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顶真修辞文本模式在古令汉语中都是常见的,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修辞现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性地对汉语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作了描述,同时也首次从心理学上对顶真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及其表达接受效果作了学理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顶真修辞文本模式在古今汉语中都是常见的,是一种值得注意和研究的修辞现象。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性地对汉语顶真修辞文本的类别系统作了描述,同时也首次从心理学上对顶真修辞文本建构的心理机制及其表达接受效果作了学理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英语广告主题句句式的分析,探索其翻译的方法,以实现经济学意义上的追求效用最大化.文章指出,广告的创作人员是通过对英语音韵、词汇、句式和修辞进行语用选择来制作广告主题句文本.而广告主题句除了在词汇的选择、修辞的运用上巧妙精细之外,在句式的选择上也是相当讲究的.  相似文献   

4.
修辞的运用既是一种民族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学和文化现象,当代流行歌曲走红的背后,除了歌曲外在的作曲配乐之外,流行歌曲中的歌词更是一个极其独特的存在,尤其是美妙的修辞手段在歌词语言中的运用,充分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和心理需要。本文主要从消极修辞、积极修辞两个方面来分析林夕歌词中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语音层面修辞要求译名响亮上口,进而符合音韵意象特点,词汇层面修辞要注意符合词汇引申意义.心理层面修辞即利用人们的心理规律,使译名求得心理共鸣.在此基础上进入审美层面修辞,综合考虑各种情况,使译名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6.
广告语的超强修辞特征。要表现为主观心理上的强烈修辞意识和客观形式上的强烈修辞色彩。广告语强烈修辞意识不仅体现在广告语的创作过程中,而且体现在受众对广告语修辞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广告语强烈的修辞色彩表现为:广告语普遍突破了自身的文体限制;广告语具有定位语境和因素语境的双重语境特征;广告语具有“不择手段”和“极言其美”的倾向。  相似文献   

7.
修辞学论域重要研究对象--汉语对偶修辞一直被人们关注,之前人们主要研究的是其修辞功能和审美效应.从认知研究新视角出发,以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观点"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关系推理"为理论框架,探讨了支配对偶运用的深层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8.
从修辞的心理学基础来看,修辞实质上就是人们在人格理论的三个活动原则(维乐、维实和至善原则)的指导和控制下,对语言的一种创新活动,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一种方式;辞格就是人们给各种创新后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或创新方法贴上的标签。由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不可分性,不太可能找到一个准确的、统一的标准对辞格进行细致的分类。但可从使用修辞的心理动机出发,把辞格大致分为维乐、维实和至善三种辞格,以突显辞格在使用动机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9.
"绝无仅有"(暂名)是一种看似矛盾而有着强烈、鲜明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本文针对这一修辞方式的表达效果、分类以及使用条件作了一些思考,在它的使用这一层上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汉语修辞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所追索的也是这个民族灵魂深处的企盼.研究汉语修辞,必须站在文化与历史的层面上,这应该是深入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汉语修辞的文化底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修辞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所承载的是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它所追索的也是这个民族灵魂深处的企盼.研究汉语修辞,必须站在文化与历史的层面上,这应该是深入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个修辞的海洋.大量修辞文本的存在将小说点缀得生动形象,成为无法超越的文化瑰宝.然而,这些修辞文本在英译过程中却会受到不同译者的心理文化结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效果.从<红楼梦>的两部最为成功的译本中对于回目修辞的处理可以看出修辞心理学在修辞文本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3180个外国电影的中文译名,并从翻译学的角度看中文译名的民族特色.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种文艺语体的翻译,要求符合受众的民族心理,体现其民族特色.这主要体现在汉民族的文化特点上,并通过修辞美表现出来.主要有音乐美、联系美、奇特美、均衡美、形象美、经典美和含蓄美等,这些美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也是我国修辞的重要的源头,体现了先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本文采用了修辞和艺术结合的视角,从“赋的修辞艺术”等6个方面进行论析,以见《诗经》修辞的成熟程度及对后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修辞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认知活动。修辞的美体现在多维度的和谐,包括语言自身的和谐、语言与外部世界的和谐以及说写者与听读者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语法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是表达一种修辞的效果.该文从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形式及产生的修辞效果两个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并且分别对几种活用情况所形成的修辞效果和存在于词类活用之中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认知活动,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影响着语义结构和语言的表达,借代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它的构建和理解同样跟人类的认知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文章试图从人类的认知方式--原型模型、转喻及心理语境等方面考察借代辞格产生的动因.  相似文献   

18.
模糊修辞学是研究运用语言模糊性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学科.而模糊修辞手段的无限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给读者提供了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使人们置身于一种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艺术境界中.本文从模糊修辞的构成手段上,通过对比探讨英汉模糊修辞的审美功能的共性即模糊修辞的含蓄美、情感美、形象美以及和谐美,从而增强英汉语言表达的艺术魅力,提高说话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修辞论的角度重读影片《英雄》,可以发现张艺谋艺术追求上的一个明显转变——即从"变叙事"和"寓言体"向"大叙事"和"象征体"的回归。而引发这一转变的动因,则是当代意识形态的现代性焦虑。这是一种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的矛盾心理,影片运用艺术手法为缝合这一心理缝隙提供了一个想象性的修辞方案,但依然还是露出了力不从心的缺口。  相似文献   

20.
小说<神木>中的人物符号之间存在着两种修辞化的关系:杀人者与杀人者之间是隐蔽的集团化关系,被杀者与杀人者之间是显性的血缘化的关系.同时这两种关系导致了人物走向不同的修辞幻象:杀人者在自我身份的认识上完全丧失了"真我"而走向杀人,被杀者在虚假的血缘化中不断走向真情.因此,运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的理论才能真正解读小说<神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