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探讨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不同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差异及其与抗药性的关系,我们选用室内饲养的烟粉虱SUD-S敏感品系和6个田间抗性种群,采用酶标板酶动力学法测定了各品系(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对抑制剂的敏感性反应以及抑制剂存在时各抗性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结果表明:在抑制剂浓度为300μmol/L时,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基本上被完全抑制,可以明显地区分敏感品系与田间抗性种群。在抑制剂浓度为2000μmol/L时,各抗性种群个体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差异明显,其中ZZ-R种群和FZ-R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相似,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布在1.00~1.80mOD/min之间;SM-R种群和ND-R种群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频率分布也相似,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布在0.40~1.00mOD/min之间;LY-R和NP-R种群大部分个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残余活性分别分布在1.00~1.60mOD/min和0.80~1.20mOD/min之间。各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高残余活性(大于1.00mOD/min)个体频率与对敌敌畏的抗性水平之间具有...  相似文献   

2.
3种农药对花鲈抗氧化酶和乙酰胆碱酯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体外方法,研究了敌敌畏(Dichlorvos)、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和氯氰菊酯(Cypermethrin)等3种农药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肌肉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氧化酶的急性毒性效应.浓度为50、200、500、1000mg/L的3种农药分别与花鲈肌肉和肝脏匀浆液在25℃孵育0、30、60、90min后,测定各酶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AChE、GPx和GST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对SOD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类Fenton试剂用于烟气脱硫的高效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铁法脱硫的基础上引入过H2O2,对铁粉和H2O2组成的类Fenton体系进行了烟气脱硫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实验室简易鼓泡吸收罐,考察了过H2O2质量浓度、铁粉用量、进口气速和进口SO2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2O2的质量浓度可低至6g/L;铁粉用量为4.2g/L时处理效果稳定;在气速400L/h下,该法脱硫效果能达到99%以上;SO 2进口体积分数对脱硫效果影响不大。填料塔小试结果与简易鼓泡吸收罐反应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添加铜镉锑对锌粉置换除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添加铜、镉、锑的条件下,对锌粉置换除钴深度净化硫酸锌溶液进行研究。考察初始铜离子浓度(ρ(Cu2+)0)、初始镉离子浓度(ρ(Cd2+)0)、锌粉用量、温度和搅拌转速等因素对净化除钴速率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Cu2+不仅能提高除钴速率和效果,同时也能减少锌粉用量;同时添加Cu2+和Cd2+,除钴效果比单独添加Cu2+时更好。试验确定的最优除钴工艺条件为:ρ(Cu2+)015 mg/L,ρ(Cd2+)015 mg/L,酒石酸锑钾3 mg/L,锌粉2 g/L,温度85℃和搅拌转速300 r/min。  相似文献   

5.
MB(A2/O)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将MBR和A2/O工艺相结合的新型MB(A2/O)反应器,研究了MB(A2/O)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分析了其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出水COD小于20mg/L,平均去除率达93.80%;NH3-N质量浓度小于8mg/L,去除率可达88.42%;TN质量浓度小于30mg/L,去除率达46.05%;TP质量浓度小于0.3mg/L,去除率达94.70%.试验表明,MB(A2/O)反应器在保留对其他污染物良好去除效果的同时,对TP有极高的去除率,处理后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Fenton氧化法用于低可生化性石化废水预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nton试剂作为含高浓度硝基苯的石化废水的前处理方法,在pH=3.0, ρ(H2O2)=500mg/L, ρ(H2O2)/ρ(Fe 2+ )=6,反应时间150min条件下,废水中的硝基苯得到有效去除,其生化性得到较大的改善,BOD5/CODCr的值从最初的0.03提高到0.47。 氧化还原电位(ORP)对Fenton 氧化过程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当ORP达到最大值时,表明体系中H2O2完全消失;当ORP随后出现最低点时,表明Fenton氧化作用完全结束。研究还发现,H2O2在体系中消失后,废水的可生化性还在提高,这表明该体系中还有其他氧化物种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乙酰胆碱酶、酰胺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0和8.5。pH值对闳酸酯酶活力影响较小,酰胺酶和羧酸酯酶反应速度在反应开始60钟内,仍在线性范围,乙酰胆碱酯酶反应速度在反应开始的8分钟内呈线性关系。羧酸酯酶、酰胺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Vmax分别为551.81(nmol/mg,mln)、5.25×10~(-4)(μmol/mg.min)和20.36(nmol/mg.min);km分别为5.52×10~(-5)(mol)、1.18×10~(-3)(mol)和8.33×10~(-3)(mol)。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碳源对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耦合好氧氨氧化菌(AOB)以及ANAMMOX菌耦合短程反硝化菌脱氮性能的影响,在进水NH_4~+-N与NO_2~--N质量浓度比为1.0∶0.6和KHCO3质量浓度为1.25~2.50 g/L的条件下运行系列ANAMMOX耦合AOB血清瓶。研究结果表明:当KHCO_3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g/L和2.50 g/L时NH_4~+-N去除率为100%,可积累NO_2~--N质量浓度达12.0 mg/L以上。在进水质量浓度ρ(NH_4~+-N)/ρ(NO_3~--N)为1∶1的条件下运行ANAMMOX耦合短程反硝化序批式反应器(ASBR),第80 min时NH_4~+-N去除率为100%;当进水质量浓度ρ(NH_4~+-N)/ρ(NO_3~--N)为1∶2,COD质量浓度为405.1 mg/L时,最高可积累NO_2~--N质量浓度达82.2 mg/L,第120 min时NH_4~+-N去除率为100%;当ASBR中过量通入NO_3~--N时,可使NO_2~--N的积累时间延长,此时颗粒污泥形态较完整。ANAMMOX耦合短程反硝化菌可利用葡萄糖作为电子供体进行短程反硝化,经过葡萄糖驯化后,NH_4~+-N去除率提高到43.8%。  相似文献   

9.
荧光探针自组装膜对久效磷农药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CdS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将巯基丙酸稳定的CdSe、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通过静电吸引法,层层组装到石英表面,构建一种荧光性自组装多层膜Quartz/PDDA/CdSe/PDDA/ACHE/PDDA.利用有机磷农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机理,成功地将自组装膜用于痕量久效磷农药的检测.实验表明,在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16 min,底物乙酰胆碱浓度为8.8 mmol.L-1的条件下,该膜对久效磷的检测限低至48.64 nmol.L-1.所构建的自组装膜稳定性较好、灵敏度较高,可以再生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序批式反应器和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的组合工艺(SBR+SBBR)处理低C与N质量浓度比(ρ(C)/ρ(N))城市污水。原水先进入SBR反应器,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实现高效除磷,其出水进入SBBR反应器进行强化脱氮处理。SBBR反应器通过接种短程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控制适宜溶解氧(DO)质量浓度,实现全程自养脱氮。系统稳定运行期间,原水COD质量浓度为206 mg/L,总氮质量浓度为51.52 mg/L,磷酸盐质量浓度为4.09 mg/L,出水的总氮和磷酸盐质量浓度分别为10.7 mg/L和0.17 mg/L。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组合工艺处理低碳氮比(ρ(C)/ρ(N)=4)城市污水,不外加碳源条件下,出水氮磷均可到达一级A标准。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于维持SBBR反应器合理的DO质量浓度(0.2~0.5 mg/L),持续抑制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增殖,避免硝酸盐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亚铬酸盐滴定法测定高铁酸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亚铬酸盐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建立了高铁酸钾的滴定分析方法,对滴定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用碱度为11~12M的亚铬酸盐溶液测定高铁时,测定结果稳定,与用亚砷盐酸法测的结果一致,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与亚砷酸盐法相比,该法特别适合于低浓度的高铁酸钾溶液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比较了高铁酸钾、次氯酸钠、高铁酸钾与次氯酸钠联用对PVA的降解效果,考察了高铁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投加量、氧化时间、PVA溶液的pH值和初始质量浓度对PVA去除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及黏度测定,对降解产物及其分子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高铁酸钾与次氯酸钠联合氧化PVA时,降解效果最佳;在3.0 g/L,pH值为7.2的PVA溶液中,当高铁酸钾与次氯酸钠的投加量分别为0.32 g/L、3.92 g/L,反应时间为50 min时,PVA的去除率大于98%,COD去除率大于40%;在联合氧化降解过程中,PVA断链成小分子物质,最终降解产物主要为羧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交法得出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高铁酸钾的最佳工艺条件,以FTIR、XRD、SEM、EDS、TEM表征证实其纯度可达95%. 在砷、铅单独及复合污染的处理中比较了K2FeO4投加量、起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实验表明,当砷、铅起始质量浓度为2 mg/L,溶液pH 65,铁砷质量浓度比为16或铁铅质量浓度比为4时,沉淀后水中砷、铅质量浓度均可低于10 g/L;K2FeO4同样能有效处理砷铅复合污染,在K2FeO4投加量为24 mg/L时,对砷、铅的去除率分别为9930%和100%;与单独污染相比,低K2FeO4投加量下,砷与铅的竞争关系明显.通过结合Visual 〖JP2〗MINTEQ化学平衡模拟软件对实验机理进行分析表明:高铁酸钾通过氧化、电中和及表面络合等作用去除水中砷、铅.〖JP〗  相似文献   

14.
新型电极材料高铁酸盐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铁酸盐是新型的电极活性材料,以其作正极的高铁电池是一种可望替代锌锰电池的绿色电池。论述了电极材料高铁酸盐(高铁酸钾及高铁酸钡)的合成方法和工艺,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参数如氧化剂,温度,脱碱剂等。使用XRD表征了高铁酸钾和高铁酸钡的结构,使用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纯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纳米级铁酸盐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简化工艺的化学氧化法快速合成电池级纳米铁酸盐材料,并研究了制备过程中吸收碱液浓度对产品产率和纯度的影响.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六价铁在碱性电解液中的还原特性,比较了Zn-K2FeO4,Zn-BaFeO4及Zn- SrFeO4电池和添加不同添加剂的Zn-BaFeO4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在7 mol/L KOH 溶液中还原电位在0.2 V左右,溶液电极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以BaFeO4作为超铁(VI)电池的正极材料时,电池的放电容量最大,尤其是添加3%KMnO4 2?(OH)2作添加剂的Zn-BaFeO4电池,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高铁酸钾对水溶液中的三价锑进行去除性能研究. 高铁酸钾对水中三价锑的去除包含2步:一是高铁酸钾对三价锑的氧化,二是原位生成的高铁酸钾分解产物对锑的吸附. XRD和FTIR检测表明高铁酸钾的分解产物符合无定型的2线水铁矿,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 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低pH值更有利于锑的吸附;而离子强度对锑的吸附,在pH 3.5 ~5.5与pH 5.5~7.0这2个区间有着截然相反的影响;吸附动力学过程拟合以准二级动力学拟合最好(R2=0.999 1),说明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等温线拟合以Freundlich模型最优(R2=0.980 4),而使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拟合时最大吸附量的理论值可达到129.93 mg/g. 通过吸附前后样品的FTIR表征表明在吸附锑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层络合物和外层络合物.  相似文献   

17.
在黏糊状的高铁酸盐中加入不同比例的稳定剂制备复合高铁酸盐,并将其压成片剂,然后用复合高铁酸盐片剂对不同染料的印染配水进行脱色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高铁酸盐片剂对不同染料印染配水的脱色率最高可达90%以上,可用于印染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用浓碱水溶液中次卤酸盐氧化法制备出黏糊状的高铁酸盐,加入粘土、无水硫酸钠与高铁酸盐制成不同比例的复合高铁酸盐,并对其溶出的高铁酸根浓度进行测定.探讨了黏土、无水硫酸钠的加入量及加入顺序对复合高铁酸盐稳定性的影响,找到了制备复合高铁酸盐片剂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复合高铁酸盐片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极具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高铁酸盐氧化分解水中酚类化合物的效果。研究发现,高铁酸盐能够在短时间内氧化地表水中的苯酚,10min可以分解80%以上。后续采用硫酸铝混凝可以强化苯酚的去除。另外,高铁酸盐氧化酚类化合物受pH影响较大,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高铁酸盐的氧化速率最高。酚类化合物的最优氧化速度pH区间与其pKa相关。酚类化合物苯环上的硝基和氯取代基也是影响氧化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铁酸钾去除水中磺胺嘧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铁酸钾去除水中磺胺嘧啶,探讨高铁酸钾投加量和反应液pH值对磺胺嘧啶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利用LC-HESI-MS-MS分析高铁酸钾氧化磺胺嘧啶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磺胺嘧啶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反应液pH值为7.0且高铁酸钾投加量为0.100 0 mmol·L-1时,反应10 min后0.02 mmol·L-1的磺胺嘧啶去除率达到86.2%,而反应液TOC浓度下降率不超过10%;在试验条件范围内,随着高铁酸钾投加量的增加,磺胺嘧啶的去除率提高;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磺胺嘧啶反应速率及去除率明显高于碱性条件;LC-HESI-MS-MS产物检测发现大部分的磺胺嘧啶仅转化为大分子产物,未得到彻底矿化,这与TOC浓度检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