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刁国强 《科技信息》2011,(11):I0204-I0204,I0232
二十世纪是中西文化真正全面交流的时期,西方写实素描技术在中国画教学中得以广泛普及。素描造型能力的运用对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拓展了写意人物画变现技法。写意人物画争论的焦点始终在于"笔墨"和"造型"。素描造型能力如何更好的运用于写意人物画中是关键问题。而提高造型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书写性是由中国传统审美与文化而孕育并产生出来的绘画言语与技法形式,它贯通了中国形而上的气、道、形、意、韵等思维方式,并以形而下的骨法用笔、线面结合等笔墨线条与笔墨效果呈现,追求笔墨的文化内涵,营造一种尚意的自然境界。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书写性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笔墨语言与技法的体现,是诗歌的境界、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并能激发人们共性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物画发展历程表明,装饰意蕴作为一种风格,一直存在于中国画,特别是传统水墨人物画之中,并日趋丰富、完善、发展。本文通过对线条、色彩诸多画面因素出发,并着重探讨其在艺术形式上的表现手法(夸张,节奏感,韵律感),对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所呈现、暗含和折射的装饰精神进行一定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胡轶男 《长春大学学报》2012,(7):887-888,902
当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动画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动画创作也因此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许多创作者正积极探索通过三维技术来创新改变水墨动画的形式,将各种先进的动画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水墨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艺术。在水墨人物画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线的表现与用笔 ;二、造型艺术的处理与表现 ;三、笔墨关系的处理与表现 ;四、写意与写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墨人物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造型与结构的体现,造型与线的转换、结构与墨色的表达,在学习和创作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如何造型,如何用笔,用线,用墨,问题同一,观点各异,由此才产生不同的风格和手法,并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王平 《晋中学院学报》2002,19(2):123-124
中国水墨人物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造型与结构的体现、造型与线的转换、结构与墨色的表达 ,在学习和创作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如何造型、如何用笔、用线、用墨 ,问题同一 ,观点各异 ,由此才产生不同的风格和手法 ,并创作出不同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论述当前传统笔墨派水墨、学院派写实主义水墨、实验水墨三种中国水墨画类型的现状以及它们在高校美术本科教学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的利弊,指出了在中国画教学中导入“实验水墨”的美学意义和技法意义,论证了“实验水墨”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论述当前传统笔墨派水墨、学院派写实主义水墨、实验水墨三种中国水墨画类型的现状以及它们在高校美术本科教学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的利弊,指出了在中国画教学中导入“实验水墨“的美学意义和技法意义,论证了“实验水墨“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文革"时期的水墨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笔墨越来越依附于对结构的表达,并成为一种新的造型因素;色彩也越来越光滑红润,突破了以往文人画的创作模式,扩大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范围。同时,画家为适应时代主题,以新的表现因素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强调线条对质感、量感、立体感、空间感的表达,注重对整个画面情节的描叙。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不可能凭空出现,它必定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发芽并成长成型的,水墨山水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于唐代,也是如此。文章认为水墨山水之所以出现于唐代,是因为此时的水墨山水完成了“道”与“器”的统一。在文化空前开放的大环境中,儒、道、释三家文化交融并促使了水墨山水物以所载之“道”的成熟;墨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使其成为阐述此“道”最合适的形而下之“器”;而山水技法的进一步完善,则为形而上之“道”的阐述创造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传统水墨画的技法和思维以及表现形式、画面的结构特点等,创造现代先进的三维技术动画,将中国传统水墨画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更好地在现代视频制作、动画作品中展现出来。先进的三维动画技术手段,在视觉效果上使水墨画更加清晰,更具有韵味,也更体现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3.
美术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历代艺术家在探索中饱尝着创新和回归、借鉴和扬弃、肯定和否定、迷茫和清晰的苦与乐.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代表着中国人物画发展方向的三个重要人物徐悲鸿、蒋兆和、周思聪的艺术特点的剖析,使人们更加清晰地领略到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脉络,引领我们去创造中国人物画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笔人物画以它特殊的笔法、程式化、平面化等独具魅力的表现形式,强调了一种理想的、和谐的、高度概括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15.
水墨画的色彩变革是中国画创新的重要内容。更新理念 ,立足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中科学的色彩原理 ,从现实社会与大自然美景中获得艺术灵感 ,创造出无愧于民族与时代的新型中国画艺术 ,是当代中国画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写意画以笔墨为主,用笔写形在于传神,气韵生动依赖于笔墨,放弃笔墨就失去了中国写意画的灵魂。由此 从十个方面对中国写意画创作中如何运用笔墨进行阐述,旨在提高绘画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突破了传统审美模式统一、单调和程式的局限,而处于一种兼容开放的状态,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全新创作语言.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大方面来研究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语言的拓展与创新,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物化是画家的主体和创作对象的客体合而为一的境界,就是物我合一的境界。画家只有进入了物化境界,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物化是画家的主体和创作对象的客体合而为一的境界,就是物我合一的境界。画家只有进入了物化境界,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