎金。  相似文献   

6.
7.
股票暴跌预示复苏前景堪虞。尽管国民生产总值上升了,但几个重要方面的形势仍严峻,而且恶根难以一下铲除。  相似文献   

8.
中东     
Thomson Reuters 发布的全球系列研究报告表明,以阿拉伯、伊朗、土耳其为主的中东国家的科学研究与西文国家相比落后许多.当然,也有部分中东的科学家或研究机构从事着世界一流的研究工作.事实上,论文数量及引文指标都清晰地表明,近10年中东地区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表现出了鼓舞人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引发人们对中东局势的忧思。追根溯源的话,中东一切的乱似乎都能从100年前找到缘由和答案。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政治格局,但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和中东受到的影响相提并论。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历史和战后条约强加的边界线,但是一战前后西方在中东划分的边界线,至今仍被许多当地人认为是非法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瓜分中东,无视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中东     
欧洲殖民者在向东扩张时,以距离西欧的远近,而将欧亚非三洲连接处和亚洲地区分为近东、中东、远东。中东一词所指地理范围并无一致公认的明确界限。二十世纪初,中东这个概念是指阿富汗、伊朗和波斯湾英俄争夺的地区,以区别于近东。这是狭义的中东。但是在中外报刊中,近东与中东经常混用,有时干脆连在一起称中近东。现在流行的中东概念,一般是指塞浦路斯、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巴勒斯坦、约旦、黎巴  相似文献   

11.
1995年至今,负责审判前南地区战犯的海牙国际法庭两次指控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卡拉季奇“犯有战争罪”。按照去年12月签署的代顿协议,凡“战争罪嫌疑犯”都不能继续担任公职,也不能参加波黑将于今年9月14日举行的大选。代顿协议签署后的半年多来,围绕着卡拉季奇的交权问题,波黑塞族与西方大国争吵不休,渡黑内部“强硬派”与“温和派”之间也为此发  相似文献   

12.
府不愿交权。固有矛盾作祟,人心浮动,于是出现——大骚乱席卷拉各斯拉各斯,尼日利亚最大的港口城市7月5日陷入了极大的混乱之中. 这天.成千上万的人冒着热带的雪暴雨走上街头游行,他们高呼:"结束军人统治!"'巴班吉达下台!"  相似文献   

13.
王世达 《世界知识》2010,(4):34-35,38
自2009年以来,奥巴马政府多次表态希望中国"在更大程度上介入阿富汗事务",岁末年初,英国首相布朗进一步明确提出希望中国出兵阿富汗。随后,中国是否应该出兵以及是否开放中阿边境瓦罕走廊,在中国国内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4.
中东的石油     
在东风压倒西风的总形势下,近年来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深入发展。尤其是自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和1958年伊拉克人民推翻费萨尔王朝后,保卫民族主权和发展民族经济的要求更成为不可阻遏的潮流。面临着这种情况,向来把中东各国看作是自己的掠夺剥削对象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者感到严重的不安而大声嚷叫什么“石油危机”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多少年来掠夺中东石油和剥削中东人民廉价劳动力以实现超额利润和占有重要战略原料的强盗事业碰到了危机。值得注意的是美帝国主义者在这方面的两面手法。美帝国主义支持英、法老牌殖民主义者为保持他们的非法权益对中东各国人民进行的镇压和欺骗。与此同时,美帝国主义者利用英法殖民主义在中东陷于破产的机会和它自己所拥有的财政上技术上的优势,认为自己可以采取较隐蔽、更阴险狡猾的办法,把英法排挤出去,巩固和扩大美国垄断资本在中东的石油阵地,并从而全面加强它在那里的经济政治控制。1960年5月号的美国的“现代史料”杂志上发表的“中东的石油”一文,就反映了美帝国主义的这种算盘。该文作者乔治·兰佐夫斯基是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政治学副教授。据该刊介绍,从1938—1945年他在中东居住,此后并曾每年重访中东。他曾发表过好几本有关中东问题,尤其是有关石油问题的著作,被目为是这方面的专家。该刊在发表这篇文章的眉题里说:“这位专家在论及西方企业在一个民族主义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威胁时指岀,在中东,‘公众对于石油公司常有一种反对的而且是歪曲的看法’。如果‘批评很多,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根据强有力的事实的话’,石油公司必须想办法‘驳斥不公正的批评,并且使人们对于它们有符合实际情况的印象’。”一望而知,这完全是为石油垄断组织辩护的欺人的饰词。作者提岀什么论据来证明对西方石油公司的批评是“不公正”的呢?什么也没有。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根本不致触及:为什么拥有如此丰富资源,人民如此勤劳刻苦的中东各国,每年为西方石油公司提供了神话般的巨额利润,而本身却那么“贫困、不发达”?这个事实正是西方石油公司的罪证,是作者所无法抹杀的。其次,作者从商业、从法律、从社会经济方面来谈西方石油公司同中东国家的关系问题,装出一副专家的“公正”面孔。然而,作者在这里尽量掩盖了这一事实:这些所谓商业、法律、社会经济关系,首先就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凭借暴力、辅以政治上的欺诈和经济上的压力强加于中东各国身上的。帝国主义者先以不平等关系强加于其他国家,然后再振振有词地责备其他国家不遵守这一关系。这正是作者在这篇文章里的逻辑。最后,作为该文的结论,作者指出,“各石油公司的主要问题是保持它们的开采工作的继续进行”,并提出了两大办法。这一方面充分反映了帝国主义者在觉醒了的中东人民面前感到的巨大不安,另一方面表明,帝国主义者在准备用尽一切办法来维护它们巧取豪夺得到的石油权益的同时,还准备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手段,来掩护和扩大它们的控制。这篇反面材料对于认清帝国主义者对中东局势的惶恐心情和阴谋策划是可能有一些帮助的。下面是它的节译。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初,墨西哥曾是拉美经济发艮的“明星”。前总统萨利纳斯实行的经济改革曾令批美各国刮目相看。然而。1994年12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它倾刻间从“改革的洋板”变成了“反而教员”,许多拉美国家纷纷以墨西哥金融危机为鉴,凋整经济政策,避免重蹈覆辙。如今,危机虽已过去,但一年来墨西哥经济所受到的强烈冲击,以及对今年发展前景可能带来的影响,仍然令人关注。墨西哥经济目前困难重重,一波三折。比人们预料  相似文献   

16.
巴解组织委会主席。ii垃法射名苏丹总统尼迈里I以包.列总坪目京约旦国王 侯弄因中东新闻人物$新华社~~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二战后联邦德国(指1949年~1989年间的西德与1990年后的统一德国)对纳粹德国的罪恶历史做出了深刻的反省。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认罪的镜头,已成为德国悔过自新的经典象征。但是,除此之外,国内对德国反思历史的情况了解就很少了。在勃兰特下跪一幕的影响下,人们普遍倾向于过于简单化的结论:二战后,德国人彻底反省了。这一结论虽然没错,但不可忽视的是,二战后联邦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是38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的。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沉默与回避阶段与我们今天的德国印象形成最大反差的,要数联…  相似文献   

18.
在停飞2年多之后,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在2005年7月26日再次成功发射,由于它担当着航天飞机重返太空的重任,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为确保发射安全,这次发射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曾多次推迟发射日期,可谓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和2015年的伊朗核协议,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不断重塑中东地区的战略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世界大国、中东的地区大国以及非国家武装行为体,形成不同层次错综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网络。在持续变化的世界中,中东的治理、发展和安全问题,也在时刻考验着世界大国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罗伦兹率先提出的"蝴蝶效应"理论,2010/2011岁末年初在中东阿拉伯世界,世人就目睹了一场现实版的"蝴蝶效应"。这场中东变局是21世纪以来继9.11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迄今仍处于方兴未艾的演变进程中,已经并将继续深刻而广泛地影响地区国家的内外政治,进而重塑中东乃至全球国际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