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丹丹 《科技信息》2010,(35):J0274-J0274,J0436
大学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经常困惑着学生们,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理解,难于接受,甚至阻碍了英语学习的进程。也许有诸多原因导致了这个问题,但其中缺乏"跨文化意识"是主导因素,即缺乏对英、美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学习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这也正切合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努力造就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传授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利  赵欣 《科技信息》2011,(29):282-282
在日益重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在重视提高学生的5种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不可避免的要把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跨文化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了跨文化教育培养在中国的现状,并介绍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峥 《科技资讯》2013,(27):169-170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而语言学习需要了解其相关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其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此,本文针对目前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培养意识淡薄的现状,试图探求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必须要了解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应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只有了解和熟悉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驾驭这门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谈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瑞红 《科技信息》2009,(10):123-123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之间交往日益频繁和紧密,社会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教育领域中,成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己成为新时期外语教学的一大主题,如何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这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言离不开文化,是文化的基石,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力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和措施,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林夕琼 《科技信息》2010,(17):161-161,164
社会的发展和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要求英语教学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当前英语教学存在"重语言知识,轻文化因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跨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英语语言的文化障碍及交际能力。文章认为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意识地渗透文化教学,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统一起来,同时也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导入行之有效的策略及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重视词汇、语法、语篇教学,忽略了英语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文化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与文化、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向学生渗透跨文化意识,并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杨东焕 《科技信息》2007,(28):216-216
本文主要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话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的过程,而且是了解英语文化知识和背景的过程。一些学者和专家指出英语教师要将文化知识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得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军校部分学员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军校学员对军事英语的掌握不够,对英语学习的满意度也较低。可见,在当前军校改进英语教学、加强军事专业英语教学是必要的和紧迫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对军校非英语专业学员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学员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与英语考试成绩的相关性,以及高分组学员与低分组学员在学习策略运用上的差异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对军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活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军校文化精神是军校对办学理念的追求、优良传统的继承、育人特色的彰显,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针对当前培育军校文化精神现实情况,军校加强文化精神培育的总体原则在于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石,以培育传统和履行使命为两翼;军校加强文化精神培育的根本措施在于确立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精神相互渗透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相互支撑的建设格局,以培育骨干队伍,打好军校文化建设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建立和完善传统方法、时代方法和特色方法相互促进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英语教育专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教学与文化意识息息相关,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从跨文化意识的含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着手,分析教师和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对相关课程设置以及怎样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实验教学是院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素质型人才。在军队院校应用EDA技术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着眼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就如何在军校有效开展EDA实验教学做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讨论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在军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同西方文化导入相结合的重要性,并针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文化素养培养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军校校园文化是军校广大师生在日常的教学、学习生活和军事训练等活动中共同创造的一种独具军营特色的人文氛围、精神财富和育人环境,以及承载这些人文氛围、精神财富和育人环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式。军校校园文化通过激发情感认同、加深知识底蕴、从事实践锻炼、树立榜样典型等方式发挥着引领指导价值取向、培养增进多种能力、塑造人格品行、凝聚维系群体、辐射影响社会等功能。建设先进的军校校园文化,能为创办高水平的军事院校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对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海军使命任务的不断拓展,海军士官迫切需要提高以外语为标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海军士官中构建外语水平测试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文中从分析海军士官外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入手,探讨了构建海军士官外语水平测试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海军士官外语水平测试制度的目标定位、标准定位、构建原则以及与外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强军之道,要在得人。一支军队要胜战打赢,人才队伍的军事能力是核心所在。从战场战位需求上看,强化智能、制胜未来,需要加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技能力的培养;锤炼技能、胜任战位,需要加强指挥能力、操作能力、协同能力的培养;夯实体能、适应战场,需要加强运动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培养。军队院校是打仗人才培养的源头和主渠道,只有深刻理解九种军事能力的内涵要义,紧紧围绕能力生成要素条件,准确把握各类学员的差异关系、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课内与课外的一体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关系,才能有效把学员军事能力培养落实到办学育人全过程各领域,真正让培养的人才成为能打仗、打胜仗的时代尖兵。  相似文献   

20.
提高军事人才创新素质的根本在于打牢生长军官学员创新能力的基础。文中分析了当前生长军官学员创新能力的现状,剖析了影响学员军事创新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提出在主体实践中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