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针对土地开发项目中环境成本的评估问题,运用熵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及灰色预测等方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以北京市为例,综合运用EXCEL,MATLAB,SPSS等软件,通过数据求解与分析对不同规格土地利用项目的实际成本效益进行评估,对土地利用项目的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最小方差法在甘肃省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2000年甘肃省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最小方差法,在全面分析了甘肃省81个县(市)土地利用结构类型的基础上,对甘肃省土地利用进行了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可划分为陇东黄土高原、陇中黄土丘陵、陇南山地、甘南高原和河西走廊5大土地利用区,这不仅揭示了甘肃省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而且也为全省的农业区划和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用河南省南阳市主城区1990、2000、2010年3个时期的遥感影像,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阳市土地利用类型以居民地、耕地和裸地为主,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大量耕地转向裸地和居民用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地上空间越来越拥挤,人们逐渐开始对城市进行立体开发。地铁的发展对解决城市交通运输拥挤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贯穿城市的大动脉,对城市空间的规划使用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车站设计的实际情况,探讨地铁建筑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掌握全市低丘缓坡土地数量及分布情况,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全面促进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玉林市开展了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潜力调查。一、技术性分析以区为单位,应用GIS技术,将该区域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成果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提取低丘缓坡土地空间分布信息,统计可利用低丘缓坡的地类、面积。  相似文献   

6.
从土地利用规划业务的内容和特点分析出发,探讨了土地利用规划业务涉及的多源
数据管理、动态流程定制、空间历史回溯、规划预警、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工作
流、MIS 和GIS 有机集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设计和实现了规划数据动态更新和业务信息一
体化的平台,并应用于天津市土地规划实施工作. 实践表明该方案有效,设计的平台功能完备
且性能较强,对促进土地规划业务的自动化、规范化以及提高工作效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征地补偿标准不断提高,但因征地产生的社会矛盾并没有减少,而在国外,由此而产生的问题相对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征地补偿进行深入探讨.国外在征用土地时其土地用途是明确的,其法律不仅规定对被征土地进行补偿,还考虑了被征土地利用后,对相邻土地产生的影响.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法通则》等法律对相邻权也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征用土地时,由于土地利用规划不明确或者是先征地后规划的原因,没有考虑被征土地再利用对周边土地的影响,因此在《土地管理法》中没有具体体现对相邻土地的补偿问题.通过对征地红线外补偿的法理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征地法律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利用和实现土地优化配置的关键,而城市总体规划则在指导城市建设及引导城市建设管理协调发展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这两个规划都以国民经济长期发展规划为依据,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其空间资源为原则编制的,应予充分的协调。在广泛收集有关河池市两个规划资料的基础上,该文仔细分析了河池市两个规划之间存在的问题和分歧,对两个规划就城市人口规模、城市用地规模、城市布局及用地发展方向进行了具体的协调工作,并提出了两个规划协调过程中的若干技术方法以及实施协调方案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综述法、归纳总结法、举例说明法,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作了分析、总结和思考,为规划进一步落实和下轮规划编制提供借鉴.认为:(1)前两轮规划为新一轮规划提供了基本的框架;(2)新一轮规划内容丰富而全面;(3)此次规划仍然存在隐忧亟待解决.结论为:对于规划的编制需要系统性全面考虑,在规划的落实上需要多部门联动配合.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土地供需矛盾、利用效率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采用极差标准化法、熵值法、耦合协调等,对2006—201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耦合协调、综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2006—2016年,17地市的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土地利用效益波动态势较为明显,空间上呈现"济南—青岛"双核格局.(2)研究时段内,耦合度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上升幅度为0.001~0.029 6,但整体处于中高度耦合阶段;协调度整体稳步上升,上升幅度为0.010~0.045 8,但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轻度失调阶段;呈现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异格局.(3)整体上,土地利用效益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两者间的差距趋于收敛.研究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存在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充足矛盾,亟需调整城镇化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实现二者的良性共振.  相似文献   

11.
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决策专家系统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决策专家系统的构造原理与设计方法.系统可对土地合理利用规划方案进行地学专家级的评价和决策,并对区域综合治理和区划提出几种可行性建议供用户选择.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例,阐述了流域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决策专家知识的表示方法,以及专家系统中知识表示的基本规则和知识库中专家知识的组织方式.此外,还讨论了推理规则的设计原理和推理规则的组织方法及推理算法.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体系的优化与重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背景与学科特色基础上,对该专业土地利用规划课程组教学计划修订、课程组定位、课程体系优化等诸方面教学改革实践进行详细研究,并借鉴、比较和分析研究了南京农业大学等五院校土地规划课程组的课程建设情况,据此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内容优化设计的四条原则。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经结束,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已经颁布。为严格执行有关耕地的保护政策,尤其是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需要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为推进基本农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管理效能,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加快开展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38号)。要求适应基本农田数据的日常维护、年度更新以及动态管理的需要,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等相关规定,遵循《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 1032-2011)基本要求,进行市级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4.
日本旱地农业的几种立体种植方式河南省农科院冯勇摘译日本国人口多,土地少,人均相对占有农业耕地少,为了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立体种植方式,使农业生产变平面用光为立体用光,变单层次利用为多层次利用,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可提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0,2005和2010年三期TM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威弗-托马斯组合系数和区位指数等土地利用结构定量分析指标,对福州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福州未来15年土地利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福州土地利用程度整体较高;土地利用特点区域空间差异明显.其中,仓山区土地利用类型最丰富,晋安区土地利用优势度高,马尾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幅度最大.预测到2025年,福州城市建设用地持续扩展并还将占用大量耕地.  相似文献   

16.
城市扩张是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近郊区为研究区,应用空间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1985年、1995年、2005年、2010年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尤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从空间发展角度探讨了成都市的扩张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985—2010年成都市的城镇用地从152.5km2增加到441.1km2,年增长速度为11.5km2.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张方式从沿主城区呈环状向外扩张到点轴式的扩张方式,再到以新城区为主要扩张方式演变;近25年来,成都市城市扩张主要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占城市扩张面积的64.43%,其次占用较多的是农村居民点,占城市扩张面积的35%.  相似文献   

17.
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之际,选择8个城市作为整体来研究城市群的土地利用问题,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城市群的承载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立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采用变异系数法和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法对湖南省"3+5"城市群8个城市土地承载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湖南省"3+5"城市群按照土地综合承载力测算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的承载力区域,即超载区、满载区和可承载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土地承载力的因素,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土地生态保护、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等提升土地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1898~2017年哈尔滨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利用ArcGIS为研究手段对哈尔滨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图进行矢量化并分析,进而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哈尔滨市主城区扩张具有阶段性;各类功能空间占比波动发展并趋于稳定;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方式为向心式、离心式与扩散式并存;行政区功能逐渐趋于明晰,发展至今各个行政区行使各自的功能;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近现代出现的空间置换效应明显;历史因素、社会经济、政府政策均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有限的土地资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城市边缘区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成为了相关专家和学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相关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1990年土地详查基础上,以1:5万TM影像为研究的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原理与方法,通过确定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编图和面积量算及结果分析等工作,对横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调整,并就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