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合理的井网是油田开发所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同规模的河道砂体,开发所需要的井网密度是不同的。研究表明:大型河道砂体规模较大,井网加密后河道形态变化较小,基础井网时就能控制住砂体的分布特征。一次加密井网能控制住中型河道砂体的分布特征,小型河道砂体,砂体不发育,只有二次加密或聚驱井网时,河道砂体的分布才能控制住。其研究成果对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及开采措施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储量价值的油田井网密度优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索油藏井网密度与区块储量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储量价值的最优井网密度计算模型,从而将反映石油储量开发动态的地质参数引入价值评估模型中.最后以胜利油区的采收率公式为基础,将该模型应用到胜利油区典型区块,对典型区块在价值量下的井网密度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个区块都处于过度加密状态.  相似文献   

3.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泄气范围差异大,井网加密优化时气井之间是否干扰以及干扰程度存在不确定性;针对该问题需要开展井间干扰概率模拟方法研究。为此,提出使用干扰井数比例和干扰储量比例两个指标衡量干扰程度大小;并基于地质统计原理和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相邻气井两种井间干扰模式下干扰储量评价数学模型,形成了不同井网密度时井控储量概率、干扰井数比例概率和干扰储量比例概率模拟评价流程。以苏里格某区块为例探讨了井间干扰程度随井网加密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井网不断加密干扰井数比例迅速增加,并很快达到接近100%的水平,干扰储量比例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干扰井数比例;而且同一井网密度时干扰储量比例小于干扰井数比例。合理井网优化应更加侧重对干扰储量比例的考量。实例模拟结果与矿场动态相符,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评价井间干扰程度,为井网优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致密砂岩气藏中,多层叠置连片分布的透镜状砂岩气藏约占一半,井网加密是此类气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关键。该文介绍了国外两种可以进行快速评价的井网加密技术:地质统计法和“移动窗口”法。然后通过大量实例分析,探讨了井网加密时机、加密程度和加密效果:动态确认具有加密潜力,即可实时井网加密;加密后井网密度约等于气藏范围内地质统计泄气面积的中值;采收率可以提高到50%以上,Rulison气田甚至达到75%。最后以我国苏里格气田为例,分析了苏6井区井网加密潜力,认为利用直井开发极限井网密度可以达到0.24 km2/井,采收率可以在目前基础上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5.
石油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油田开发的成败受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的建立正确与否影响重大。通过多年的分析,发现利用递减法、水驱曲线法可对井网条件下的采储量进行确定,再通过油田动用的地质储量可对该井网密度下的采集率进行确定。  相似文献   

6.
文慧俭  杨成  马世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8(18):4170-4174,4185
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区井距由开发初期的500—600 m,缩小到目前的一百米甚至几十米。加密的井网为恢复砂体原始的空间展布特征成为可能。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描述,利用密井网开发区的测井、录井及各种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认为松辽盆地萨尔图油田葡萄花油层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通过对1 000多口井的详细解剖,提出了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其它地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参考,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内剩余油挖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区井距由开发初期的500-600m,到目前的一百米甚至几十米,加密的井网为恢复砂体原始的空间展布特征成为可能。本文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利用密井网开发区的测井、录井及各种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认为松辽盆地萨尔图油田葡萄花油层的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通过对1000多口井的详细解剖,提出了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其它地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参考,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内剩余油挖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期物源区周缘的古陆特征、重矿物特征、稀土元素富集规律的研究,分析沉积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总结不同类型源-汇系统的控砂机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南部及南部物源的影响较小,控制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带及沉积特征;不同的沉积相类型控制着不同的砂体发育特征及不同的砂体叠加样式,其中冲积扇为多个砾石厚旋回叠加的巨型砂体,河流相为数个偏粗碎屑中厚旋回叠加的大型砂体,洪泛平原为数个偏细碎屑中等旋回叠加的中型砂体。研究认为,源-汇系统理论不仅为不同沉积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不同类型斜坡型砂体叠加样式的时空耦合控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吉林油田英东萨尔图油藏已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在稳定并提高单井产量的背景下,综合应用油藏精细描述、室内实验分析、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储层敏感性、井网加密潜力、剩余油分布、水驱采收率以及油藏动静态的关系等重要方面进行了客观评价。并首次提出了“小层储量集中度”和“砂体储量集中度”两个开发地质学概念,分别用于量化开发矛盾的转移和实践中对高渗段进行封堵的地质倾向性。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认识英东萨尔图油藏的注水开发工作和明确下一步挖潜思路,提高开发效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储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塞油田长 6储层属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 ,储层分布广泛 ,厚度稳定 ,为正反旋回砂体叠加沉积 ,是一个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 .通过大量的室内分析资料 ,对储层的沉积特征、孔隙微观结构特征、物性分布特征以及在纵横向上的差异作了深入的分析 ,对渗透率剖面进行了综合分类 .长 6特低渗储层渗透率剖面主要分为三大类 ,不同的剖面类型对油井产量及注水开发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分析可为特低渗油田控水稳油及稳定产量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  相似文献   

11.
国景星  李钧  王泽  龚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9):8148-8161
孤岛油田南区馆5-6砂层组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主要发育的沉积微相有心滩、河道充填及溢岸砂。因河道频繁迁移摆动,砂体之间相互切叠,导致砂体内部构型复杂多变,严重制约了油田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剩余油挖潜,迫切需要开展构型的精细解剖,深化对单砂体的叠置关系及分布规律的认识。采用储层构型分析方法将辫状河砂体划分为6个构型级次,重点对单一辫流带级次、心滩及其内部级次进行构型解剖。依据河道砂体在垂向上切叠模式的差异,对辫状河道进行垂向分期。利用河间沉积、河道顶部高程差、测井曲线形态差异,横向上对单一辫状河道进行侧向划界。在经验公式的约束下,利用测井响应特征、相对高程、剖面形态、落淤层产状的差异,准确识别心滩位置和形态。对单一辫流带和心滩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了适用于稀井网条件下的单砂体识别经验公式。选取密井网井区典型的心滩进行实例解剖,分析不同类型心滩的沉积作用、厚度变化、发育位置和内部落淤层展布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不同类型心滩的判别和具有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娇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356-4359
摘要:特超稠油油田进入蒸汽吞吐中后期后,预测剩余油分布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油藏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为核心,根据古城稠油油田储层特征,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并对区块地质储量、采液量、采油量、注汽量及单井生产历史进行了拟合,综合应用剩余油储量丰度、砂岩有效厚度、渗透率和沉积微相类型等4个指标,制定剩余油的分类评价标准,分析BQ10断块中部区块H3Ⅳ9层的剩余油分布状况,为下步调整挖潜提供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吉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2441-2445
为搞清吉林油田花敖泡地区青一段储量分布情况,为勘探部署工作提供更好的理念依据。通过对花敖泡地区沉积特征、砂岩分布特征、成藏条件、油水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确定了该区砂体及油水分布情况、油藏类型。花敖泡地区在青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受西南部沉积体系控制,砂体主要分布在Ⅱ—Ⅳ砂组。油层主要分布于Ⅲ、Ⅳ砂组。本区存在两种油藏,即岩性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4.
新民油田目前已经处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水关系复杂,注采矛盾显著,采收率大幅降低,亟待开展精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以新民油田民1区块扶余油层为研究对象,基于单砂体精细刻画工作,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开展单砂体层次的剩余油分布研究,进而分析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剩余油分布特征体现在层间差异、层内差异和平面差异等方面;沉积微相、沉积韵律、单砂体叠置关系、废弃河道遮挡、断层封闭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因素单一或组合控制剩余油的分布;层间差异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层内差异主要受沉积韵律等因素控制,平面差异受控于单砂体叠置关系、废弃河道遮挡、断层封闭及注采井网不完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永北地区砂砾岩油藏储量丰富,然而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沉积期次划分和砂体分布样式研究不够精细,影响了该区油藏评价与开发.综合运用岩心、测录井、地震等方法,建立研究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构型的分级方案,总结了构型单元类型及其特征,井震综合刻画了4~5级构型单元的空间分布样式.其中8砂组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舌状体构型单元,辫状沟道砂砾岩整体呈退积式交错叠置分布;7砂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朵叶体,水下分流河道呈进积式冲刷切割与叠置分布.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地区的油藏评价与开发生产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6.
塔河油田九区三叠系油气藏隔夹层识别及其展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夹层的分布特征是厚油层层内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针对塔河油田九区三叠系油气藏阿克库勒组阿1段厚层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综合岩心、测井资料,将其内部隔夹层划分为泥质和钙质两类,建立两类隔夹层定量划分标准。根据研究区的沉积环境确定了隔夹层的分布特征,综合水平井资料和局部密井网区隔夹层对比结果确定其平面展布范围。优选示性点模拟方法对隔夹层的展布进行随机模拟,再根据隔夹层分布特征修正随机模拟结果,最终人机交互建立确定性的隔夹层三维地质模型。隔夹层研究成果为油藏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7.
探讨川西拗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带演化与砂体展布特征,旨在为优质储层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基于钻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以新场地区须二段为例,通过对其沉积微相演化规律与砂体展布特征的系统研究,揭示砂体聚集规律,并阐明其主控因素.研究表明:须二段发育4类重点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河口坝受海平面约束间接性发育,分流河道间存...  相似文献   

18.
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的致密岩性气藏,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利用确定法难以客观评估储量风险。为此以气田X区为例,采用概率法开展储量风险评估研究,通过各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和多次随机模拟计算,定量评估气藏参数的不确定性和不同风险对应储量规模,结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明确气藏主要风险因素,优化地质模型计算的储量结果。研究表明,(1)概率法模拟计算的地质储量概率分布,提供了不同风险下的地质储量,有助于投资决策和开发方案制定;(2)参数变量的敏感性分析能确定影响各层储量结果的主要参数,对参数敏感性进行排序,估算变量变化区间对储量结果的影响,实现缩短储量评价周期和提高评价准确性;(3)地质模型储量与概率法的基准储量(P50)进行对比,结合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调整模型属性参数,优化后的X区各小层地质模型储量与基准储量的误差均在10%以内。概率法对岩性气藏给出不同风险下的储量规模,能客观评估储量风险,优化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9.
南泥湾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含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南泥湾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认识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对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含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决口扇等6种沉积微相,其平面展布由北向南呈鸟足状。结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该区长6油层组含油砂体的骨架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