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百多年前的中法战争镇海口战役,是我国东南沿海军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保卫海疆斗争的一个成功战例,研究和探讨这个战役中若干问题,对于当前反霸斗争是有意义的。侵略镇海是法军的战略目标法国很早就有侵略浙江镇海的战略企图。早在马江战役以前,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和驻中国公使巴德诺,就积极主张法舰北上,袭取旅顺、威海卫,威胁清政府的京畿重地。  相似文献   

2.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前期一直未重视海军的发展。鉴于两次鸦片战争的失利,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廷开始着手组建近代海军,建立了较精锐的北洋舰队。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李鸿章的指挥错误,使得福建水师和北洋舰队在中法马尾海战和中日甲午战争中先后被消灭。从此,清朝海军形同虚设,再无任何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多装备协同作战体系中基本设备对装备体系功能影响分析方法,以支撑体系对抗中火力打击规划.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基本设备对多装备协同作战体系整体功能影响的模型函数,并给出求解方法.以国外3型8艘舰组成舰队的防空体系为例,进行了8艘舰分别对舰队整体防空能力的影响分析,得到了各舰相关设备部分或全部被毁伤对舰队防空系统整体功能的影响.据此,确立了对于舰队整体防空能力最重要舰艇和设备.   相似文献   

4.
正先行接收西沙群岛1946年10月26日,前进舰队到达广州。11月6日午后,前进舰队自广东珠江口虎门启航,向海南岛榆林港进发。抵达榆林港后,舰队在港内抛锚停泊多日,以等候适当的天气;同时向当地渔民了解南海诸岛情况,并增加了三艘渔艇,聘请了熟悉西、南沙群岛情况的渔民十余人做向导。因为南沙群岛航程较远,根据预先安排,"太平"舰与"中业"舰先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舰队是美帝国主义进行对外侵略扩张和推行战争政策的一个主要工具。它创始于十八世纪末叶。以后逐渐发展。1918年,美国开始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到1938年美国海军在艘数和总吨位上都超过了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大力扩充空军的同时,仍在加紧扩建海军。从1948年度到1961年度,美国建造的各型舰只共达三百十四艘,其中航空舰八艘。在编制上,美国的舰队分为舰队、中队、分舰队、小队等。舰队是一个总的组织,包括舰只、飞机、海军陆战队及在行政与战术上和飞机、舰只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必要设备,全部由舰队总司令指挥。总司令职一般由海军上将担任。美国海军的现役舰只共约九百艘,编为大西洋舰队  相似文献   

6.
八里桥之战是典型的军力代差之战。与八里桥之战类似,晚清甲午之败是中日军力代差在实战中的必然体现:第一,从实战表现来看,两国舰队的对抗显示出极度的"非对称"性;第二,从军力要素的比较分析来看,清日之间的军力差距是全方位的。中日军力代差的原因在于晚清军事变革的短板导致了军事转型的失败:第一,军事转型适用于"短板"理论;第二,"中体西用"的错误观念造成了晚清军事变革模式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亚特兰大日报》说,苏联在太平洋已拥有一支包括700多艘舰艇的、能进行远距离作战的庞大舰队。从1968年至今,主要水面作战舰从50艘增至78艘,携带弹道导弹的潜水艇从10艘增至30艘,水雷作战舰艇从75艘增至95艘,两栖作战舰从20艘增至25艘。苏联在太平洋沿岸到处寻找港口,特别是已得到越南的金兰湾,在这里驻扎了所谓“印支水域特混舰队”。苏联军舰在太平洋上横冲  相似文献   

8.
历代封建政府都十分重视对民间造船业的监管,清代前、中期,清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的考量,制定了一套极为繁琐的造船管理制度,对福建民间造船业的每一个环节加以控制,阻碍了民间造船业的发展。根据形势的变化,清政府又逐步废除了对福建民间造船的限制政策。在清政府逐步废除或放松对造船管理的情况下,清代福建民间造船业无法达到宋元之繁盛,但仍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以舰炮轰击了我上海闸北和上海市政府,敌海军陆战队也越界向我守军进攻。在这次战役中,中国空军勇战日本第三舰队,在抗战初期,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福建与暹罗大米贸易源远流长。清前期,为了缓和东南沿海的粮食危机,福建与暹罗大米贸易关系产生,并且随之兴旺发展。作者通过探讨清前期暹罗大米远销福建的缘起。大米贸易的兴衰阶段和衰落的原因,以及清政府在大米贸易中采取的优惠政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当时福建与暹罗粮食贸易的社会经济状况。今天的泰国仍然是我田进口大米主要来源地,泰国大米仍在福建市场流通,研究清代福建与暹罗大米贸易对于福建今天对外粮食贸易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的战争史表明,任何一场战争都和特定的军事文化密切相关.一种完整的军事文化形态,一般应包含军事战略文化、军事技术文化和军事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甲午海战表明,清朝海军在这三个方面都是缺失的.这种先进军事文化的整体性缺失,决定了北洋海军的失败结局.反思这段历史,得到的启迪就是要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1860年太平天国东征苏南战役期间,太清双方在镇江的战斗是整个东征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军因为以苏南为主攻方向,以及在水师方面明显的战术劣势,对镇江的进攻便只能停留在战术牵制的水平。太平军虽然无法摧毁镇江清军的防御体系,但是仍然实现了他们的战术牵制任务。比较镇江在杨秀清时期,处于天京、镇江、扬州防御三角体系的焦点位置,此时镇江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战略地位和战术价值之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闽台海岛开发经历了巡检司、卫所或寨游、军镇发展为海岛行政区.海岛居民的经济开拓,减轻了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由传统自然经济向以海洋经济为导向的商品经济过渡,海岛的经济发展与军事驻防相辅相成.海岛教育基本上按照内地的模式,共同的科举制度将海岛与内地的读书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思想文化上相互影响,形成了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闽台文化.探讨海岛开发的不利因素与不足之处,祈望能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18 98 -1911年 ,在清末军事现代化改革中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 ,在外强的屡次侵侮下 ,清政府的军事观念发生转变 ,然后又经历了仿照德制练兵期 ,最后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 ,出现了东渡日本考察陆军的热潮。  相似文献   

15.
运用辩证法,对中外大量档案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重新考察了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发动的五次收复海城战役,否定了清军统帅准备不足,指挥无能,军队纪律松弛等片面结论。肯定了清军官兵的爱国行动和巨大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德国出于进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的地缘政治经济需要,增强了在云南的军火、技术、设备、商品输出,以遏制其在欧洲的两个传统强敌英国和法国.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成为云南主要的军火供应商和工业技术装备提供商.  相似文献   

17.
研究警察战术的发展,应从警察执法战斗实践的需要出发,重点研究警察战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进步对警察战术发展的影响、警察战术思想与警用技术发展的关系、警察战术产生发展的一般循环过程、警察战术学术理论发展的必备条件以及警察战术发展的多重制约条件,从中概括出警察战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探索警察战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新的战术形式,指导警察执法战斗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而且也在敌后战场上发动游击战争,一定程度上牵制、消耗了部分敌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认识的偏颇,战术运用的僵化,又不善发动民众进行全民抗战,固守片面抗战路线,加之与中共敌后武装频繁摩擦,实力受损,又遭日军离间、利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9.
"全胜"是孙子关于战争指导和战略谋划的重要思想,在《孙子兵法》军事思想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孙子"全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战争指导的最高境界,以"伐谋"、"伐交"作为实现"全胜"的理想手段,以破中求全作为谋求局部"全胜"的指导原则等,其核心要义在于优先采用非暴力、低强度的对抗方式,尽可能降低战争造成的损失,追求战争效益的最大化。孙子的"全胜"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和战略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指导当代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初期的临沂阻击战是台儿庄战役的外围战,它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先决条件。中国军民团结御侮、浴血奋战。战略战术运用得当以及民众的大力支持,是临沂阻击战胜利的重要因素。考察中日双方的胜败得失,有助于深入了解这次战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