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提出采用有害位移角来控制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的侧向刚度.通过对大量不同结构布置、不同剪力墙厚度的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计算分析,将楼层有害位移角比小于等于0.9作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控制准则.同时,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转换层上下部剪力墙刚度、转换梁刚度、转换层层高等因素对杆系模型的有害位移角计算的影响,得出了修正的有害位移角比值法,并提出了工程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出采用有害位移角代替位移角来控制转换层结构侧向刚度。通过大量不同结构布置、不同剪力墙厚度的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算例计算分析,将楼层有害位移角比小于等于0.9作为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楼层侧向刚度比的控制准则。同时,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了转换层上下部剪力墙刚度、转换梁刚度、转换层层高等因素对杆系模型的有害位移角计算的影响,得出修正的有害位移角比值法,并提出工程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侧向刚度计算的分域样条虚边界元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分域样条虚边界元法导出了高层建筑平面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矩阵.该方法只需要输入少量数据,便可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平面结构的侧向刚度矩阵,据此即可对整个结构进行静力和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4.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应用于高层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计算,该文根据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结合高层建筑结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既考虑多阶振型组合又能反映结构瞬时动力特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改进方法.算例计算表明:文中提出的改进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可以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计算;并且由于高层结构抗侧移刚度较小,在地震作用下侧向位移曲线受高阶振型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王志强 《甘肃科技》2007,23(1):196-197
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抗震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为了控制建筑结构的竖向不规则性,提出了侧向刚度比控制指标,并根据不同的应用范围,提出了三种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即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以下简称有效刚度)、剪切刚度和剪弯刚度。本文将和大家共同探讨在工程设计中这三种刚度比在SATWE软件里的适用范围及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研究机械弹性车轮侧向力学特性,基于理论及数值仿真的方法对车轮侧向刚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能量法建立了0轮单元侧向刚度理论模型,并得到影响车轮侧向刚度的主要因素.在简化机械弹性车轮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车轮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针对不同垂向载荷、0轮几何结构参数以及橡胶层剪切模量,对机械弹性车轮进行了侧向刚度特性的仿真试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垂向载荷、橡胶层剪切模量的增大,车轮侧向刚度均增大;随着0轮断面高宽比的增大,车轮侧向刚度呈减小趋势.通过对车轮侧向刚度影响因素的理论及数值分析,可为优化车轮刚度特性及改进车轮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常用的玻璃材料,采用断裂力学的方法研究了荷载的时间效应对玻璃材料强度的影响,总结了应用玻璃的新型结构,并针对点式玻璃幕结构侧向刚度不足的弱点,提出了支撑钢结构和玻璃面板共同工作的理论和相应的有限元分析公式,通过计算比较,得出了两者共同工作可提高结构侧向刚度两倍以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郭辉  陈茸 《科技资讯》2007,(1):211-212
弹塑性分析已成为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针对高层建筑,考虑高振型的影响,采用了Pushover分析过程中有效振型的选取方法和提出了解决高振型对侧向荷载分布和目标位移的新思路。之后,通过采用结构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能力谱方法和本文建议的Pushover方法对同一实例计算比较,得出了:本文建议的方法的计算结果较其他方法更接近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高层建筑的实际性能。  相似文献   

9.
高层结构在地下室顶板嵌固的条件,规范从层间侧向刚度比做出规定,并辅以构造措施。而结构扭转效应发生后,这个嵌固假定虽在侧刚比满足规范要求,但计算结果仍存在较大误差。本文参考规范和已有研究结果,从结构侧向刚度、周期和位移入手,通过建立模型的方式分析扭转对地下室嵌固的影响,最后给出刚度比计算的建议和在扭转效应下侧向刚度比应更为严格并同时要求扭转刚度比满足一定限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简体结构动力分析的有限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利用有限条法分析高层建筑筒体结构的静力方程,采用静力缩聚法,求出结构的侧向刚度矩阵,然后将结构质量等效集中到各层楼面,最后导出了结构平动一扭转耦联振动基本方程.由此可以按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荷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框架结构整体刚度对抗连续倒塌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整体等效为局部的分析抗连续倒塌的非线性静力方法,并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梁单元建立一榀框架结构,验证等效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去除失效柱,分析侧向刚度和失效柱点上层结构刚度的改变对失效点最大抗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侧向刚度的改变,最大抗力的差别都在3%以内,而随着上层结构的刚度的改变,最大抗力基本一致,这表明侧向刚度和上层结构刚度对最大抗力的影响很小,可忽略。这为研究抗连续倒塌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虑变刚度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协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抗震优化分析,提出考虑变刚度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协同分析简化方法.利用等效柱模型,以楼层划分单元,对结构进行分析,每个结点只有2个自由度.采用该方法可使整个结构自由度大大减少,并适用于刚度多阶变化的情况.用该文的方法分析变刚度高层结构简便、合理,并能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3.
杨慧娟 《科技信息》2010,(35):131-131,109
随着建筑物结构层数的增加,水平荷载的效应(内力及位移)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高层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较大的承载力,而且需要较大的刚度,使水平荷载产生的侧向变形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因而抗侧力结构设计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关键。高层建筑结构承受水平荷载的分析分为以下二方面:(l)总水平力在各抗侧力构件间的分配;(2)计算各抗侧力构件在分到的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及整个结构的位移。  相似文献   

14.
为在人防工程设计中评估冲击波作用下高层建筑对其下附建人防地下室的倾覆作用,提出了剪力墙结构附建人防倾覆的简化算法.该算法基于结构弯曲刚度远大于地基抗倾刚度,将结构与地下室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地基土简化为转动弹簧计算;并通过对地下室倾覆过程中的受力分析提出了弹簧抗力函数的简化三折线形式.该简化算法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基本一致.在地基抗倾刚度与结构弯曲刚度之比小于0.8时,该算法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 可见该算法在常见工程条件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高层建筑通常情况都会受到高度因素的影响,造成高层建筑结构受力非常复杂,不仅建筑本身具有极大的自重和使用荷载,而且还要承受水平方向的风荷载以及地震力等侧向荷载的影响。尤其是水平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力等侧向荷载是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对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本文就针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与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进行浅显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讨论地下室侧向刚度对多高层框架结构的影响,本文首先建立了地下室楼层的侧向刚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比(以下简称刚度比)从0.5~5.0变化时的分析模型.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模型下结构的周期、位移及内力的变化,同时对比地下室顶板嵌固时的情况,得到刚度比的变化对结构特性的影响.然后考虑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Pushover分析,来进一步说明刚度比的变化对多高层框架结构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高层网筒结构体系的基本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拓展简体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根据结构同时承受竖向力和侧向力的受力特点,提出了一种高层简体结构新体系--高层网筒结构,该结构体系是各种形式的竖向网格结构围合而成的空间网格状简体结构.该文构思了该结构体系的基本组成和网格形式,给出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几种空间几何形式,造型多样、美观,可适应复杂的建筑造型.并通过实例计算,简要分析了网筒结构的受力特点,初步揭示了网筒结构的优势:空间工作,传力简捷;重量轻,整体刚度大.  相似文献   

18.
钢管混凝土柱以其良好的结构性能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高层建筑中。高层建筑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作用,这就需要对柱的侧向承载力进行计算。提出了适用于圆形和方形两种截面形式的钢管混凝土柱侧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与相应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二者符合较好,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计算中。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大型结构分析软件ETABS建立了包含和不包含钢管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计算模型,分别采用底部剪力法、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3种方法对2种模型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合理设置钢支撑,可以达到增加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明显降低结构侧向变形,而基底剪力仅略有增加,且可实现多道设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畸变屈曲是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钢梁的重要屈曲模式,钢梁下翼缘提供给钢梁腹板的转动约束刚度及侧向约束刚度是影响其畸变屈曲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工字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钢梁腹板提供给下翼缘的转动约束刚度及侧向约束刚度进行研究。采用利用能量法推导负弯矩区钢梁腹板对下翼缘的转动约束刚度及侧向约束刚度理论计算公式,并结合弹性介质中的中心受压薄壁杆件的屈曲理论推导钢梁侧向弯曲屈曲及侧向弯扭屈曲临界应力计算公式,进一步获得相应的屈曲弯矩。结合工程实例对转动约束刚度、侧向约束刚度及屈曲弯矩计算公式进行分析及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钢梁腹板转动约束刚度及侧向约束刚度均与外荷载呈线性关系,同时两者还可能出现负值;本文屈曲弯矩计算结果与ANSYS有限元计算结果较吻合;现有屈曲弯矩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理论缺陷,且不同计算方法所得计算结果偏差较大;本文计算公式形式较简洁,适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