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产业是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山东菏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牡丹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和武术之乡。我们应因地制宜,运用文化旅游发展理论,积极探索促进菏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途径,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旅游活动也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综合旅游、文化旅游方向发展。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也愈来愈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从而成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本文以"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为例,在对萧县书画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萧县旅游主打"书画牌",走产业化、合作化道路等书画旅游开发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发展壮大定西书画艺术。一是强化和展现定西地域文化特色,提升作品文化底蕴和鲜明个性。二是举办大型书画交流活动,提高定西书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四是以人才培养为契机,繁荣定西书画艺术事业。五是以通渭农民书画为龙头,打响陇中书画产业品牌。  相似文献   

4.
<正>戴玉春,1953年9月生,北京户籍,祖籍湖南邵阳市,博士学位,国家特级书法师。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兼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创作院理事,全国文化发展研究院院士,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戴玉春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濮阳市、县知名书画艺术人士在市文联组联部部长、东方刀书画艺术院院长王濮方指导下,打破陈规戒律,以大小不同的刀具为书画工具,调和中国画颜料在宣纸上或铜版纸上研创而成的一种全新的书画艺术形式——东方刀书画。由于其书法、绘画技法独  相似文献   

6.
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旅游节庆的主打品牌产品,而丰厚的牡丹文化也为其打开日韩市场提供了条件。日韩作为洛阳的重要入境客源市场,并未得到科学、合理的深度开发。本文基于亲疏景度分析了日韩客源市场状况,提出应从品牌形象战略、品牌核心战略、品牌规划战略、品牌推广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打造针对日韩游客的洛阳旅游节庆品牌。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泉度假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巢湖半汤温泉资源丰富,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温泉资源也得到了更多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温泉旅游的规划、文化的创新、品牌的塑造和宣传、人才的培养、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在对半汤周边温泉旅游开发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半汤温泉旅游的发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行为是作为旅游主体的人的审美活动,由于东西方旅游审美模式的差异,影响着旅游者旅游行为的选择,进而直接关系到旅游事业的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旅游审美模式差异的研究,提出旅游事业应注重观赏性旅游与参与性旅游的互补、文化旅游与科技旅游的互补.  相似文献   

9.
唐代陕西陵墓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陕西陵墓在陕西文化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品位高成为罕有的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旅游文化为旅游主体增添了旅游情趣和探幽访古的激情,同时也为今天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旅游中,人们对山水的审美呈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具体表现为:要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注重山水景观中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崇山水景现的自然、朴素、本真之美;欣赏由山水景观衍生出来的旅游文化意象。了解当代旅游中的山水审美倾向,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策略,满足人们的山水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相对传统水墨人物画讲究"书法用笔","意象造型"而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就写实性的水墨人物画来言,一些画家依靠掌握的素描描绘能力,在创作过程中采取制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能在大型展览中获得评委和观众的肯定。我们应该分析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利与弊,并就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理念认真研究,以便于为当前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苏轼丰富的书画理论思想中,“寓意而不留意”的书画思想尤为引人注目。苏轼认为对于书画只能“寓意”而非“留意”。因为“寓意”可以寄托情思,其乐无穷,真正发挥书画的“悦人”功用;而“留意”就会爱不释手,执著沉迷,给主体带来消极的影响。故而对于书画应该采取一种“悦”而不“执”的欣赏态度。这种思维方式,蕴涵着禅门“于相而离相”、“住而不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书画是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既在表现技法方面有了一整套创作规范,又在作品的评价方面形成了一种传统欣赏习惯。这种欣赏习惯似不成文的法规,长期影响着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的今天,它时时和各种反传统的艺术思潮发生着“碰撞”。这种传统欣赏习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了解、研究这种传统欣赏习惯,对挖掘、整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和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院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教育模式:以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础课,而忽视书法作为中国画教育的特殊,从而排除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地位,使当代中国画相比于传统中国画缺少了许多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因此以书法代替素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正时期的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芥川一生收集了许多包括中国书画名家的作品在内众多的书画作品,在他的文章中也有许多与书画相关的作品,可见芥川对书画的爱好在其文学素养的形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苏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3):15-18,23
王文治是清代书法史上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有"淡墨探花"之誉。若进一步对这个人物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他是个奇才,不仅是当地科举中有名的成功人士,名震京城,更是在书画、诗文、音律、文化交流中做出贡献的著名人物,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的徐渭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一位开天辟地的创新性人物,他的书画是在怎样的社会大环境与小环境中形成的,历代的研究者往往多从结果中进行研究,而忽视了产生这一结果的内在原因.本文简述了徐渭书画转型性特征,并试图找出造成这一形式转型的各种动力因素所在,认为哲学上的心学转型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宋代书画市场昌盛的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促成宋代书画市场兴盛的条件以及特征。认为良好的人文环境,城市经济的发展,艺术消费群体的扩大等,是宋代书画市场兴盛的主要条件。职业书画师、职业中介商、固定交易场所以及赝品市场的出现,代表了宋代书画市场的繁荣状态。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书画题材诗文是文学、书法和绘画三种艺术的融合,并由艺术层面上升到哲理高度。苏轼主张“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与造物者游”,艺术上以“常理”论书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