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精神损害是对人的生理、心理或其中某一方面的侵害,是对公民和法人及其他权利主体的精神利益的损害,是相对物质利益损害而言的无形的非财产损害。精神损害赔偿是权利主体因其精神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求侵害人赔偿的一种责任制度,精神损害赔偿具有抚慰性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各国的立法、判例开始呈现出对因违约引发的精神损害给予赔偿的发展趋势。并非所有的违约所造成的精神损害都是不可预见的,精神损害的产生也并非与侵权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违约并不当然排斥精神损害赔偿。在一些订立合同时即可预见到精神损害的场合,特别是以获取精神利益为目的的合同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允许受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损害的类型与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损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精神损害的特征及其法律意义,为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数额幅度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4.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公务给相对人造成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既是我国宪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行政精神损害案件的发生,给我国行政精神损害的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还存在很大缺陷,亟需完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义成  王晴  盛景军 《科技信息》2009,(15):389-389,235
我国新修订的国家赔偿不仅赔偿受害人的直接财产损失和直接人身损害,还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害,与以前的规定相比进步多了。然而不少人对国家赔偿应包括精神损害的必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认为。从对自然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及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受保护等角度看.国家赔偿包括精神损害和间接的财产损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具体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确立有其必要性,并且其适用范围应进一步扩大,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也应有所限制,而又确定时要给与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赔偿标准应从损害程度、损害结果、致害人、受害人、客观方面、双方主观方面等角度综合确定。  相似文献   

7.
论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对人身损害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明文规定,但这种损害事实上存在,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从理论上、实践上来看都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应当予以确认,并制定出原则,以完善我国的民事立法。  相似文献   

8.
作认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应从人身权、主权范围等方面进行扩大,精神损害抚尉金的确定应参照刑法量刑原则,赋予地方立法权和法官自由裁量权,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条件除应具备一般损害赔偿的条件外,还应具备四个条件:一、必须有精神损害的事实,二、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三、主观方面表现为复杂形态;四、必须有主责任方式难以难以弥补精神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饮酒人群中精神、躯体和社会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定式问卷调查,以DSM-Ⅲ-R为诊断标准。结果 饮酒所致精神,躯体和社会功能损害发生率分别为33.37%,19.07%和19.90%。结论 控制过量饮酒是大学生酒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1.
依照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对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给相对人人身权造成损害,国家只对受害人人身权中的物质性损害进行赔偿,而对其精神性损害则不以支付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赔偿,对这一法理问题进行分析,结论是应当对精神损害纳入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12.
环境侵权的精神损害是区别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的一种精神利益的伤害,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目前已成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环境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无论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不足,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加以完善,以期能更好地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根据我国精神损害普遍存在的实际状况,应当扩大精神损害金钱的赔偿范围,国家的精神损害赔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神经精神系统的损害。方法:对103例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病例采取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有明确一氧化碳中毒史,经一段清醒期,出现精神恍惚,反应迟钝,缺乏主动性,认知、定向力缺损,人格不完整.智能衰退,并有显著的运动障碍,行动缓慢,震颤,强直,肌张力障碍,肢体瘫痪等脑弥漫性损害症候群。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后可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的损害,且易误诊,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类型、分类的目的在于揭示各类精神损害的特征及其法律意义,为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和数额幅度提供根据.  相似文献   

16.
近日公布的国家赔偿法草案首次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了《国家赔偿法》的范围,但是精神损害具有不可度量性以及因主体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因此在精神损害赔偿标准问题上就遇到了许多技术困难。积极探索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高涨,医疗损害还可以表现为对患者隐私权、名誉权的侵害。因患者的伤亡、人格权的侵害还给患者家属带来财产和精神上的损害。[1]损害可以分为财产损害和非财产损害,其中财产损害有又可以分为积极损害(直接损失)和消极损害(间接损失),非财产损害就是精神损害。笔者将依据这种分类对医疗损害赔偿进行阐述,将其分为积极损害赔偿、消极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三项内容来分别叙述。  相似文献   

18.
单纯违约能否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学术界争议话题,存在着肯定说与否定说,司法判决和理论通说均持否定说,而《民法典》第996条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合同守约方在人格权遭受严重精神损害时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失,具有里程碑意义。但该条款的责任性质、损害认定、赔偿数额等仍有待明确。采用实证分析法,对1295个合同纠纷案的总体特点、原告诉求、判决结果进行分析,以发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适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路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有确立的必要,应当是将第九百九十六条界定为违约性质,并调整为合同编下。  相似文献   

19.
张建刚 《奇闻怪事》2009,(2):126-126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即指民事主体因其精神性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使其精神利益丧失或减损,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是指民事主体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权益和身份权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抚慰金是精神损害之法律后果,其机能在于抚慰、补充性和制裁性的统一,其算定应依一定原则,综合多种要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